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思政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04-16蔡杭州刘佳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中小学

蔡杭州 刘佳

摘   要: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是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是建设优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在需求。通过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模型构建分析,围绕职业精神、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品德修为、提升教学功力、增强育人水平三个方面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6-0007-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为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育人责任重大,教育功能不可替代。特别是对处在“拔节孕穗”的中小学生而言,学校应更加关注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领,给予其最精心的培育和最科学的引导。诚然,这一过程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思政教师队伍。因此,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建构路径,培育其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对于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自我认同、增强思政课程的社会认同、提升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的价值意蕴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作为承载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领跑者,对其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教学实施者这一单维层面,更应关注其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功能上的多维体现。对青少年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把控、公民人格修为的培育、思政“金课”的打造,都在积极助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社会地位和价值功能的持续提升。

(一)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教学需紧跟时代步伐和要求,教师只有常备课、备新课、备好课才能讲好思政课。因此,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视野格局等都直接影响到课程育人功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深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塑造。

(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衡量是多方面的。首先,来源于教育对象对课程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认同,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并且善于精准把脉学生。其次,能否依托课堂教学实现育人目标是衡量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思政课程离不开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输出技巧。再次,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评价离不开社会认同。思政课对现实社会的关照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丰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知识体系,不断关切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各类问题,不断供给满足社会进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思想产品,以此提高社会认同。

(三)建设优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在需求

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个体职业能力素养是建设优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保障。一方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挖掘一批“高精尖优”的专业教师,要不断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延伸到科研、学术、实践等职业能力的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种子”团队;另一方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培育一批“有情有义”的高能量个体,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而这些品质正是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素养。

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模型

建构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就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而言,传道授业、铸魂育人是社会的理想期待,同时,也蕴含了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笔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的品格论述为引领,结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日常工作实际,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为标准,提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模型,阐述职业能力各要素的标准和要求(见图1)。

(一)以职业精神坚固思想引领

职业精神对职业行为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師品格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明晰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精神内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忠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怀揣家国情怀、教师情怀、思政情怀,要善于运用新思想新思维、守正创新,要保持宽阔视野和广阔格局、精准解疑,要修身为本、严于律己,要以德立身、言传身教。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只有在立德、修德、践德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燃灯者和引路人,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作为。

(二)以职业知识丰盈专业头脑

职业知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知识构成主要包含:一是本体性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思政学科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支撑学科知识和相关人文学科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涵盖课程情景、教学活动、自然科学、文体艺术等教育、教学环节和相关社会学科知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只有紧跟时代前沿,积蓄知识储备,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宽自身职业发展渠道。

(三)以职业技能提升育人实效

职业技能对教学、育人、管理、实践等环节具有推动作用。职业技能根据其涵盖内容可分为基础职业技能和专业职业技能两部分。基础职业技能包括自学技能、认知技能、实践技能、创新技能、科研技能五个方面,主要是思政课教师个人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专业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管理技能、社交技能、组织技能四个方面,主要是思政课教师教学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体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厚实理论和实践功底,优化知识结构,拓宽业务本领,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打造完美思政“金课”。

三、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的路径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学生健全人格、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实现立德树人关键在于思政课,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將家国大我融入思政小课堂中,并不断强化自身职业能力水平,努力构筑“强自我、上好课、育好人”的思政格局。

(一)精配“营养源”,不断升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品德修为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始终擦亮马克思主义基本底色,树人正己,努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是聚焦思想引领。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品德修为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六要”作为标尺,鼓励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勤于寻差距找不足,忠于初心、牢记使命,将自己锻造为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灵魂工程师。二是强化制度约束。要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精神,将师德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师资队伍道德素质、规范职业素养行为。三是打造优质环境。要从外部做起,积极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通过树典立标、完善体制、丰富工作形式等途径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力度,打造社会道德的忠实践行者,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二)守好“生命线”,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功力

一方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夯实专业知识,努力在专业学习中深刻体悟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以服务思政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立足思政课本,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课堂教学,并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创新教学载体,拓宽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三)深耕“责任田”,不断增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育人水平

面对课上知识的传授和课下学生的发问,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升驾驭课堂、阐释问题、随机应变的能力,将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形成充满时代特色的教学风格。此外,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也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分主题、分阶段、分层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搭建与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专家教师的交流学习平台,提高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10/t20191012_403012.html

[3]陈建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要求[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陈  林,马志芹.立德树人视角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素质研究[J].教育观察,2020,(31).

[5]李  敏.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2020,(6).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中小学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