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丘壑气象高华
——孙博文泼彩写意山水画的艺术境界

2021-04-13于洋

中国书画 2021年3期
关键词:山川博文山水画

◇ 于洋

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长于表现清雅蕴藉、静谧幽深的意境,而对于自然光色的变幻与山川造化的厚重体量往往缺少相应的观照和呈现。20世纪以来随着山水画笔墨、图式的革变发展、色彩语汇的融创,涌现出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诸多以表现山川光色与风雨自然著称的山水画大家。现代山水画家孙博文正是在这一艺术史语境中出现的、面对山水自然的书写者与礼赞者,而齐鲁大地的家山意象,也造就了其泼彩写意山水画的高华异彩与淋漓灿然。

1938年出生在山东莱阳的孙博文,自少年时代便亲历了家国河山惨遭践踏的民族危难。其父孙玉蓉一生戎马,曾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武工队,后参加八路军,随许世友麾下的华野九纵部队征战沙场保家卫国,解放战争胜利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母吕瑞芝出身商贾之家,能诗文,善书画。孙博文从小生长之地西富山村因依傍山体圆秀的富山而得名,五龙河水从山下浩荡湍急地流过,滋润了这个胶东的小山村。富山的地势奇绝,一座不甚高大的圆形山丘隆起在广袤的平原之上,位于其山顶的龙王庙三星观为齐鲁道教圣地之一,宋代刘操、金代马丹阳和元代丘处机都曾在此留下行踪。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孙博文承传了祖辈灵秀颖慧的文化基因,也使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始终葆有着远古神话意象的神秘、玄妙与热烈。

20世纪60年代求学于山东艺术学院期间,孙博文师从关友声、黑白龙、王企华等画家研习中西画法,锤炼积淀了笔墨基础。1963年毕业后,出身于军旅革命家庭的他主动要求去沂蒙老区,被分配在莒南县文化馆工作,体验感受沂蒙山区生活的素朴与艰苦,直到1978年调回故乡莱阳文化馆,并在此期间拜学于写意花鸟画大家崔子范门下。无疑,这是孙博文艺术生涯中的关键瞬间,崔子范的简笔大写意花鸟画风对于他日后的创作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大概八九年前,笔者曾在北京画院先后举办的两场崔子范作品展览中近距离地、系统地赏读崔子范先生的画作,深感其朴厚大气。崔子范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很好识别,但又不是刻意经营出来的“标签”。如果说在齐白石以前,传统文人画一直是以书斋文化为中心的艺术,重文人气、文雅气,在温文尔雅中表现情绪意趣,那么崔子范的画作则摈弃了文人“小我”的“媚雅”,甚至有意识地冲破温雅、温和的意境,而直取生机,尽显一种独特的艮涩、方折、简阔和霸悍的味道,正如邹佩珠先生对于崔子范的评价,称他的画“很肯定,不暧昧”。返看孙博文的艺术风格,确如其师崔子范对他的评价“学于范,胜于范”,孙博文的创作超越了雕虫小技的制作和小情小趣的描绘,取而代之的是在充盈的艺胆和自信之下的直抒胸臆和畅快淋漓。由此我认为,孙博文的泼彩写意山水画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

其一,是其浓烈与生拙的图式意味。孙博文的泼彩写意山水画在空间图式的营构上注重气势的贯通,常在传统山水画深远、平远的取势中融入具有个性化特质的俯瞰视角和精神境界。首先在山川形制的处理上,丘壑山冈的峰峦叠嶂宁方勿圆、宁折勿缓,同时赋予山川以人格指征。如《心比天高》(2002)中高耸的山峰,夸张强化了峰岭的奇险,以重墨皴染表现近景的山石峻峭,远景的山峰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奇伟崇高之势,突破了传统山水画对于山石的程式化表现,浓墨皴擦也彰显了粗砺拙厚的风格样貌,凸显了山峰的纪念碑性和深沉意涵。其次在不同景别的叠加融合上,孙博文进一步拓宽了山水画的表现空间,将客观的自然景致与内心的想象空间相结合,使他笔下的山水呈现出独特的奇幻境界。如《山高禅意浓》(2001)创造性地将近景的文人雅士、树石物象,中景的迷茫云雾、高耸入云的霞光山顶,与远景的绚烂天色、逆光山影结合在同一画幅,多重空间的幻化组合使画境充满迷蒙、瑰丽的意蕴。

孙博文 心比天高412cm×144cm 纸本设色 2002年

其二,是其泼彩与笔墨的光色交融。色彩个性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进程中画家主体至为重要的追求因素,更多矿物质颜料、岩彩画媒介技法的运用和融合,推动了近现代山水画家以笔墨色彩呈现自然山川的光影流变与现代审美品格。孙博文大胆汲取了欧洲印象派、点彩派的表现手法和现代主义绘画的风格观念,同时又将现代岩彩画的材质与技法融于自身的山水画理法之中,在既往金碧青绿与浅绛山水的基础上,赋予了彩墨山水以流光溢彩、光色辉映的独特审美品格。如《又见彩云归》(2001)尽色彩表现之极致,赤橙黄绿青靛诸色如一阕色彩的交响乐般合鸣共响,如釉色幻化,亦如桂华流瓦,远望有无尽绚烂之姿,近观得自然造化之实,既呈现了画家对于色彩的表现能力,又展现了其对于笔致的控制力,从中可感受到画家主体情感倾泻而出的纵横恣肆的快感,以及对于画面营构的理性把控。再如《春烟含翠报芳菲》(1996)大胆地以石青的纯色染山,近景的小桥汀岸与山巅远景的白云长空融为一体,特别是2000年前后的诸多泼彩写意山水画作品,皆呈现出笔致的跃动与光色表现的热烈奔放之美,堆染、涂写、泼彩、洒滴等不同手法的运用,更显现了孙博文泼彩艺术色彩语汇的丰富性与融创性特质

其三,是其沉厚与轻盈的意象造境。孙博文在对于山水图式和视觉节奏的把握上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与精神指向,在题材内容上常将眼中之山进行想象加工与象征化的处理,在对诸多巍峨高山、连绵峰峦的表现中,赋予了故园山川以上古神话的精神指征与视觉符码。他画作中神秘、梦幻的超越性品质,连同故乡的富山、五龙河的山河意象使他的艺术追求不断走向山川、故土的深处。然而他笔下的山川形象不只源自对景写生的应物象形,更能自觉地从客观景致中超脱出来,面向内心的风景进行深入发掘。如《青绿山水四屏》(1999)画中,大面积的积染和以色貌色的意象直取,使他的画作在笔走龙蛇的表现意趣之间,别具了一番个人风神与现代情韵。四条屏的形制如排比修辞加强了作品的气势和形式感,青碧山川相互辉映,以泼墨泼彩的艺术语汇展现丰富绚烂的自然之质,显现了画家对于家乡故土、对于自然造化的无限眷恋之情。

齐鲁青未了,灿然以传世。孙博文泼彩写意山水画的艺术价值,正源于他对故园山川的深沉热爱,以及对于艺术本身的不懈探索、体悟与革变。这种“承”中之“变”,“变”中之“思”,更显现了其艺术创作的胆魄与智慧、执着与信心。在他激越的泼彩语汇和笔墨表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经历和丰富艺术学养的艺术家,通过对山川造化的赋彩书写,展现出对于家国、对于天下、对于自身的体认与抒怀,而其画作的艺术生命,也必将如那些绚烂高华的山川意象永留于世间。

孙博文 又见彩云归 359cm×144cm 纸本设色 2001年

猜你喜欢

山川博文山水画
山川锦绣,赞以长联
第一次挣钱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山川雨意
动豆
谁和谁好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