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04-02苏志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苏志民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育人作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古诗文作为一种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创设良好的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摘抄我最喜爱的名言警句,夯实深厚的人文底蕴;指导学生自创名言警句,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 古诗文的名言警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育人作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习近平主席也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作为一种文化经典,语言凝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承载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熟诵经典的古诗文名言警句,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夯实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以应对高考的必然要求。

在初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里的古诗文中散见着许多名言警句,它们就像是语言海洋里的奇珍异宝,焕发着璀璨的光芒。名言警句是指具有教育警策作用的语句。它或出于名篇佳作,或出于名家名人之口。这些名言警句闪烁着真知灼见,不仅构成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它们大多脍炙人口,易于传诵;内容精辟,催人警省;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语简洁凝练,有的以对偶句形式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名言警句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受到名言警句的熏陶和感染,这对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砺学生的意志,使学生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要的价值。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下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立德树人”,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把学生教育成为遵规守纪,有道德、有修养、爱国爱家、放眼世界的合格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不仅是党的十九大所明确提出的一项根本任务,更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校环境和教室布置应坚持以立德树人的理念,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同时彰显教室环境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具有人文思想氤氲的环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比如,可在走廊和教室的空白处,张贴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利用黑板报、班刊校刊等刊登具有警醒作用的名人名言。要教育学生养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要正人,先正己。孔子认为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或表现爱国精神,如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或弘扬坚忍不拔的人生态度,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体现舍己为人的品格,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抒发读书治学的心得,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

形式可多种多样,或用书法作品,或图文并茂。这些闪烁人文思想光辉的名言警句,使学生在抬头低眉处都能看到,能使学生时刻感受到人文思想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进而把这些优秀文化的基因融化到他们的骨子深处,成为他们言行的行动准则和指南针。

二、摘抄我最喜爱的名言警句,夯实深厚的人文底蕴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教育的契机,坚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同日常的学习生活相结合。指导学生或针对自己的心理弱势和不良习惯,或为坚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一则最喜爱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如高中《语文》课文《定风波》其中的一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心情压抑郁闷,处于人生低谷时,就读读苏轼的《定风波》。学生在自己的素材本中这样写着:就像词中所言,诗人自己的生命之中也会有无数的曲折坎坷,有如今日之风雨。但是我们要学习诗人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淡然处之,笑对人生,人生不易,前行路上困难重重又如何,我且做我自己,且歌且行,无所畏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用名言警句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每日三省乎己”,用审美的眼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如果每个人都善于发现自己脑子里埋藏着‘美好、聪明的细胞 ,并努力把它挖掘出来,用美战胜丑,用聪明战胜愚昧,用新我战胜旧我,那么谁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不然,古人为什么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名言警句好似学生脑子里“美好的、聪明的细胞”,而学生在成长的自我教育中,不断用真善美去战胜假丑恶,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不断纠正调整自己人生航向的过程。

学生可以把精心选择的名言警句或贴在自己的书桌上,或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或写在自己的课本上,或记录在自己的素材本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以起到警醒和激励的作用。

三、指导学生自创名言警句,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精神

许多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和文学家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如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少年周恩来从小就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警句以激励自己;少年鲁迅小时候常迟到,就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以警省自己要珍惜光阴,并作为终生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可以这样说,正是有了警句的激励和鞭策,才成就了一大批伟大的历史和物。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仿写名言警句的训练。仿写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照葫芦画瓢”式的模仿;一是“旧瓶装新酒”式的创新。仿写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才有可能进行审美的创造,写出文采具佳,具有“微言大义”的警句来。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有思考自然就会有收获。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写下的“我的警句”。如“是雄鹰就要翱翔,是骏马就要奔驰,是勇者就要追求。”“逆境是磨砺意志的熔炉,也是造就强者的乐园。”“成功等于自信、意志、智慧和汗水。”“无知者得过且过;有志者锲而不舍。”仿写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辩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使同学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言,夯实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做人与作文都能焕发思想的光辉。

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名言警句为主题开展语文活动,让名言警句焕发生命力。如以“我最喜爱的一则名言”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为主题展开辩论;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主题举办写作竞赛;以“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为主题举办汉字书写比赛等。开展以“我最喜爱的名言警句”为主题的写作演讲活动,既能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又能让学生受到审美的教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秀的审美能力,同时又为学生的审美创造提供了廣阔的舞台。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语文深度阅读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gzx20-063)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