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汉银河垂地,星落如雨

2021-04-18程云

飞天 2021年4期
关键词:孤岛青青萧红

程云

每次拿到青青的书,总是迫不及待,挑灯夜读,一字一句,凝神静息,不觉日之将白。《访寺记》是,《落红记》是,《张爱玲传》更是。一个如此有才情的作家,奉献出如此多的文学精品,可谓当代文学之幸。

把我包括在外

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然而,每个人又渴望成为一座孤岛,把我包括在外,可以摒弃这红尘的喧啸,逃离尘世的纷扰,于世界之外,寻一方静土,憩息其中,与生活疏离,保留一份天真与纯粹。青青写张爱玲,就写出了她的“孤”,孤寒、孤傲、孤独、孤单、孤零,才华盖世,遗世独立。“她一生的生活,可以凝成这句话,把我包括在外。”可以说,抓住了张爱玲其人和其作品的精魂。

“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孤岛。”张爱玲如是说。她确实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时代,李白于盛唐,苏轼于北宋,張岱于晚明,曹雪芹于清末,正是斯时斯世斯事,成就了斯人。错过了这个时代,或斯人斯事,便你也不是你,我也不是我,璀璨的星空,浩瀚的宇宙,旖旎的情思,便都与其无缘。张爱玲的横空出世是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江山沦陷,文化凋零,张偏安于此,与滚荡的时代潮流疏离,躲进小楼成一统,成就了自己的传奇。张爱玲一生的足迹主要是在上海、香港、洛杉矶,最高光明艳的时刻便是孤岛。然而,不管在什么地方,众声喧哗之中,她都如一座孤岛避居在热闹的都市,万人如海一身藏,闭门即深山,市声如潮,她却浑然不知,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溺逍遥,在一切潮流之外,沉湎于陈年旧事,去构筑自己的故事。

她在生活中亦如一座孤岛,内心有着一片苍凉的“冷”。从小,父母婚姻不谐,甚少得到家庭之爱,母亲的呵护,父亲的娇宠,都是可望而不可得。孤标独步、特立独行的母亲,落拓不羁、荒疏懒散的父亲,都让她感觉痛苦。尤其是父亲将她暴打一顿并关半年禁闭,成了张爱玲一生的噩梦。而母亲将其好不容易得来的800港元奖学金立刻丢进赌场输掉,也让母女关系从此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终生难以愈合。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她也心生厌弃。“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都不喜欢。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她有一张穿旗袍的照片,眼睛斜睨,身体微侧,额头高扬,显示出与这个世界的不合解。张爱玲对父亲憎恨,对母亲疏离,对弟弟轻藐,独特的家庭背景,造成了她孤高凉薄的性格。她笔下的人物都懒洋洋灰扑扑地活着,没有生气。三段爱情、两段婚姻,都没有圆满结局,亦使其如孤鸾舞镜,断雁孤鸿,独翔天际。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她是嘉宝的信徒,信奉“我要单独生活”的原则,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平生债务全还遍,唯欠梅花一首诗。在洛杉矶23年,她只见过3个人,平时足不出户,沉溺于自己的生活之中。然而,她又被红尘裹挟,掬取一朵浪花,借红尘一隅,挥洒自如,活得风生水起,成就一树绚烂,活成了一道风景。

她的内心也是热烈的,于亲情,她一生深爱着母亲,不知不觉活成了另一个黄素琼。于父亲,她到晚年,还在怀念父亲带她读诗文、喝咖啡时的情景。她深爱着姑姑,姑姑宁缺毋滥的爱情观,不能不对她有所影响。她对友情倾心付出,与炎樱形影不离,与苏青相互欣赏,与宋淇、邝文美夫妇终生交好。对爱情,则有点飞蛾投火的味道。她一生最爱的是胡兰成,明知胡滥情,却能容人之不能忍,对其倾尽所有,倾心相许。因为胡的汉奸之身,更因为张爱之深切,胡张之恋历来为世人诟病。然究其根本,则有其必然之处。以张爱玲这样的旷世才女,其幽微曲折的心思,非一般人能懂,而胡既有才情,又懂文字;既博闻广见、善解人意,又世事通透、人情练达,很容易就能俘获她的心。从文化气质来说,两人都出身于旧家庭,学问修养相近,情趣爱好相同,有很多共同话题,所以燃灯夜坐,有说不完的话题;张经历单纯,孤高冷傲;胡阅人无数,风流多情,善于投其所好。作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完全符合张对于爱情婚姻的一切想象,犹如一朵花遇见了春天,久旱之人遇见了甘霖,期望现世安好情投意合。两人与旧时代相契相洽,与新时代则格格不入,在孤岛特有的文化氛围里,惺惺相惜,一见倾心,也在情理之中。张在其散文《爱》中说,“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没有烟火气的爱情,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在两者关系中,胡是从容的,远近随意,收放自如。到老年,张成了他感情世界中最津津乐道的谈资。胡人格卑污,没有骨气更没有道德感,张不过是他诸多艳遇中的一抹红。他于她,却是春日暖阳下盛开的花,冬日寒屋中的一盆炭火。没了他,她将是枯萎了,心里早已是千疮百孔,再难复原。与桑弧的一段情,则始终是纠结压抑的。听到下雨,她写道:“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她爱胡兰成爱得热烈,爱桑弧爱得小心翼翼。一次桑弧来探她,她假装不经意地问:预备什么时候结婚?他笑了起来:已经结过婚了。“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话是说给胡兰成的,在桑弧这里又何尝不是。

张爱玲喜欢写月,想起她,总会想起天边的冷月,所谓冷月照孤魂是也。青青在第三章《月色泠泠》中说,“在我阅读张爱玲的过程中,我一直能看到月亮,独立于人世之外,带着苍凉的悲悯,好像她的眼睛。”她气质里的清冷与凉薄,如同秋月一般无二。永远高高在上,冷眼旁观人世,一片荒寒。张爱玲的作息习惯是昼伏夜出,是和月亮同进退的人。在她快要死的时候,“有一天,她走出公寓去取信,看见了月亮。寒冷的一弯,像个匕首。她不觉心下一凛,是的,收割的时间到了。”临死前,她从容收拾好一切,将自己的重要证件放进手提袋里,留在门边。她不再进食,慢慢地躺在毛毯上,月亮的光每天晚上增加着清辉,一地水银泻进来。她听到从月亮上流下来的音乐,细细的箫,远远的胡琴,先是紧拉,然后慢慢地远去,只有一会儿,那银辉收起,满窗黑暗。炉火烬了,火萎了,她也要走了。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青青的书,总能让人不知不觉沉进去,与书里的人融为一体,仿佛又随着人物活了一回。与青青相识,是在3年前一个寒露初凝的清夜。她坐在长凳上,一头乌黑的长发如黑漆漆的瀑布般倾泻腰间,让我想起许多古诗里的句子:“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单衫杏子红,双鬓鸭雏色”,“云髻峨峨,修眉联娟”。还有王尔德形容卡门的句子:“她的头发,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黑又长”。那天拿到了她亲笔签名的《访寺记》《落红记》《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一看之下,大为惊艳。回家后,展卷夜读,手不释卷。那些清新洗练的文字,像秋日清晨草叶上颤动着的露珠,令人心醉。《落红记》中的萧红,形象活泼生动,呼之欲出。边叙边评,体例新颖,文字跳脱随意,笔力老到雄健。文中多点睛之笔,是研究和叙写萧红的著作中的扛鼎之作。一读之下,如电光石火,粲然相击,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读了《访寺记》,不觉沉浸其中,心醉神迷。40多家寺院,在她的笔下婉转多姿,风采各异。她将细腻的心思融入其中,如正午树叶间斑斑驳驳筛下的细碎阳光,向你娓娓述说着这座庙宇的前世今生,连同生活在其间的人,偶尔的访客,庙里的古树,树上的寒鸦,都融入暮色苍茫的古寺中,有了一种茵蕴的气息。她在这里轻叹、悄吟、沉迷、思索,看寒梅著花、桂子闲落、云游檐顶、月印水底。夜静庭空、万籁俱寂,清泉淙淙、幽鸟鸣啭,冷月幽花、细雨清涧,历历如在眼前。“窗外突然钟声轰然,星星似乎被震落在院里。”“夜鸟在黑夜里发出梦呓一样的唧哝。”“鸟鸣如雨一样从树上流下来。”好久没有读到这么美的散文了,读这样的文字,犹如置身世外,山风阵阵,泉水泠泠,竹影曈曈,星月在手,慧心禅意,陶然忘机,杂念顿消。

《采蓝》《小桃红》《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是青青的自传体散文,写她童年、少年的往事。《小桃红》中,她用20种花喻示20个人的命运。她写枝干虬劲的老梨树下白发苍苍的奶奶,写明艳动人的桃花树前娇美风情的养母,构成一幅生动明快的画面,栩栩如生。文章的画面感极强,闭上眼睛,好像看到一个身穿粉红裤子、红兜肚上衣、梳着羊角小辫儿、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正一蹦一跳从田野上走来,而能干慈祥、多才多艺的奶奶在院子里忙碌,那个才气横生又处处失落的浪子三儿正在院里热闹地忙碌,或望着天空心思浩渺,遥望着不可知的未来,把他一生的伤痛一次次地展现在幼小的青青面前。青青在奶奶家的田野里寂寞地生长,就像萧红在爷爷家的后花园里寂寞地生长。所以你读萧红传,就如读青青自己。文章金线银钩,通篇贯穿着对故乡、童年、田野、亲情的浓浓回忆和暖暖情怀,有一丝淡淡的怅惘和忧伤萦绕其中,有这样一篇文字,整个冬天都变得暖暖的。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读《张爱玲传》,如烹好茶,如品佳茗,细细体味,慢慢咀嚼,顿觉口角噙香,万物生辉。

以小说之章法谋篇布局。作品从胡张恋写起,中间穿插女作家潘柳黛质疑张爱玲贵族身份的刻毒言语。青青从张爱玲的身世谈起,写了她童年、少年时成长的经历,写她的祖父张佩伦与祖母李菊耦的婚姻。青青在书中把张爱玲的母亲写活了,给读者几近颠覆性的新鲜感。那个标新立异、新潮时尚、勇敢轻盈,如精灵一样的母亲,肯抛下一双儿女,远渡重洋,可谓女性解放的先驱。唯此母才能有此女。张爱玲喜欢奇装异服,其性格打扮与为人处世风格,都有母亲的影子。因为太缺爱所以渴望爱,她像救命稻草一样珍惜胡兰成稀薄的所谓“爱情”,就都有了背景铺垫。写完家庭,以及在香港求学的经历,就开始写张爱玲的“海上传奇”,一路顺理成章地写下去,如行云流水,构思精妙,匠心独运,既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又独立成章,联缀得体,摇曳生姿。

以学术之技法钩沉淘漉。青青史料搜罗之广,考据之深,令人感佩。她草蛇灰线,细针密缝,用恰当的史料穿缀起张爱玲的前世今生。为得到第一手资料,她用5年的时间,她亲自到天津、上海、南京、香港,走访搜寻。凡张爱玲足迹所到之处,必亲自造访,寻觅、触摸、回味、感悟。不矜细行,不遗余力,使作品充满了立体感、现场感,一个个场景跃然纸上,色香味俱全。对文字资料,她删繁去简,爬罗剔抉,探啧索隐,披沙烁金,将其自然地揉入字里行间。写张爱玲的家世,至今所见,没有比她写得更全更细更真切的。特别是写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青青通过考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赖雅。他少年早慧,是个出色的文学天才,17岁进宾州大学文学系,20岁以前写出《莎乐美》诗剧,21岁进入哈佛读硕士,23岁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青年成名,帮助了无数作家。他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张爱玲对赖雅一见钟情,二人10年的婚姻生活也还算和谐。张爱玲的死是从容的,死前,她有条不紊,从从容容整理遗物,与人间告别,不带一丝残留和牵挂,死得干干净净,体面从容。青青以冷静的笔触写张爱玲的凋病残年,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笔锋老道,心绪平和,给人一种“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感觉。有这样的死,也是一种圆满和成全。这些史料的挖掘,是青青踏破铁鞋搜求寻觅所得的结果。

以散文之笔法绘情写意。青青的作品文笔优美,流畅自如,已经达到了现代散文的典范。她善用白描手法,各种比喻信手拈来,文字有电影的画面感,如石落清泉,泠泠有声,读来齿颊生香。萧红的作品是无尽的荒凉与寂寞,张爱玲的作品是深入骨髓的苍凉与落寞。萧红如蔓草,漂泊不定,零落无依,总希望依附攀缘,寻得一丝温暖;张爱玲如昙花,冷傲自持,内心丰盈,希望在暗夜里开出花来,清香远逸。两人虽有盖世才华,却未得到半世温暖。但她们活出了自己,为文坛留下了永久的佳话和别具特色的美文,值得我们永久纪念。

以绘画之手法挥毫泼墨。青青用绘画之手法,或写意,或渲染、或工笔细描,或大胆泼墨,写出了山川景物和人物的独特韵味。萧红和张爱玲,她们都是时代的歌者,她们用自己的笔,写出了那個时代的风云际会,使我们若干年后,仍然能够触摸那个时代的余韵脉搏。否则,我们只能在干巴巴的教科书里去寻踪觅迹,却无法把握那个时代的气象纹脉。她以满腔的热忱,穿过岁月烟云,写出独特的这一个——我眼中的张爱玲,给我们奉献了一份饕餮大餐,可谓是文学界的一大瑰宝。

心之忧矣 於我归处

萧红曾感叹:“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她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其凄凉悲楚的一生令人叹惜。张爱玲冷傲的背后其实是无尽的寂寞,她用一层薄薄的壳裹着,用以维护自己的自尊。看她们的人生,总让人敬慕之余,不胜唏嘘。

马卡姆说:“如果必须离开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决绝地离开,永远不回头。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更好,它们已经消亡了。虽然未来藏在迷雾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繁花密柳能立得住,冷雨寒霜能经得起,蜜语笑颜能冷眼观,傲慢歧视能淡然看。如此,才能够从容自信地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这一点,萧红做到了,张爱玲做到了,青青也做到了。

青青是注定要进入当代文学史的,有如此才情,如此锦心,如此佳作,为当代文学奉献出一片水草丰美的菁菁花园,必然会永久地被人记住。作为一个深深地喜爱她的作品的读者,我在这里深深地为她祝福。

责任编辑 阎强国

猜你喜欢

孤岛青青萧红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星星眼
孤岛(外一首)
孤岛
青青芳草地
萧红墓畔口占
An analysis of how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 analysis of how to get rid of poverty
就是因为那个洞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