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粮添加不同磷原料对鲶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

2021-04-18史丽娜

中国饲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转氨酶鲶鱼磷酸

史丽娜

(定西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 743000)

与其他动物一样,磷是鱼类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但排放到水中的磷被认为在促进藻类生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理论上,为了达到鱼最大的生长水平和最小的磷排放量,鱼饲料应包含所有必要的营养物质,并将总磷水平维持在其可用需求水平。但商品饲料中通常含有来自动物和植物来源的过量磷,由于一些鱼无胃,缺乏胃液,其对这些源磷的利用率很低(罗莉等,2002)。商品鱼饲料中磷源通常以磷酸氢钙和磷酸氢二钙来满足鱼生长对磷的需求,因此,较高水平的磷排放到环境是不可避免的。Hernandez 等(2005)报道,适当的在低磷蛋白日粮添加0.5%磷酸氢钙可显著降低虹鳟鱼的磷负荷,但不影响其生长性能。高磷、高氮的猪粪是回收磷的资源之一,若猪粪处理不当会造成场址附近水体富营养化,成为地表水的污染源。因此,必须实现对废水流的控制,Liu 等(2011)通过沉淀法添加镁可以有效控制废水中的磷水平。如果从猪粪中回收的磷酸氢镁能作为包括鱼类在内动物的有效磷源,不仅可以替代常用的矿物磷源,还可以通过废物循环利用来保护环境。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的磷源对鲶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将污水处理厂分离的磷酸氢镁(猪养殖废水去除氨氮后550℃烘干45 min)作为试验原料。选择初始体重为(7.60±0.07)g 的800 条鲶鱼,随机分为4 组,每组4 个重复,每个重复50 条。对照组饲喂以豆粕- 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无磷日粮,T1 ~T3 组鲶鱼分别饲喂用20 g/kg 磷酸氢钙、磷酸氢二钙和磷酸氢镁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纤维素,饲养试验进行70 d。基础无磷源日粮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数据记录及样品采集 在为期70 d 的饲养试验过程中,每天两次人工喂鱼,试验期间的平均水温和溶解氧分别为(24±1.7)℃和(7.2±0.5)mg/L,试验期间光周期保持自然状态。在饲喂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每个鱼缸中的所有鱼禁食48h 后称重,记录每日饲料消耗量、死亡率。试验结束后计算相对采食量(采食量/(初重+ 末重)/2×100),饲料效率、蛋白效率和特定生长率。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择8 条鱼采集血液于抗凝血管中,同时将整条鱼处死分割后烘干,粉碎制备成风干样品。

1.3 样品分析 血液样品参考段元慧等(2013)的方法测定血球容积和血红蛋白浓度,血液白蛋白、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磷浓度及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采用南京建成生工所的商品试剂盒测定。烘干全鱼样品用常规养分测定方法分析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

1.4 数据分析 使用SAS 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程序,将数据作为完全随机设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日粮处理对各测量变量的影响,采用Duncan’s 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添加不同磷源对鲶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 可知,对照组与处理组鲶鱼的初重、末重、采食量和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鲶鱼末重、相对增重、蛋白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T2 和T3 组鲶鱼饲料效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22.93% 和25.26%(P<0.05),同时较T1 组分别显著提高18.42% 和20.67%(P<0.05)。

表2 不同磷原料对鲶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日粮添加不同磷源对鲶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对照组与处理组血液血红蛋白、白蛋白和胆固醇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T3 组血液血球容积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8.95%(P<0.05),对照组血液GOT 活性较T1组 显 著 提 高 了53.93%(P<0.05),同 时GPT活性较T2 和T3 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5.34% 和33.80%(P<0.05)。T1 组血液总蛋白浓度较对照组和T3 组分别显著降低了34.25% 和31.75%(P<0.05),而T1 组血液葡萄糖浓度较对照组和T3 组分别显著提高了26.13% 和23.33%(P<0.05)。T1 和T3 组血液磷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0.23% 和30.54%(P<0.05)。

表3 不同磷原料对鲶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日粮添加不同磷源对鲶鱼体成分的影响 由表4 可知,对照组与处理组对鲶鱼机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鲶鱼机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T3 组鲶鱼机体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和T1 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2.23%和15.36%(P<0.05)。

表4 不同磷原料对鲶鱼体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磷酸氢镁是一种用于猪粪磷回收的新技术,本研究将其作为鱼饲料的磷源进行应用。生长试验结果发现,磷酸氢二钙和磷酸氢镁组鲶鱼的饲料效率最高,同时所有处理组鲶鱼相对增重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鲶鱼对磷酸氢镁的有效性可以与磷酸氢二钙相似,这与Nwanna(2009)的研究结果一致。目前关于磷酸氢镁在鲶鱼上的应用结果有限,后续研究还应更加深入的去评估磷酸氢镁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添加剂量。

血液生化指标在监测鱼类生理状态和作为水生环境健康指标方面很有用,但它们不常用于鱼类疾病诊断(El-Sayed 等,2007)。血球容积可以间接测量机体携氧能力,血红蛋白含量则可以直接反应血液携氧能力。Iwama 等(1986)报道,血液参数可能受到营养状况、疾病、环境变化和应激状态的影响。Vazquez 和Guerrero(2007)报道了鲷鱼血球容积范围为22.5% ~39.2%,血红蛋白浓度为5.2 ~8.3 g/dL,本研究得到的血球容积(38.31%)在其报道值范围内,而血红蛋白浓度(10.79 g/dL)高于其报道值。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两种最有用的指标,尽管谷草转氨酶的肝脏特异性低于谷丙转氨酶水平(Suman 和Carey,2006)。此外,血液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和胆固醇水平也是用作鱼类营养研究中有价值的诊断手段(Rahimnejad 和Lee,2013)。本研究结果发现,低磷日粮(对照组)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水平较高,但磷对酶活性影响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磷源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磷水平,这与Avila 等(2000)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也分析了鲶鱼的体成分,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处理组对机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低磷日粮组鲶鱼机体的水分表现最高,磷酸氢镁组鲶鱼机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磷酸氢钙组。Abdelghany 和Ahmad(2002)报道,在正常情况下,鱼类脂质水平随饲喂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水分和灰分水平则下降,但本研究各组鲶鱼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暗示机体成分的差异可能并不是采食量引起的,具有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从猪养殖废水中提取的磷酸氢镁可以替代磷酸氢钙,改善鲶鱼生长和饲料效率,提高血液总蛋白和磷浓度,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转氨酶鲶鱼磷酸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脱除原料湿法磷酸中硫提高磷铵养分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磷酸活化过程的TG-FTIR研究
磷酸氯喹
转氨酶高与肝炎
以杆菌肽为模板的金簇制备及其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检测中的应用
让鲶鱼慌起来
陷 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