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小儿推拿治疗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32例

2021-03-28秦生发

广西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湿疹脾虚皮损

秦生发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小儿湿疹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期皮肤科疾病,临床以皮肤红斑、粟粒状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液、结痂等为特征。该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以过敏体质患儿为多见,可呈泛发或局限性,无明显季节性,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将小儿湿疹称为“奶癣”,为小儿哺乳时所生之癣疾,又叫“胎癣”。本病多由湿热内蕴,或脾虚湿盛,复受风、湿、热邪侵袭,内外邪气相搏,发于肌肤所致[1],临床以脾虚湿蕴型患儿最为多见[2]。

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多以口服和外敷用药为主,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难以配合[3-4]。壮医药线点灸和小儿推拿是祖国医学传统外治疗法,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患儿配合度高,依从性好[5-6]。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脾虚温蕴型小儿湿疹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就诊的脾虚温蕴型小儿湿疹患儿,男12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3 个月,最大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1年。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7]相关内容制定。①急性湿疹:急性过程,婴儿多发生于头面部,儿童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常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集簇成片状,边界不清。病处轻度肿胀,红斑,丘疹,水疱,瘙痒明显,因搔抓常引起糜烂、结痂等,渗出明显。②亚急性湿疹:急性病变炎症减轻,渗液减少后,病程迁延,仍然瘙痒,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或糜烂,或有轻度浸润。

1.3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8]的诊断标准:瘙痒,皮损以丘疹或丘疱疹为主,皮肤色暗淡或有鳞屑,少许渗出。伴有食少乏力,腹胀便溏,小便清长或微黄,舌淡胖,苔薄白或腻,脉濡。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湿疹的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5 岁;③能够配合治疗和随访;④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的免疫性疾病;②有病原菌感染者;③两周内服用过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者;④两周内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1 壮医药线点灸法 ①药线制备[9]:取铁包金、阴阳莲各100 g,三七20 g,藤当归、肿节风、九龙藤、常春藤、飞龙掌雪、过江龙、五加皮、荜澄茄各50 g,用45°米酒浸泡,再将直径0.25 mm 的苎麻线浸入以上药液中15 d 以上备用。②取穴:梅花穴(按照局部皮损形状和大小,沿着周边和中点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形)、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瘙痒严重者加风门。③操作方法[10]:拇指和食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约1 cm,将露出的线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线头有圆珠状炭火星即可,将有珠火的线端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每穴点灸一壮即可,每天治疗 1 次,5 d 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2.2 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 脾虚湿蕴型 ①治则:健脾祛湿,祛风止痒。②操作:清补脾(患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往返推之)8 min、捏脊20 遍、清肺(患儿无名指掌面,自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动)3 min、清大肠(患儿食指桡侧边缘,自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动)2 min、清小肠(患儿小指尺侧边缘,自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动)2 min、推三关(患儿前臂桡侧,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5 min、按揉脾俞3 min。止痒加清天河水(患儿前臂正中内侧,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2 min;渗出较多加推箕门(患儿大腿内侧,从髌骨上缘推至腹股沟)2 min。以上操作先上肢,再下肢,最后背部。每天治疗1次,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小儿湿疹[8]的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全部消退,瘙痒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或仅遗留少量色素沉着;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大部分消失,70%≤皮疹面积(或个数)缩小<10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皮损部分消退,瘙痒部分消失,50%≤皮疹面积(或个数)缩小<7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瘙痒无变化或恶化,皮疹面积(或个数)缩小<50%。

3.2 结果 32 例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患儿经治疗,痊愈 19 例,显效 7 例,有效 5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达96.88%。皮损部分消退时间为(3.47±1.83)d,皮疹面积缩小时间为(4.59±2.18)d。

4 讨 论

小儿湿疹可归属于中医学中“奶癣”“湿疮”的疾病范畴,《诸病源候论·癣候》指出“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中医认为,本病乃先天禀赋不足,胎火湿热遗留,风、湿、热邪入侵小儿薄嫩的肌肤,故见皮肤红斑、水疱、糜烂、渗液、瘙痒,变幻无常,缠绵难愈,加之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当,可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脾虚湿蕴,外泛肌肤[11]。如《外科正宗·奶癣》指出:“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滋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湿在本病中贯穿整个病程,湿盛伤脾,脾虚生湿[12],治疗重在健脾利湿。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壮医药线是经过多种广西当地特色药材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0.25~1 mm 的苎麻线,本病因治疗对象为小儿,皮肤娇嫩,故选用0.25 mm的苎麻线,相对减少刺激量。取出线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后迅速将此炭火直接灼灸在体表穴位或部位上,留在穴位上的药线炭灰呈白色效果最好,此炭灰对皮肤类疾病有消炎止痒作用,尤其对湿疹具有较好疗效[13]。壮医药线点灸对小儿湿疹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理论:壮医理论中的谷道是饮食物消化吸收及精微输布之通道;气道是人体一身之气化生、输布之处所;水道是人体水液化生、贮藏、输布、运行的地方[10]。三道阻塞或调节失度,则会导致消化吸收异常,水液代谢异常而疾病丛生。②腧穴选穴:梅花穴是根据壮医药线点灸中选穴原则“肿在梅”的特点,根据肿块或皮损的大小,沿其周边及中央点灸的方法;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经,肺主皮毛,治疗湿疹,有祛风邪热的作用[14];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络穴,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可健脾祛湿、祛风止痒;足三里、丰隆分别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络穴,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经,足三里既能燥化脾湿,又能补益气血[15],丰隆为祛痰湿要穴;风门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宣肺止痒。③特殊作用:药线浸泡的药材大多具有祛风止痒、祛毒、祛腐收敛作用,加之药线燃烧后的炭灰也具有消炎止痒作用,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极佳。

小儿推拿为一种非药物、无痛苦且有效的自然疗法,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被人们所认可与接受。在众多的小儿推拿流派中,笔者选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其特点是取穴少,推拿时间长,手法简炼,疗效高。清补脾既补益脾气,助运化,杜绝水湿之源,又可清化内在湿邪,平补平泻;捏脊疗法补土生金,加强补益脾肺之气,托毒外出,同时化积化浊,利于水湿消除;清肺,宣上焦,祛除外在湿邪;清大肠、小肠,畅下焦[16],清洁肠道,分清别浊;推三关,托毒排脓;按揉脾俞,健运脾气,运化水湿;清天河水清热泻火,止痒;推箕门,利湿泻浊。

综上所述,壮医药线点灸结合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湿疹脾虚皮损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