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探究

2021-03-24孟海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脓液颌面部病原菌

孟海英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介入科,河南 洛阳47100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常见多发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差,更加易于感染,且病情发展迅速,甚至会导致呼吸道梗阻、中毒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由于感染原因、部位复杂,且治疗时间久,感染控制困难,且大量应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增加[2]。临床通过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脓液标本病原菌培养,并分析其耐药性,从而能快速确定病原菌种类,准确选择抗菌药物,减轻感染状态,控制病情发展[3]。本研究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75例,旨在探讨其脓液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23~82岁,平均51.41±14.10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8.36±3.01年;均伴有颈部或颌面部高度肿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均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颌面部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间隙有明显感染;空腹血糖≥7.8mmol/L、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其他系统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哺乳或妊娠期女性;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用无菌漱口液反复漱口,用口腔消毒片对破溃点或者脓肿最高处进行消毒,并利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脓液0.5ml或用无菌纸尖插入脓肿中停留10s,然后将其置于无菌液体石蜡硫乙醇酸盐中立即进行送检。

1.2.2 病原菌培养鉴定、耐药性分析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型号:VIT EK 2 compact)对致病菌进行鉴定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质控菌株由中国微生物研究所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埃希菌(ATCC8739)、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3 24),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读。

1.3 观察指标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原因。⑵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液标本病原菌培养结果。⑷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液标本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Excel 2013录入与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行药物敏感率统计。

2 结果

2.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原因及部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原因为牙源性感染82.67%,外伤性感染6.67%,淋巴结炎感染2.67%,皮肤感染4.00%,其他感染4.00%;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部位为眶下间隙32.00%,颌下间隙25.33%、咬肌间隙13.33%、颊间隙10.67%、咽旁间隙8.00%、其他间隙10.67%。见表1。

表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原因及部位n(%)

2.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液标本病原菌培养结果 7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53株,真菌3株;占比较高者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7.20%,大肠埃希菌7.53%,产气肠杆菌5.38%,普雷沃菌4.30%;金黄色葡萄球菌23.66%、肺炎链球菌12.90%、表皮葡萄球菌10.75%、溶血性链球菌4.30%、粪肠球菌4.30%。见表2。

2.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液标本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0%、68.75%、5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 0%、85.71%、71.43%;产气肠杆菌对头孢替坦、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为100.00%、4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为86.36%、77.27%、72.7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均为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为70.00%、60.00%、50.00%;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性均为75.00%;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性为100.00%、75.00%、75.00%。见表3、表4。

表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液标本病原菌培养结果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杀灭细菌作用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发生细菌感染几率升高,感染发生发展情况与糖尿病密切相关[4]。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极易向四周蔓延,甚至沿血管、神经扩散,引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临床应进行积极抗感染控制[5]。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感染来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且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组织种类具有多样化,导致组织充填着疏松脂肪、结缔组织,具有缓冲张力与压力,发生感染后病原菌极易侵入间隙,特别是颌下间隙、眶下间隙等,形成间隙感染灶[6]。临床常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状态、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但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盲目性[7]。孙丽霞等[8]学者研究表明,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能明确抗菌药物应用方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别及耐药性分析,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7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53株,真菌3株。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液致病菌种类具有多样性,临床需采用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若盲目应用会增加致病菌耐药性,提升治疗难度[9,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0%、68.75%、50.0 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0%、85.71%、71.43%;产气肠杆菌对头孢替坦、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为100.00%、40.00%。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应避免选择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耐药性较高药物,并尽量选择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耐药性低的药物[11]。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为86.36%、77.27%、72.7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均为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为70.00%、60.00%、50.00%;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性均为75.00%;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性为100.00%、75.00%、75.0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应避免选择青霉素、四环素等耐药性药物,从而快速控制感染状态,缓解病情。同时,临床可加强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并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12]。

表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表4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原因、部位多样,且其脓液中病原菌种类复杂,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应据此合理选择,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猜你喜欢

脓液颌面部病原菌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