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2021-03-28徐乐吟来志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真腔假腔夹层

邵 江 徐乐吟 来志超 刘 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730)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疾病,在尸检中的发生率仅0.06%[1]。随着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病例被诊断,并且包括许多无症状患者。SISMAD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导致肠管坏死,危及生命。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等。保守治疗是SISMAD的首选治疗方式[2]。发生夹层动脉瘤破裂、肠管缺血坏死等情况时,需要进行血管再通。腔内治疗由于创伤较小,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式。目前已有研究[3~6]对腔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报道,但病例数相对较少。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腔内治疗SISMAD 35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31例,女4例。年龄(53.2±9.3)岁。腹痛32例,恶心呕吐11例,腹胀8例,排气排便停止7例,其中20例合并2种及以上症状。病程10 h~2年,中位病程1个月,其中9例病程2周以内,26例病程2周以上。影像学表现(基于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1例存在严重的(70%或以上)真腔狭窄,7例真腔已完全闭塞,余7例真腔通畅或仅有轻度狭窄;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存在轻度扩张,最大直径(9.1±2.1)mm。夹层距SMA开口(15.8±10.7)mm,其中28例夹层距离SMA开口不到2 cm。夹层长度(45.9±20.4)mm。16例(45.7%)存在夹层动脉瘤,21例存在分支血管受累的现象。按Yun等[7]分型:Ⅰ型1例,Ⅱa型13例,Ⅱb型16例,Ⅲ型5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9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 μmol/L)10例。17例(48.6%)有吸烟史。

病例选择标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夹层动脉瘤破裂、怀疑肠道缺血坏死等。排除标准:合并主动脉夹层,合并系统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因肠道坏死需行开腹手术。

1.2 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严格的血压控制、肠道休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症状或体征较严重的患者需禁食禁水,直到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抗血小板药物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两者联用。在SMA存在夹层合并血栓的情况下,可选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

腔内治疗:仰卧位,局部麻醉。选择股动脉或左肱动脉作为入路。先将F6导管鞘通过穿刺点置入血管内,全身肝素化,通过导管行选择性SMA造影,再次明确夹层位置及解剖特点,以制定治疗方案。腔内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支架植入。一般情况下使用金属裸支架。支架长度应尽量覆盖病变全程,支架直径以病变近端SMA起始段的直径为准;若病变累及SMA中段,可考虑使用多个支架重叠。对于真腔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的病变,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8]。假腔内压力较大真腔部分受压时,在真腔内支架植入的基础上配合假腔内弹簧栓栓塞。对于真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的真腔严重狭窄或闭塞,行经溶栓导管直接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8]。技术成功定义为SMA真腔恢复通畅的血流,假腔无血流通过[3]。操作结束后再次行SMA造影以明确SMA及远端血流情况。

1.3 随访

术后3、6、12个月门诊随访,之后每年1次随访。随访包括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方式是CTA和多普勒超声。血管完全重塑定义为从影像上看夹层完全消失、SMA无残余狭窄或血栓[3]。若患者出现症状复发,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其病因,若症状与SMA相关,可考虑再次行腔内治疗。

2 结果

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85.7%(30/35);5例技术失败的原因均为导丝无法选入真腔,因症状尚可耐受转为保守治疗。30例技术成功中,16例行支架植入术,11例行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1例行球囊扩张术,1例行溶栓导管直接溶栓术,1例因假腔直径达7 mm且假腔内血流压力大影响真腔血流行支架植入+假腔弹簧栓塞术。28例成功植入支架中,19例植入1枚支架,9例植入2枚(部分重叠)。腔内治疗术后症状均在2 d内消失。1例术后3 d出现持续左上臂胀痛,左肘窝上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超声提示左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能,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左肱动脉修补术后假性动脉瘤消失,左上臂胀痛消失。术后22例抗血小板治疗,7例抗凝治疗,6例抗血小板+抗凝治疗。21例住院期间禁食治疗,中位时间1(0~3)d。中位住院时间8 d(6~12 d)。

33例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6~71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冠心病死亡;26例无SMAD相关症状;6例出现间断腹痛、腹胀等不适(其中2例技术失败),其中1例合并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术后存在间断腹痛,行肠系膜上动脉、膈肌脚松解术,术后症状消失。26例随访期间行CTA、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技术成功的23例中,22例SMA完全重塑,1例术后2年出现SMA远端闭塞;技术失败的3例中,1例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2例出现SMA扩张。

3 讨论

SISMAD作为一种罕见病,治疗策略仍存在一定争议。保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禁食禁水、降血脂、抗血小板、抗凝等,是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Vascular Surgery,ESVS)指南推荐的一线疗法[2]。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夹层动脉瘤破裂、怀疑肠道缺血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腔内治疗。如果已发生肠道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行开放手术切除已坏死的肠管。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能快速实现血管再通的优点,部分临床医生认为可作为SISMAD的一线治疗[4]。目前,文献对SISMAD的腔内治疗的报道较为有限[3,4, 9~11]。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是行腔内治疗的最常见原因,本组26例(74.3%)病程达2周或以上,已接受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但存在症状反复、夹层进展等情况。保守治疗后症状持续存在或在一段时间后复发的发生率达12.3%~18.1%,仍需腔内治疗[12~14]。影像学检查提示,接受保守治疗的SISMAD患者随访中夹层进展的发生率达12%[15]。因此,对SISMAD患者,尤其是有症状的患者,规律监测夹层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必要时可考虑行腔内治疗。

Leung等[16]2000年报道第1例SISMAD腔内手术。SISMAD患者中约有20%接受腔内治疗[2]。本组技术成功率为85.7%(30/35),5例失败均为导丝未能选入真腔导致。导丝能否真腔通过取决于SISMAD病变的特点,对于真腔内血栓形成或假腔过大导致真腔闭塞的病变,技术成功率较低。选择合适的入路有助于提高技术成功率,对于部分SMA与腹主动脉夹角较小的患者,肱动脉入路更可能获得技术成功。文献[3,4,10,17,18]报道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60%~100%。Dong等[10]报道8例腔内治疗失败的经验,失败原因均为导丝未能选入真腔,其中3例由股动脉入路改为肱动脉入路后获得技术成功。支架植入(主要是金属裸支架)是最常用的腔内治疗方式,其他方式包括球囊扩张、弹簧栓塞、导管引导下溶栓等[15,19],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特点进行选择。腔内治疗能够快速实现血管再通,改善肠道血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穿刺点血肿、血管损伤等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围术期并发症。本组1例左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需手术治疗。腔内治疗时应高度警惕此类并发症,选择合适规格的器材,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并在术后充分压迫止血。对于技术失败的患者,可再次评估其病情及进一步治疗的意愿。若症状在可耐受范围内,无夹层破裂、怀疑肠道坏死等严重情况,可转为保守治疗并密切随访;若评估后患者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血管再通,开放手术是唯一的补救方案。本组技术失败的5例病情稳定,转为保守治疗,随访中症状尚可耐受,夹层无明显进展。

随访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复发,此时应完善检查尤其是SMA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现症状的原因。若考虑症状与SMA有关,可能需再次腔内治疗。腔内治疗的长期并发症包括支架内再狭窄、支架闭塞、支架血栓等[9,10,20],但总体发生率不高。一项meta分析[15]纳入97例腔内治疗,仅2例在随访期间再次进行干预,分别是因为再狭窄和血管扩张。我们前期研究比较了保守治疗和腔内治疗2种方式的远期疗效,腔内组治疗后症状复发率显著低于保守组[11]。本组随访期间6例出现症状,1例因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行腹腔镜松解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余患者症状轻微,影像学提示SMA血流通畅,无需再次行腔内治疗。本组随访期间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仅1例在SMA远端再次出现闭塞,但不伴有临床症状,未再次行腔内治疗。

本研究局限性:①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来自单中心,SISMAD腔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更强的证据支持;②随访6~71个月,腔内治疗的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SMAD的腔内治疗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且创伤小,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实现血管重塑。从长期看,多数患者术后SMA保持通畅,症状复发率、再次介入率低。我们认为腔内治疗是SISMAD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真腔假腔夹层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
主动脉几何构型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支架周围假腔残留的预测价值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假腔供血动脉分支对腔内治疗后假腔重塑的影响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变的处理策略和器械技术
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鉴别诊断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