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生物科技课程建设思考

2021-04-08郑臻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个体差异课程建设

郑臻

[摘要] 校外课程具备灵活多变与具身实践等优势,是追寻面向学生个体性差异的适性扬才教育的重要路径。基于对校外生物学科技课程的长期实践探索,在普及型创客课程中“触电”科学,在提高型专业课程中“探秘”科技,在研究型项目课程中“圆梦”科创,为青少年生物科技课程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个体差异;校外教育;课程建设

新时期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开始致力于“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科技教育”,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兴趣需求、智力水平与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实现适性扬才的更高要求。实则,因材施教、顺性而导的教育也体现着教育公平“补足差距、满足差异”的基本要求。正因如此,在教育实践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与校外研学中均应关注个体差异,全方位、多渠道地促进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

校外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为明显。在校外科技课程建设中既体现科学普及的全纳,又兼顾不同学生兴趣满足、逻辑训练和潜能激发,则成为当下引人深思的问题。鉴于此,在长期的生物学校外教育中,我们自主探索、建构了不同类型的科技课程,用于体现个体差异视域下的适性扬才。其中,“普及型创客活动课程”主要为不同年段的学生分别进行内容开发,以活动形式为主;“提高型专业课程”面向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学生开展,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和探索;“研究型项目课程”则针对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及研究能力的青少年学生,指导其进行项目研究并尝试参与科技创新类活动和比赛。

一、在普及型创客课程中“触电”科学

“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新时代青少年必备的科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普及型创客课程中,我们根据区域内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开发,尝试设计契合学生认知水平,以活动形式为主的生物科技课程。普及型创客课程的重点在于普及、引导学生“触电”科学。

[案例1]“树叶贴画”创客课程

“树叶贴画”创客课程主要面向低幼年龄段的孩子,引导这些低幼年龄段的孩子通过课程学习,学会观察树叶的基本方法。

艺术教育融入生物科技,引导低龄段的孩子走进生物世界,感悟生命之美。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植物叶片的外形、叶脉的纹路;亲历和参与活动,感受着膜质、革质、草质、肉质等不同植物叶片的质地;思考着质地不同的叶片该如何搭配才能做出美丽的贴画。“树叶贴画”创客课程的最后,每个参与的孩子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拿出自己的叶贴画作品,拍照留念。

[案例2]“叶片模型制作”创客课程

“叶片模型制作”创客课程面向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在创客活动中,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培养STEM综合素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知道叶片是植物的主要部分,也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知道了气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等结构,但它们的分布、数量比例、大小等在图片上并不能清晰、直观地看出来。因此,我们提供简单的制作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图片,查找相关知识,用透明片、塑料吸管、软陶、胶水等简单的材料制作立体的植物叶片模型。叶片模型成品制作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讲解,教师进行评价,完善模型设计。

这些面向区域不同学段学生,但不设门槛的普及型课程主要以主题创客活动的形式展开。学生来源不同、年龄各异,但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客课程,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在普及型创客课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进一步激起好奇心和探究欲。作为生物科技教师,我们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抓住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再观察,并适时启发、鼓励,提炼他们的观察和思考。一旦好奇心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他们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探索自然。

二、在提高型专业课程中“探秘”科技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这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的重点旨在挖掘、引导学生“探秘”科技。在双休公益班的专业课程中,我们通过选拔、指导对生物科技具备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学习,注重体验和探究过程,通过实践,锻炼学生们的理性思维。

[案例3]“人体的奥秘”专业课程

“人体的奥秘”专业课程面向初中學生开展。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参加“人体的奥秘”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且对生物科技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兴趣。在这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人体的相关知识,包括性状、基因、DNA、血型系统、血型遗传、指纹及其特性等。因此,在课程的实践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谁偷喝了冰箱里的牛奶?介绍完场景之后,学生分组展开学习和讨论,最后每一组分别进行方案展示和阐述。有的小组呈现的解决方案是提取指纹,然后通过指纹比对找出偷喝牛奶的人;有的小组研究出的方案是提取牛奶杯口残留唾液的DNA,然后通过DNA来寻找偷喝牛奶的“真凶”;还有的小组想通过测量冰箱附近的鞋印并进行比对来解决问题。教师点评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来一次“现场破案”,在探索和思考中选择最为有效的材料进行组合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与普及型创客课程的全纳不同,对“人体的奥秘”等专业型课程的学习需要有一定基础,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能急于“提示”,以免减弱学生思维碰撞。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这几分钟的寂静,学生的思维逐步兴奋,不断思考和探索,围绕教师抛出的同一个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在研究型项目课程中“圆梦”科创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是新时代青少年的重要培养要求。项目课程旨在培育“圆梦”科创。在“探秘”科技的基础上,我们引领区域内有显著生物科技特长的学生进行项目式研究,聚焦创新实践。

[案例4]“舌尖上的生物——常见食用真菌”课程

“舌尖上的生物——常见食用真菌”课程以项目研究的形式开展,这类课程面向已经上过专业课程的部分学生,从已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中选拔出来。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资料检索、实验操作、数据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完成科学创新项目研究。

项目主题一般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所引发的思考。如,某位学生的科学日志记录如下:“有一次我跟家人去农庄,发现了这里的杏鲍菇和菜场里购买的在外形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伴随着外形的不同,口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和学生一起研究,通过资料查找和咨询请教,制订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原来菌包的不同叠放方式影响了杏鲍菇生长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最终影响了杏鲍菇的品质。如此,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该学生完成了研究,并顺利撰写了课题“二氧化碳的浓度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获得了当年创新大赛的一等奖。

在研究型项目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的定位,重视学生自己的想法,做到俯身倾听、耐心指导。同时,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真正具有探索性的项目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孕育创新精神,指引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长期的校外生物学课程实践,不同层级的课程设置关注了学生差异,且课程实施中也同样关注学生的本体感受、思维表述与实践能力的异质性。实则,学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与个体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客观存在。个体差异本身也可以是生物科技教学的突破口,要尊重他们的差异,而不是要求整齐划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的同时,学会“放手”。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课程、什么状态的课堂,我们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等待,让学生能感受到生命科学的精彩奇妙及其与现實生活的紧密关联,要让学生在校外生物科技课程中获得自我成就感,提升探索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1-16.

[2]荷克丝.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3]徐碧.尊重学生差异,促进有效教学:在生物科学探究过程中实施差异化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 :4-6.

[4]赵瑞芬.多感官参与下的生物学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1(8):35-36.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个体差异课程建设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