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肌酶谱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2021-04-02高怀燕佟瑶冯秋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重塑心室心肌

高怀燕 佟瑶 冯秋婷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214000

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临床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闭塞或狭窄,继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诱发冠心病,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等均为冠心病危险因素[1]。冠心病发病后出现典型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濒死感,对患者身心创伤较大。为帮助冠心病患者良好控制病情,除指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外,还需确保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维持科学用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危险行为,即开展可靠的护理服务[2]。常规护理以对症护理为主,虽然可缓解症状,但缺乏个性化特征,心脏康复效果有限。心脏康复策略护理干预主张依据患者个性化特征制定心脏康复护理方案,针对心理、生理、生活等诸多可能影响病情的因素展开护理,改善患者心功能[3]。为此,本研究对心脏康复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肌酶谱及心室重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 例。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及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范围45~75岁,年龄(61.48±3.54)岁,病程范围 1~6 年,病程(3.51±0.9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5 例,Ⅲ级 24 例。观察组男 29 例,女 20 例,年龄范围 45~74 岁,年龄(61.03±3.47)岁,病程范围1~6 年,病程(3.49±0.90)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7 例,Ⅲ级22 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纳入标准[4]:经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查确诊;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近期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5]: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伴肾、肝功能不正常患者;伴发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及对症护理等[6]。

1.2.2 观察组 结合上述护理展开心脏康复策略干预,具体如下。⑴认知干预:结合患者教育程度、理解能力及对冠心病了解程度展开认知干预,先开展冠心病的系统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冠心病知识系统,掌握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常识,再结合视频、图片及健康手册深入教育,确保能够结合知识评估自身病情,了解治疗期间危险因素,自主遵从医嘱维持健康行为;评估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及时解答患者疑虑,鼓励患者建立积极心态[7]。⑵心理护理:患者易出现诸多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慌等,需安抚患者负面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结合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特征,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日常护理中主动询问患者不适及需求,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引导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通过患者感兴趣事物转移注意,稳定其情绪,尤其促使其了解积极心态及稳定情绪,可减少风险[8]。⑶运动干预: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制定安全的运动方案,如散步、慢跑等,指导患者运动前热身,控制运动强度,运动后放松肌肉,运动时间最少为15 min有氧运动,一般控制在20~40 min;借助跑步机、踏步机等进行阻抗训练,密切监测心率,运动强度=(60+最大代谢当量)%,一般维持在60%~80%,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止心率)×运动强度(%)-静止心率;告知患者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属于冠心病危险因素,而科学运动可控制危险因素。⑷呼吸干预:评估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结合6 min步行试验,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方法、腹式呼吸能力、缩唇呼吸能力、扩胸及弯腰等运动时呼吸能力。⑸饮食护理:严格控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如新鲜水果、蔬菜等;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针对性制定营养调整方案,需注意严禁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控制水分及钠盐摄入。⑹用药护理:冠心病患者需采取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专门开展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其严格遵从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私自更改用药的危险性;讲解不同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密切监测;告知患者自我监测方法,评估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9]。

1.3 观察指标 测定护理前后患者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测定护理前后心室重塑指标: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观察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改变以及梗死面积扩大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心肌酶谱各指标比较 分析表1 可知,护理前,两组心肌酶谱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LDH、CK、α-HBDH、CK-MB、AST 水平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2.2 两组心室重塑各指标比较 分析表2 可知,护理前,两组心室重塑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CI、C0、LVEF 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 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2.3 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 分析表3 可知,观察组梗死面积扩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ST 段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心室重塑比较(±s)

表2 两组心室重塑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9 49 CI[L/(m2·min)]护理前2.35±0.75 2.38±0.78 0.194 0.846护理后3.81±0.63 2.94±0.69 6.517<0.001 CO(L/min)护理前3.42±0.76 3.46±0.74 0.263 0.792护理后5.61±0.93 4.82±0.84 4.412<0.001 LVEF(%)护理前51.24±3.86 50.03±3.82 1.559 0.122护理后63.53±4.15 56.63±4.07 8.309<0.001 LVEDV(ml)护理前244.03±42.61 245.42±42.04 0.162 0.871护理后202.62±24.75 226.02±27.82 4.398<0.001 LVESV(ml)护理前192.42±28.36 193.38±27.48 0.170 0.865护理后152.24±20.05 175.06±21.72 5.404<0.001

表1 两组心肌酶谱比较(±s,IU/L)

表1 两组心肌酶谱比较(±s,IU/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9 49 LDH护理前284.42±34.26 288.45±35.67 0.570 0.569护理后117.53±12.25 134.05±18.91 5.132<0.001 CK护理前205.24±55.16 201.72±48.46 0.335 0.737护理后151.72±15.13 175.23±21.06 6.346<0.001 α-HBDH护理前278.25±45.26 275.03±46.82 0.346 0.730护理后155.45±12.68 182.42±22.66 7.270<0.001 CK-MB护理前64.12±12.52 65.17±10.09 0.457 0.648护理后15.13±3.92 35.16±8.91 14.40<0.001 AST护理前82.25±12.84 81.03±13.34 0.461 0.645护理后42.52±5.91 64.26±7.68 15.703<0.001

表3 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n(%)]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其发病与年龄关联较大,即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临床认为,炎症、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主要病因,发病后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10-12]。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可采取搭桥手术或支架等,疏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减轻症状,但该术式无法完全解除危险因素,患者仍可能受到负面情绪、不健康饮食、不科学用药及剧烈运动等影响,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为促使患者术后良好恢复,需重视对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减少危险因素干扰,利于预后。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临床护理落实“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体现个性化、科学性特征[13]。心脏康复策略作为针对心脏功能康复、预防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护理措施,注重对常规护理的扩展及优化,关注患者全身心需求[14]。护理中重视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及调节,开展情绪安抚、积极心态建立及系统性健康教育,减少负面情绪影响,树立科学正确的认知,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提高患者依从性,自主参与到心脏康复护理中,掌握科学运动、健康饮食及遵医嘱用药等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病情良好控制。心脏康复策略注重对患者的术前术后监测,评估病情变化,如是否出现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及心肌耗氧量增加情况,结合实际病情调整生活方式及作息规律,注重营养支持,增强体质,并加强用药管理及治疗监测,确保规避不良事件。如术前安抚情绪,做好术前指导,如禁食,促使患者以稳定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24 h 加强监测,如切口感染、渗血等,记录尿液的量、颜色等,评估是否出现血压高凝情况,发现后及时处理。术后注意生活协助,讲解心脏康复程序,引导患者站立5~10 min,逐渐延长站立时间,适当走动,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提高其依从性。患者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可展开运动指导,且需讲解心脏康复注意事项,如运动强度及时间,活动后注意休息等[15]。此外需制定出院后康复方案,明确用药、饮食及运动方案,促使患者严格执行康复方案,并做好记录。与常规心脏康复护理比较,心脏康复策略体现个性化特征,如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以心肺运动试验为基础,客观量化评价心肺储备功能,精确测定运动状态下外呼吸与内呼吸的异常,明确无氧域、峰值耗氧量、峰值心率等信息,为制定运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定期电话随访,建立微信平台定期发布健康知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LDH、CK、α-HBDH、CK-MB、AST 水平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CI、C0、LVEF 等指标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 等指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ST 段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开展心脏康复策略可帮助患者降低心肌酶谱指标,改善心室重塑,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保证安全性,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肌酶谱及心室重塑改善有积极的影响,促使患者术后良好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重塑心室心肌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李沧:再造与重塑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重塑灵魂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