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结合中医护理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观察

2021-03-27陈峻鹏王俐俐

光明中医 2021年14期
关键词:膝部阳陵泉滑膜炎

刘 艳 陈峻鹏 王俐俐

膝关节的关节囊滑膜层是构成关节内腔的主要结构,其关节腔除了股骨下端内外侧髁、胫骨平台及髌骨的关节软骨面以外,其余部分大多被关节囊滑膜覆盖。滑膜含有充足的血管,血液运行丰富。大量滑液由滑膜内细胞所分泌,从而维持关节软骨面的滑利湿润,并能吸取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改善关节活动的范围。膝关节滑膜炎是以膝关节肿胀、疼痛、积液为主要症状的非感染性炎症,分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慢性滑膜炎和退行性滑膜炎[1]。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滑膜病变,滑膜将功能失调,从而影响关节活动并迁延为慢性膝滑膜炎。关节软骨将被破坏并逐渐成为骨关节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指由于膝部受外伤而导致的滑膜无菌性炎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病因是由于膝关节滑膜受到刺激,而使关节渗出液进入关节腔内的反应。刺激过程的产生,可由于外源性的机械作用或内源性的损伤引起,也可以由最广泛的全身疾患或局部性疾病过程引起。在临床上,根据发病缓急,它一般分为创伤性炎症和劳损性炎症2种。在大多数情况下,膝关节肿胀会逐渐发生,并伴有局部不适,少部分受伤后数小时之内关节肿胀就会发生。没有明显的严重创伤,疼痛通常是轻度的,甚至可能没有疼痛。没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膝关节周围可能有轻微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当关节液量很大时,膝部会感屈曲不顺畅或活动受阻。目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激素类药物等不良反应较多[2]。关节穿刺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感染概率及创伤风险较大。本研究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骨科A区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诊疗的102例膝关节滑膜炎病患,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发现疗效可观,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56例;年龄51~79岁,平均61岁;单侧62例,双侧40例;病史最短10个月,最长20年。所有患者均在诊疗前做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膝关节CT及磁共振等确诊,排除骨髓炎、结核及肿瘤等相关疾病。

1.2 治疗方法采用大连市中医医院骨科A区自行研制的活血止痛膏(药用成分:乳香、川续断、牛膝、川乌、红花、苏木、川芎、血竭、没药、透骨草、石菖蒲等)行下肢穴位贴敷。取穴依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海、梁丘、内膝眼、犊鼻、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及阿是穴等。每次3~4个穴,每周5次,敷药8 h后取下,2周为一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①饮食护理:饮食应营养成分高、维生素含量高、清淡可口、易吸收;风、寒、湿证,应适量摄入热性食物,适当饮用酒,不食生冷食物;热痹者,宜吃清淡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厚腻的食物,并嘱其多喝水。中药宜温服。②康复锻炼:运动不仅能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也能缓和因肌肉紧张造成的疼痛,这也有利于保持关节的运动程度,避免关节刚度导致的功能丧失。锻炼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以防止不科学的锻炼加剧关节损伤。促进全身联合运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不建议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间进行运动,主要是为了得到良好的休息。③健康指导:注意防风防寒,防潮,多汗时要避免风吹,经常洗被褥,保持患处干燥和清洁;患者需要继续服药时,应告知其特殊的药物煎剂方法,并观察药物反应,如果感觉不适应及时处理;均衡饮食,对于体胖者需要引导患者减重并减轻关节负载及荷重。④心理护理:本病病程迁延,显著影响关节活动,患者感到郁闷。护理上给予心理安慰,建立克服疾患的信念并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有助于疾病的痊愈。⑤出院指导:注意休息,勿劳累;关节可用护膝保护;避免进行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上、下楼梯,下蹲等;敦促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诊。

1.4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好转:症状、体征显著缓解;未愈:症状、体征没有改善。

2 结果

1个疗程后,102例患者中73例治愈(71.6%),22例好转(21.6%),7例无效(6.9%),总有效率达93.1%。

3 讨论

膝关节滑膜具有三大作用:润滑、营养及吞噬。膝关节的滑膜细胞分泌可以分泌滑液,营养关节软骨,减少摩擦,抵御酸性代谢废物的侵害。人体运动时,膝关节产生的热能发散取决于滑膜中的液体及血液循环。当膝关节受内外因共同作用时,滑膜发生反应,引起充血甚至肿胀,并出现液体的渗出,这将导致“膝部积液”,表现为肿胀和膝部疼痛,功能受限。 也可以说膝关节腔内只要有积液,就会产生滑膜反应。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形态最大,构造最复杂的关节。 包绕其上的滑膜也是人体最大的滑膜。关节相对表浅,稍有刺激或者损伤,就会出现滑膜炎性反应。故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最为多发。无论是长时间站立,亦或远距离行走,尤其在负重的情况下,会加重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炎性反应,进一步影响膝关节功能。故而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准确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本病属于“痹病”“鹤游风”,慢性膝滑膜炎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挟湿者居多,或肥胖之人,湿气下注膝部而发病。或膝部积痪日久,瘀久而化热,湿热相搏结,积聚而发。故治疗以活血行气、利湿消肿为主,兼以壮骨强筋为法,达消肿止痛之功。所取血海、梁丘、内膝眼、犊鼻、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诸穴中,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主治下肢痿痹;梁丘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膝关节疾病,具有消肿胀、通经络、除湿止痛的功效;内膝眼为经外奇穴,主治膝关节酸痛、鹤膝风、腿痛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犊鼻隶属足阳明胃经,该穴功效有疏经通络、散风驱寒、行气利水消肿痛,主治膝关节痛、下肢麻木痿痹、活动受限,对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损伤性膝关节痛疗效甚佳;鹤顶为经外奇穴,具有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强壮腰膝的功效,主治膝关节的肿痛及拘挛等症;足阳明胃经的要穴之一——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主穴,具有健脾强胃、补益中气、疏通经络,散风祛湿、扶正固本的作用;阳陵泉又名筋会,属足少阳胆经,有舒筋、强筋,消膝膑肿的特殊功效;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与阳陵泉分处膝关节内外侧,亦治膝痛。笔者认为,用穴如用药,亦有君臣佐使,因此取以上诸穴,相得益彰,可收效甚佳。膝关节表浅,外敷药物易于吸收[3],现代医学研究证明[4],经皮给药系统, 是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经皮给药系统不仅疗效佳,不良作用微小,而且没有肝首过效应,有效血药浓度稳定,给药频率低,给药时间长[5],临床应用简单、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膝部阳陵泉滑膜炎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鸡传染性滑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膝盖美不美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