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文本 让有效练笔在课堂中闪光

2021-04-13赵霞

家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情节内容

赵霞

【摘要】我们手中的教材不是只能用来阅读分析,它同时还是一篇篇范文,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文本,从内容留白处、情节反复处、情感提升处、技能迁移处寻找练笔契机,巧妙使用教材去落实有效练笔,让课堂更加高效,让练笔更加简单易行。

【关键词】有效练笔;内容;情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153-0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件分内的事。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可见,我们手中的教材不是只能用来进行阅读分析的,它同时还是一篇篇写作的范文,还是一篇篇可以被充分利用的写作材料。“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应该在这些文本的学习中得到提升。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在讲读课文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写”这个能力的训练,除了在作文课上进行专门的指导,往往很容易被忽视。那么,如何巧妙地使用教材中的课文去“写”,落实有效练笔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文本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内容留白处

语文课堂教学之前,对文本的反复研读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仔细阅读之后,一定会发现很多文章,特别是高年级教材的文本中,常常有作者的留白之处,它们藏在文本的不同地方,需要我们去揣摩,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这些留白之处,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细心研读教材,有时候你会在标点符号里面发现它们;有时候你会在人物的心理活动里面发现它们,有时候你会在情节的前后照应中发现它们……这些留白,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话想说,说“对”了,就是完成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说“好”了,就是有效练笔的充分体现。例如,蘇教版五年级《少年王冕》这篇文章中,主人公王冕的孝顺和勤奋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中心,但是仔细研读课文后,我们会发现全文中有些情节作者没有展开描写,比如说王冕第一次去秦家放牛,听完秦家人对王冕放牛的要求后,课文中写道:“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这句“一一答应”,留白之处引人无限想象:王冕作为一个孝顺的孩子,是怎么回答自己母亲的?为什么让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他“一一答应”中隐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就给了我们练笔的素材。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利用文本,勾连前后情节,根据王冕这个人物的特点,把这些内容补充进去。这样的练笔,可以习得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方式,可以深入理解人物的中心品质,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二、情节反复处

常教低中年级的教师会发现,这两个学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会出现情节内容接近,结构反复的现象。相同的构段方式,甚至段落中语言和情节的基本雷同,可以让低中年级的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这样的一种构段方式,初步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雨点》,全文四句话,结构完全相同,都是“雨点落进( ),在( )里( )。”第一和第二个括号里是相同的地点,第三个括号里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我想大部分教师在教完课文的内容后,都会让孩子们尝试进行创作,除了文中提到的四个地方,小雨点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干什么呢?虽然一年级的孩子会写的字还不多,但是这样的仿写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不难的,因为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已经反复了四次,在课堂上不断朗读、不断体会后,再让孩子们模仿起来就容易了。这是对课文的延伸,也是对“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一种句式的操练。再如部编版三年级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老屋每次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总会有小动物来找老屋帮忙,于是老屋为了帮助别人,只能继续站在那里,满足小动物们的请求。情节的反复处,让我们看到了老屋的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情节来展开有效练笔: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动物,还有什么小动物在老屋想倒下去的时候也来找他帮忙了呢?老屋答应帮忙了吗?请你充分发挥想象也来写一写。此时,课文就是他们最好的范文,情节模仿是中年级孩子非常容易接受的一种写作方式,而段的写作,也是他们这个学段的学习重点,课堂上利用文本,让练笔变得更方便,更有效。

由此可见,利用教材中一些情节反复的课文来进行有效练笔,方便操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方法可以借鉴。

三、情感提升处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会制定三个维度的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里,最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即是对文章情感的体会、理解和共鸣。一篇课文,在两节课甚至三节课的教学时间里,从字里行间的咀嚼、体会,进而上升到精神领域的思想和收获,学生的“悟”有时候就是在这一瞬间,而这种“悟”如果只是课堂上几个人的侃侃而谈,似乎“面有些窄,情不够深”,那么,用小练笔的方式来呈现,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却可以让思维的火花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荡,让情感的风暴在每个人的笔尖流淌。例如,苏教版六年级的《船长》一课中,哈尔威船长遇到危险时临危不乱的各种细节以及最后忠于职守与“诺曼底”号一起沉没的瞬间,使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非常崇敬的心情和强烈的倾诉欲望。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把这种心理感受写出来,把此时此刻最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的话写出来,即可达成我们课堂上利用文本进行有效练笔的目的。读一读孩子们当场写出来的内容,你会发现感情是那样真挚,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课堂的教学也因此推向高潮。由此我们也可以类推,教材中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感悟类的文章,能让学生在学完文章后有话想说,有情要抒的文本,都是有效的写作素材,有效练笔可以手到擒来。

四、技能迁移处

我们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制定的。叶圣陶老先生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带着孩子们学习文本在写作方面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少年王冕》中的景物描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使用了很多表示颜色和形态的四字词语来展现其雨后荷花池之“美”的;比如《大江保卫战》中,作者利用点面结合的描写,彰显了我人民子弟兵与洪水进行顽强斗争的动人情景;再如《黄果树瀑布》中移步换景、比喻丰富的写作手法让人记忆深刻……文本鲜明的写作特点、篇章结构的布局、多种修辞的手法等等,每一样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迁移的对象。课堂上学完了文本之后,正是印象深刻的时候,此时请学生马上将这一写作技巧迁移到相似内容中,一定是轻松且有效的。例如,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学生清晰地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全文的详略安排,明白了每一段的构段方式、修辞手法,等等,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来写一写黄山的另一“奇”——奇石。你会发现,因为学生刚刚学完课文,“趁热下锅”,事半功倍。这个时候,教师不用挖空心思去找内容给学生写,学生也不会因为没有素材而冥思苦想,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说到底,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用好手中的文本,从文本中去发现可以利用的写作素材,仿写、补写、改写、续写、创写——可以让课堂上的有效练笔卓有成效。如果每篇课文的教学都能循序渐进地尝试操练,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逐层递进,那么,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一定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此外,妙用文本有效练笔,还能让课堂变得高效,且不占用学生其他时间,也一定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

(责编 吴娟)

猜你喜欢

情节内容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