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是一门艺术

2021-04-08杨九俊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学创造性科学

杨九俊

1632年,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经过5年的辛勤劳动后,写出了《大教学论》初稿。此后,他又用约5年的时间进行修改和补充,终于撰成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值得注意的是,夸美纽斯在这部扛鼎力作的卷首开宗明义地宣称,他所要阐明的就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全部艺术”。而且在其论述中,从愉悦性方面触及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夸氏在研究教育规律时,非常慷慨地把“艺术”的桂冠授予教育教学,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的教育理论的成熟。

夸氏之后的教育家,不少人对“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做过深刻阐述。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谈话时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有些教育家还认为,教育(自然包括教学)艺术的因素大于科学的因素。比如,乌申斯基就说过:“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求(即只属于人和构成人本性中的特征的那些需求)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当然就成了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需求。这不是在画布或大理石上表现得完美,而是使人的本性本身——他的精神和肉体趋于完善,这种艺术永远是先行的。”当代西方教育界围绕着“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曾经爆发过一场争论,争论的双方都把做出这一区分作为他们著作的题目及论述的主题。有意思的是,即使一开始主张“教育是一门科学”的专家,后来也认为,在决定教材、学习进度,特别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中,教师有大量的机会运用直觉、表情、即兴活动及发挥创造性,这些一般认为都是艺术活动的组成部分。可见,教学是一门艺术(并非排他性)这一表述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教学艺术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是主体性。教与学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如前所说,是关乎人性完善的。教师兼有三种角色: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从学生视角来看)、审美中介(在知识和学生中间架设桥梁)。第二是科学性。艺术性与科学性是密不可分的,基于课程标准和源自教师心灵应融为一体,要讲求教学逻辑的清晰化,教学方法、技巧的恰当运用,以及教学目标的较好实现。第三是审美性。教学艺术往往有感性的表達,以情感作为审美内核。第四是创造性。教学艺术本质上是规律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内容上是创造性教法与创造性学法的统一,形态上是新颖与美感的统一。

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境界,但并非“烟涛微茫信难求”。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快乐不是在节日里,而是在你和我的眼神里”;师者的深层愉悦与学生的深层渴望相遇、交融,人课一体;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臻于佳境的剪影。只要用心、用力、用情,我们的课堂一定能涌现出教学艺术的朵朵浪花。

教学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不断摆脱匠气,走向艺术的境界。

猜你喜欢

教育学创造性科学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科学拔牙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