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现状及提升

2021-03-26李亚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文旅融合提升

【摘要】文旅融合的实质内涵是文化中的旅游性与旅游中的文化性的统一。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仅推动旅游的产业升级,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强调了“文化”是旅游的“魂”与“根”,提升旅游类学生文化素养,保证了文化型旅游人才的储备,是高职旅游类教学的责任。本文基于对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现状分析,探索提升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素养;现状; 提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的实质内涵是:文化中的旅游性与旅游中的文化性的统一。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仅推动旅游的产业升级,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强调了“文化”是旅游的“魂”与“根”,提升旅游类学生文化素养,保证了文化型旅游人才的储备,是高职旅游类教学的责任。作为培养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高职旅游类专业,应该顺应新形势,努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因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旅游整体服务质量,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文化素养教育问题的原因方面。现有研究可以归纳为两特点:

1.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原因、融合模式等研究较多,但文旅融合对旅游从业者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

2.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下,针对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相关研究存在缺失。

综上,旅游从业人员是直接对客服务的主体,他们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决定着其能否捕捉到文化旅游信息,这对新形势下开拓旅游市场、繁荣旅游事业、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旅游教育的质量能够保证旅游行业人才储备和发展,亟待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现状

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学生越来越多地了解和认知了外来文化,他们大多知识面广,眼界开阔,他们往往对国外的文化元素或文化现象可以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甚至不乏有欣赏赞美的情感,例如这些孩子都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而对于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存在缺失和偏差。同时,进入高职院校读书的学生,相对来讲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惯性不够的。那么他们的文化素养怎样?他们能不能适应文旅融合的时代要求呢?

2020年8月至9月,笔者借助问卷星平台,在陕西西安数所高职旅游类学生、旅游企业、旅游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呈现出旅游类学生文化素养以下问题:

学生在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得到了一定程度人文素養教育,个别高中开设人文类课程三门以上;进入高职院校后,学校文化素养类课程选修率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对人文类课程兴趣高,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为;然而个人付费学习文化素养类知识或获取人文素养类实践能力的动机并不强烈。

旅游专业同学普遍认同,需要加大人文素养类课程、实训、实践、认知活动,在这方面,对学校的依赖性较强,学校仍是其这方面需求的主要提供者。

从旅游企业角度来说,旅游专业毕业生服务意识与文化素质还有待培养。毕业生对专业服务意识的认知程度不够,个人文化及知识储蓄不够、语言组织及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不够、创新上也有很大的欠缺。集中反映的问题有:普通话不标准、站姿不标准、中华文化知识欠缺、工作难以精益求精等。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思路

1. 找准文化素养类课程的目标定位。

“导游基础”、“陕西导游”等课程主要内容是中国历史、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风物特产等,涉及的文化领域十分丰富,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此类课程的教学实施目标应该有新的定位。

(1)植根于文化定位,即: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文化审美能力。

(2)立志于职业定位:就是说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旅游服务技能方面的培养。

2.适当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由“共性”向“个性”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态异彩纷呈,其地域性、开放性、交叉性、多元性、跨行业性等特点决定了各高校在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一定要顺应形势、贴紧行业、灵活多变。以导游员岗位为例,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因此给陕西学生讲授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渗透地方文化知识,突显地方特色性和针对性。例如,陕西省宝鸡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法门寺的佛教文化,还是周秦王朝特色习俗,亦或是技艺精湛的青铜器工艺、凤翔泥塑等,都有相当强的地域性和举国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这些地域特色可以融入课堂授课中,以提升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把握。

3. 继续改进课程教学模式。

(1)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旅游服务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需要独当一面,更需要与其他岗位、其他行业人员的协调配合,研究性学习方法恰好契合了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要。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2)增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和实训教学。

文化知识需要积累,文化内涵需要品味,而这些都离不开社会实践。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就不能脱离社会,而要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因此要增加走进社区、融入社会的社会实践和实训教学,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今天,高职旅游类教育应当立足实际并与时俱进,我们已经明确旅游行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任重道远。在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中,应立足于这些差距,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实施,适应时代要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1] 李赣.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伍静.文旅融合背景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2019(34):220-221.

[3] 沈宏,钱烨,吴燕.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导游讲解教学改革:以宏村导游讲解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20(3):127-129.

作者简介:李亚娟,女,汉族,1978年7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副教授,西安市阎良区迎宾大道500号,710089

项目来源:基于文旅融合的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19XHSK-015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文旅融合提升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