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伍炳彩从肝论治失眠的思路探析

2021-03-27钟良韦玲芝伍建光黄春华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肝血知母酸枣仁

★ 钟良 韦玲芝 伍建光 黄春华(.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4)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入睡困难、早醒、再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次日精神不振、乏力等[1]。它妨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并大大增加患者滋生焦虑症及抑郁症的风险。伍炳彩教授、国医大师,对治疗失眠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从肝论治失眠方面,有着其独到的见解,临床上总能取得不错的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1 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失眠症,中医又称“不寐”“不得卧”等。不寐之名始于《难经》,经过几千年众多医家不断探索与完善,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从文献来看,对于失眠病因的论述主要有营卫不和说、阴阳失调说、脏腑损伤说、气血紊乱说、神主失用说、邪气致病说等[2]。失眠病因病机繁多而复杂,或忧思劳倦,暗伤气血,致使心脾两亏,血虚则静藏之力不足而难以藏神,神魂不安则难入寐;或素体亏虚,心虚胆怯。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若胆怯气虚,则遇事善惊易恐,妄动心神,形成不寐;或情志受挫,五志过极,扰乱气机,肝失疏泄,郁结化火,火性炎上,扰动心神。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受阻,导致宿食停阻在中,引起气机津液输布失常,聚而生痰,痰浊扰心,故而不寐等等。但究其根本乃是阴阳的平衡失调,致阳不入阴,阴阳失交。

2 从肝论治失眠的重要性

伍老认为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使得大部分人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加班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长时间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稍有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则容易滋生焦虑、烦躁、狂躁等负面情绪,这极大地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久则暗耗气血,肝失疏泄、肝血亏虚,致使全身气血阴阳输布异常,引发失眠。此外,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带来繁荣丰富的夜间娱乐场所,夜宵摊、酒吧、KTV等场所吸引着一大批的人,他们彻夜欢呼,昼夜颠倒。而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人的昼动夜寐活动随着阴阳变化而交替着。子丑为肝胆经当令,肝胆经最为旺盛之时,正是入睡调养肝胆最佳之际。而部分人,或因社会压力大,加班工作至深夜,或因流连于夜间娱乐场所,子丑之时仍未入睡,阳本该入阴之时强行用阳,致使阴阳转化受阻,阴阳互损,长久则病发不寐。且长期子丑之时不入睡,影响肝胆的正常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及藏血功能失职,引发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失眠。故此可见从肝论治失眠极为重要。

3 肝与失眠的联系

肝主疏泄,即肝具有统筹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在气机的升降出入、津液气血的输布运行及调控情志等方面上。其中,气机的输布运行及情志的调达异常与失眠息息相关。(1)肝能统筹全身气机的输布。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态,而人体是时时刻刻地通过着气化作用调节着气血津液、营卫阴阳的输布,以维持着各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见肝的调控气机的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气为血之帅,气依藏于血中,血赖以气的推动而遍行全身,如若气机疏泄不利,则气滞血瘀,津液输布异常,气滞、血瘀、痰浊彼此互为交错,郁滞于内而难以发泄,从而扰乱心神,发为不寐。(2)肝能调达情志。情志,即怒、喜、思、悲、恐、惊等,泛指人类各种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而肝正是通过调节气机的输布来影响各个脏腑气血精液、营卫阴阳的运行,从而维持各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得利,则气血调和,心情舒畅,百病不生。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职,则气机紊乱,五志过极,而暗耗气血,神魂失其所养,魂不安藏发为不寐。其次,肝主藏血,肝具有存储部分血液的功能。血为气之母,血可载气,气藏存血中,气随血的运行而输布全身。若肝血不足,血不载气,则气将无所依藏,涣散于外,而气能行血,血失气则无以为动,气滞而血瘀,脏腑无以为养,则诸病皆起。另外,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肝血的存在有效地制约着肝气的升腾,使勿过亢,使肝气能正常发挥其升发的功能,从而促进精液气血的输布运行。再者,肝藏血,血舍魂,魂者随神往来。神的活动随阴阳消长而变化,白昼属阳,主动,则神魂游于双目,司运动,黑夜属阴,主静,魂则归于肝血则寐。若肝血不足,静藏之力不及,则魂难守舍,游荡飞扬在外,难以成眠。以上种种,皆提示着肝脏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失眠密切相关。

4 治则治法

伍老认为在治疗肝功能失调引起的失眠患者时,应首辨虚实,虚者多为肝血不足证,此类患者大多为脑力劳动者,长期忧思劳倦致使阴血暗耗,血不养神发为不寐。治疗上以养血安神为法。心主血,肝藏血,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故在养肝血时,应兼顾养心血及健脾胃,既可防母病及子,子母皆不足的同时,又可调补后天,为气血的运化生成提供源头。方选酸枣仁汤、四物汤等,药用大量入肝、心、脾之品,如酸枣仁、党参、当归、阿胶、酸枣仁、熟地黄、柏子仁、鸡血藤等,佐以茯苓、白术等健脾化湿以防补腻太过,予以知母、栀子等清热除烦。实证多属肝郁化火型,该证型患者多为女性,平素生活压力大,病程一般不长。女性天生属于感性大于理性,在面对生活中困难时易产生忧虑焦躁等负面情绪,情志不畅,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久则化热,热扰心神引发不寐。治疗上以疏肝泄热,除烦安神为法。肝郁化火伤阴,津液受热蒸灼易变成痰浊,故此类患者常常气郁、痰浊、邪热三邪互为错杂。故在疏肝泄火的同时,应注重宿食、痰浊、血瘀等兼证的治疗。代表方为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药以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行气解郁;黄连、黄芩、栀子等清泄心肝之火;胆南星、半夏、佛手、绿萼梅、青礞石等行气化痰;阴液亏虚者加生地黄、麦冬、百合、玉竹、天冬等滋阴之品,如此则气机得舒,肝火得清,夜寐得安。

5 临床验案

5.1 肝郁化火型 患者李某,女,30岁,白领,因入睡困难半年于2018年10月16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半年来,患者因工作生活不顺,导致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难再入睡,梦多,情绪烦躁易怒,每日仅可睡3小时左右,次日精神不振,夜间汗多,口干喜冷饮,食欲一般,大便干,数日一行,小便偏赤,经期规律,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口服阿普唑仑效果不显,故转投中医寻求治疗。中医诊断:不寐(肝郁化火型)。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5 g、黄芩1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珍珠母20 g、柏子仁10 g、酸枣仁15 g、半夏10 g、大黄6 g、合欢皮10 g、甘草6 g,茯神10 g、大枣 12 g、郁金15 g、桂枝6 g、知母6 g、夜交藤30 g,共7剂。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二诊:入睡困难稍有好转,仍感心烦,口渴减轻,食欲一般,大便稍干,日行一次,舌苔偏黄,脉弦细数。予原方减知母,加浮小麦30 g,7剂。日1剂,分2次服用。

三诊:患者难入睡渐好,夜间惊醒次数减少,情绪较前改善,心烦缓解,口不渴,二便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予上方减郁金,加百合、麦冬各15 g,7剂。日1剂,分2次顿服。

四诊:患者睡眠、情绪均有明显好转,饮食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守方7剂后,夜寐好转,诸症渐消。

按:患者长期工作生活不顺,思虑劳倦首先引起肝气不舒,日久则耗伤气血。肝藏血,主疏泄,血又舍神,故神无安藏,出现失眠,易惊醒,多梦。肝气不舒,久则化热化火,火势上炎扰动心神,故出现情绪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等热势之证候。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调整阴阳为主,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黄芩、知母清热泄火;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滋阴潜阳;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茯苓化湿健脾;郁金、合欢皮解郁安神;大黄泻下。诊中患者服用中药后初显成效,失眠之证较前减轻,火热之象减弱,但患者病程长,久病必伤阴,治疗上应注重心阴的调补,故在前方的基础伤去知母,加入浮小麦,与方中甘草、大枣构成甘麦大枣汤,甘润平补,养心调肝,滋补阴液。三诊中患者情绪症状改善明显,予减郁金,加百合、麦冬15 g等补益心阴之品。四诊中患者心烦、失眠等症状均有好转,守方再服一周以巩固疗效。

5.2 肝血亏虚型 患者陈某,女,中学教师,32岁,因失眠伴多梦易醒2年于2018年12月13日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因教学任务重,时时思虑如何提高学生成绩,2年前开始出现失眠,多梦纷纭,次日神疲乏力,心烦不安,头晕昏沉,记忆力减退,口干欲饮,食欲减退,大便偏干,月经量少,不痛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不寐(肝血亏虚、虚热上扰证)。治法:补血养肝,宁心安神;方选酸枣仁汤合四物汤加减:酸枣仁30 g、知母10 g、川芎15 g、黄芪10 g、当归15 g、白芍15 g、枸杞子15 g、柏子仁10 g、茯神15 g、生地15 g、炙甘草6 g,10剂,早晚各温服1次。

二诊:患者诉睡眠转佳,头晕及神疲乏力减轻,食欲仍不佳,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服药后,诸证减轻,原方加焦麦芽10 g、焦山楂10 g,继续服用10剂。

三诊:患者睡眠时间延长,食欲好转,其他诸证也有改善,继续上方服用半月以巩固疗效,诸患者加强饮食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三月后复诊,病告痊愈。

按:患者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思虑劳倦,久则暗耗气血,肝血不足,魂不安藏,引发失眠,且伴有多梦纷纭、心烦不安、头昏沉、口干、大便干等证,此为肝血亏虚、虚热上扰之证。肝血不足,不足以安藏神魂,则可见多梦纷纭,气血不足难以涵养头窍可见神疲乏力,头昏沉;阴虚生内热,虚热上扰心神,故见心烦不安、记忆力减退等。阴虚阳亢则生热,热灼阴液则阴亏,可见口干、大便干等阴虚之证。治疗上以补血养肝、清热安神为法。予酸枣仁汤合四物汤加减。方中酸枣仁补肝血、宁心神;知母苦寒清热除烦;川芎既可舒肝气,又可行肝血;黄芪、当归补益气血,白芍、枸杞子补养肝血;柏子仁、茯神宁心安神以助睡眠;生地滋阴补液;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中患者睡眠好转,血虚之象减轻,但仍食欲不佳,予原方加焦麦芽、焦山楂以健脾开胃消食。三诊患者诸证均有改善,予守方巩固疗效。

猜你喜欢

肝血知母酸枣仁
酸枣仁:失眠嗜睡均可调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养生经典语录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