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承中创新
——孙博文的中国画

2021-04-13邵大箴

中国书画 2021年3期
关键词:博文笔墨中国画

◇ 邵大箴

人们欣赏和评论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作品的标准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创作成果,一个是探索精神。这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略有区别。我们之所以说它们有内在联系,因为所谓创作成果中离不开探索和创新的元素,但是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有可能还在摸索前进的中途,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即使如此,人们也对这类作品的价值予以肯定,对作者表示敬意,期待他们未来的成功。

艺术传统源渊流长,博大精深,尤其讲究形神兼备和笔精墨妙的中国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后继者需付出的劳动、精力和智慧是可想而知的。一般人在艺途中往往望而生畏,知难而退。而立志献身艺术的勇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且其中既有可贵探索勇气,又有杰出创新成果的艺术家。他们是推动艺术与时代同步和引领新风的艺术家。我以为已故的孙博文先生在这两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倾注了一生精力。虽然,他英年早逝,没有最后完成他的宏大志愿,但他在艺事上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取得的杰出成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孙博文 渔村唱晚 97cm×180cm 纸本设色 1998年

孙博文在系统学习了中国画历史和创作原理之后,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传统基础上探索创新之路。元明清以来占主流地位的文人画,在写意笔墨语言上取得的成就,是现代世界艺术史上堪称具有不朽文化意义的绝唱,尤其在山水画领域成就辉煌。凡事一利必有一弊,追求笔墨语言的独立性必然会对绘画语言的其他元素有所忽略,如形的块面描绘和色彩的运用,等等。事实上,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一切绘画的纯粹性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以笔墨为中心的中国画有很大的包容性,发展道路是广阔和开放的,而不是狭窄和封闭的。我看孙博文早期的作品,重画面的气势,重块面的刻画,重鲜明色彩的运用,意图是突破清末以来文人画陈陈相因的仿古风,力求吸收一些前辈画家的探索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寻找新的表现方法。在这个基础上,他一方面注重写生,一方面勤奋研究传统笔墨,补充早期作品中重气势对精致细节描绘不够充分,重色彩而对笔墨情致和神韵略嫌不足的缺陷。因为有这样一段曲折的探索过程,更因为有诗文和书法的修养,孙博文的山水、花鸟创作逐渐走向成熟,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风格。这一风格的特点是画面整体、大气,构图摆脱传统程式,适当吸收西画造型技巧,笔线变化之美与大块鲜明色彩巧妙组合,展示他对大自然客观物象的独特感受,以此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

中国画程式化的笔墨语言是弥为珍贵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如何继承和使之发扬光大,是摆在新的一代代艺术家们的课题。简言之,后来者既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其内在文化精神及技巧,并忠实地加以传承,又要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养分,不排除从外来艺术中借鉴方法为我所用,以注入新资源于传统绘画语言中,使之散发出异彩和新的光芒。中国画界既要有深谙传统绘画原理和技巧,力求以古开今的大师,也需要有传统修养但不拘泥于传统而敢于变革和突破,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孙博文正是属于后一类型的画家。今天我们重温他的艺术历程,研究他的创新艺术成果,从中受益良多:中国画的发展之理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传承与发展两者不可偏废。而要做到这点,离不开艺术功力的长期磨炼,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以及有一定感应时代的意识和相应的国际视野。

孙博文 杜鹃声声灵云生 137cm×69cm 纸本设色 2000年

猜你喜欢

博文笔墨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第一次挣钱
中国画
笔墨童年
《远方》中国画
谁和谁好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