APP下载

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2021-04-21朱丽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必要性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公共卫生意识,促进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维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果。本文从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对有效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旨在能有序推动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系统贯彻落实,切实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必要性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保持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状态开展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涉及到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校卫生安全教育、环境卫生安全教育、传染病卫生安全保障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组织实施作为重点,对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明确,能端正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态度,有效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群体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意识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卫生安全科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一、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健康、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发展也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下面就针对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解读:

(一)是保障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从当前高校校园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本身表现出人群密集度高的特点,并且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及化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极大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情况下,学生公共卫生管理难度增加,并且部分高校属于开放性的大学,节假日人员流动相对较大,甚至存在社会人士出入学校的情况,学校周边餐饮业和娱乐行业也相对较多,往往会蕴含一定的不安全公共卫生因素,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显著加强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重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防范意识,降低公共卫生方面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生活和健康的不良影响[1]。

(二)是提升大学生卫生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

高校大学生群体本身处于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能激活他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有效引导他们能在生活中自觉保障自身安全。从大学生生理层面上看,学生正处于青年发展时期,身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精力旺盛,从心理层面上看,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构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特别是学生性心理还不够健全,需要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在此情况下,由于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也开始与社会接触,会受到社会复杂信息的影响,出现性心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但是在卫生健康安全意识储备不到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从大学生自身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教育的角度,要求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活动,激活大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

(三)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选择

在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开展教育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重点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借助高校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为社会范围内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3]。具体分析,近几年我国社会上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繁出现,影响力较大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管理属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视,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影响力较大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事件对学生实施合理化的教育和指导,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使高校大学生能积极配合国家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工作,也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防控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到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工作实践中,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人才支持。可见从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看,也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和成长作出积极的引导,促进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构建。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组织措施

在新教育形势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渐引发高度的重视,如何推进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创新,对高校大学生群体作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管理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凸显教育专业性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支持高校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也能提高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新时代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贯彻落实[4]。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組织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必要选择情况,新时期为了能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可以重点尝试从以下角度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筛选合适教学素材,精心编写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教材。教材的编写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在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原则,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素材进行精心筛选,立足于公共卫生学科的特点,重点从食品卫生安全、环境卫生安全、心理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安全等板块筛选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项目,严谨认真地对科学体系进行明确,并完成对教材的编写。同时由于教材是为所有大学生提供通识教育方面的服务,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内容呈现得通俗易懂,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趣味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5]。此外,也要关注教材内容筛选的多学科交叉特点,重点从突出知识技能的实用性角度对教材进行编写和设置,确保能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创新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有效性。在对课程建设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把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对教材进行编写,还要注意重新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设计和规划,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促进卫生安全教育的系统落实[6]。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计工作,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在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案进行设计,选择知识讲解、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具体知识内容,能对自身实践技能加以锻炼,有效对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技能进行培养。

其次,要把握关键点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在组织推进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育节点设置教育活动,如在夏季温度高的情况下,可以针对闷热天气容易引发中暑、容易出现食物微生物繁殖引发的食品安全等开展教育活动,在春秋季节结合传染病高发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知识的认识深刻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再次,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在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定差异化的教育方案,使通识教育活动能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职业发展相对应,可以重点尝试加强不同职业劳动卫生安全教育、职业病预防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强化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切实促进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推进,使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真正为学生群体服务[7]。

最后,做好公共卫生安全实践教育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平衡。在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实践活动、校园公共卫生安全日实践教育活动、技能比赛实践活动等,突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广泛性,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增强大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技能应用的理解能力,全面增强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全面优化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凸显教育稳定性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科学贯彻落实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撑,只有能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性,使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落实能形成良好的发展成效[8]。因此新时期在对高校教育工作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教师队伍的构建作为重点,从多角度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科学组织规划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支持:

1.优化专业人才引进工作,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由于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涉及到医学专业和卫生保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含营养学、传染病防控、食品卫生、环境安全等不同方面的内容,需要接受过专业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应该重视专业教育人才的引进工作,确保人才的综合素质,能从专业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角度开展教育指导。同时,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学校还要为相关教育科研项目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增强学校教育环境对师资人才的吸引力,保障教师队伍的构建能实现长效化和常态化发展。

2.构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引入内外联合开展教育活动的模式,确保师资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在高校对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校医院、学校卫生保健部门的作用和优势,引导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参与到教育工作中,做好学生卫生安全和健康生活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尝试与相关单位进行有机合作,邀请社会上的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和学者到学校中开展专题教育和讲座活动,发挥社会上师资资源的优势丰富教育内容,开展专业化的教育指导,确保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授课,增强教育内容的专业性,有效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校的专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3.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推进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在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可以按照学校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有意识地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可以从公共卫生安全引导的角度与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群体实施积极的心理疏导,在主题班会和班级其他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好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安全防护习惯的养成,有效增强安全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质量和效果[9]。

(三)有效创新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凸显教育深入性

科学的教育管理工作能促进教育工作的落实,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呈现出良性发展状态。因此高校在工作中可以尝试探索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有效助力教育工作的科学稳定开展。一方面,高校应构建多层次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组建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职责的有效贯彻落实,在科学管理和系统考核的基础上,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识,保障能在良好工作氛围中促进教育工作的科学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针对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环境开展督察和治理工作,有意识地解决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方面遭遇的问题,尽量为学生群体营造相对健康的公共卫生安全环境,使学生能在学校的示范引导下深化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认识,能更好地探索知识内容的践行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学习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内容的效果[10]。此外,要构建多部门联动工作体系,学校可以加强与环保部门、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机合作,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体验,在良好管理活动的支撑下促进教育工作的落实,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真正凸显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入性和科学性,提高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全面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有意识的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能从多角度、多渠道对大学生群体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可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能主动参与到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实践中。因此新时期在我国社会建设发展背景下,要对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准确的定位,把握时代背景的要求和对大学生实施科学教育指导的现实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卫生安全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一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辅导员在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中的功能发挥探究——《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评述[J].食品与机械,2021,37(07):248.

[2]张骄阳.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1,32(19):42-43.

[3]郑万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安全教育浅见[J].黑龙江教育(理论與实践),2021,25(05):54-55.

[4]史丽晶,马云鹏.“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构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4):10-15.

[5]王建英.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的思考解析[J].科教导刊,2021,35(09):22-24.

[6]庞玉兰.新时代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开展的困局与破解[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45(06):22-23.

[7]张帆,刘言祎,刘辉,卫学莉.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困境及出路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0,26(04):54-57.

[8]李倩如,兰文波,王雅士,曾汇文,何军山,周勇,贺莉萍,曾灿.浅谈公共卫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化工,2020,49(20):178-179.

[9]蒋佩君.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常态化举措[J].现代企业,2020,38(08):94-95.

[10]田晏东.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的思考[J].理论观察,2020,32(07):144-146.

作者简介:朱丽丽(1980.3.17),女,汉,河南长垣,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公共财政、卫生与税收管理。

猜你喜欢

必要性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