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定位,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2021-03-24徐双娜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幅画要素文言文

徐双娜

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推行,“语文要素”这一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统编版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设计了编排页,并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要素,从而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一般拿到教材后,第一时间都会阅读课文,并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设置教学框架。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二则小古文,是大文豪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讲述了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爱戴嵩的《画牛图》,将其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作轴装饰起来,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时,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指出了牛尾画错的弊端,杜处士也认为很有道理,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文章内容比较浅显,富含哲理,适合第三学段的学生学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呢?除了单元导语外,大多数语文要素还会体现在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中。第七单元的导读语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要求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并写一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课后习题涉及《书戴嵩画牛》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书戴嵩画牛》”。因此,笔者首先考虑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对目标进行取舍,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点展开教学。“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要理解文意,第二是怎样讲好这个故事。此外,单元语文要素提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讲好故事。根据文言文教学的特点,笔者将本課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读准“囊”“搐”等易混难读字,读准“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借助图片,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等词句,读懂文章大意;3.抓住“拊掌大笑”“笑而然之”等词语,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明白做事需向内行请教,看问题要全面的道理。”而本课的重难点在于:“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文基础,读懂文意;2.能用自己的话发挥想象讲这个故事。”此外,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指向已经与语文要素的落实联系了起来,学生对取舍与整合有了一定的把握,使得教学更加精准到位。

一、有效联结,扎实做好语文要素学习

小学阶段,文言文的编排数量非常有限。在教学中,如何在一个课时内分清主次,疏通文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同学们,读懂文言文有许多的方法,你能说一说吗?

生:可以猜测意思。

师:嗯,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可以看课文上的注解。

师:对,借助注释。

生:可以查字典。

师:嗯,可以借助工具书,还有吗?

生:可以抓住关键语句。

师:对,关键词语很重要,大家看看课文还有哪些提示?

生:可以看课文插图。

师:大家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现在请你用这些方法把文章大意讲给同桌听,并把不懂的词句圈画在课文上,相互交流。

在这节课中,目标定位的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文基础,读懂文意”。笔者通过问答的方式,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比较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碰到比较晦涩难懂的句子,笔者是这样设问的:

师:老师发现有一句话比较难懂,出示(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尾搐入两股间”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看看吗?(图示)你能通过图片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尾巴紧紧地抽缩在两条大腿中间。

师:“今乃掉尾而斗”又是怎样的呢?(图示)你能通过图片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现在却摇着尾巴在斗。

师:你们理解得很正确。读懂了句子意思,想要停顿也就不难了。老师给你们出一道选择题,你们觉得这句话的停顿应该选择第几种?(出示)

笔者在以上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图示的方法,同时又在学生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讲授了断句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内化落实语文要素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单一僵化的内容,而是以一定或特定的情境为基础而存在的。知识是在情境中生成的,并在情境中被整合、调动、运用的。在这节课中“讲好故事”是关键,而讲好故事的前提是要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1.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有所爱,小牧童是怎么表现的呢?(生答,师随评,并出示课件)

2.牧童此时的反应是怎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板书:  拊掌大笑。

3.我们要读好小牧童,就要读好他的笑,谁来读一读?(生读,师指导朗读)

4.牧童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是抚掌大笑,你能把这个抚掌大笑表述得更具体吗?

5.此刻杜处士也笑了,这又是怎样的笑?板书:笑而然之、杜处士(动作+神态),心里想的(        )。

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对牧童和杜处士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为接下来的情境创设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入情入境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如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色,讲一讲“我”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迁移运用的学习方法是验证语文要素落实成效的重要手段,学生在理解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讲好这个故事,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验证,也是语文要素落实的最好见证。课堂上,笔者与学生是这样互动的。

师:你想扮演谁?

生1:杜处士。

师:好,有请杜处士。

生1: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很多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我收藏了许多书画,有一幅戴嵩的《斗牛图》,我非常喜欢它。我出去与朋友喝酒都会带着它,游山玩水也会带着它,就连睡觉也要放在枕头旁边。一天,我把这幅画拿出来晒太阳。这时,一个牧童走了过来,看了看这幅画,先是眉头一皱,紧接着拍手大笑起来,对我说道:“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吗?两牛相斗时,力气都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这幅画却画成了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我捋了捋胡子,笑了笑,突然想起一句俗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是不变的啊。

师:同学们,你们想给他几星?

生2:我想给他三星。因为他想象力丰富,肢体动作也很灵活。

师:确实很棒。还有同学愿意上台展示吗?

生3:我。

师:你想扮演谁?

生3:小牧童。

师:有请小牧童。

生3: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可还没出村子,我就看见一位叔叔。那位叔叔面前摆着一张桌子,桌上不知道放着什么东西,好奇的我走到桌子前,这才发现桌子上摆着一幅书画。他大概是在晒书画,我仔细地看了看,竟发现了一处不对劲,便拍手大笑,对他说道:“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兩腿中间,再看这幅画,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叔叔摸了摸他的胡子,晃了晃头,非常赞同我说的话。

师:你们觉得老师想给他几星?

生4:三星。

师:不错,讲得很投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进展到这里,讲好这个故事已然水到渠成了,本课教学的目标也就落实了。

三、多元解读,主题线与要素线相辅相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虽然语文要素是理解教材的切入点,但也不能一家独大,忽略教材的人文主题。在本课中,单从字面上得出的道理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然而,这个道理真的是“不可改”吗?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

师:出示苗寨斗牛节上的照片。

生:我发现右边的牛夹着尾巴在斗。

师:用原文的话回答就是?

生:尾搐入两股间。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右边的牛摇着尾巴在斗。

师:原文是怎么描述的?

生:今乃掉尾而斗。

师:原来牛的品种不同,斗牛的时机不同,它的尾巴所处的状态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全面。

这篇文言文非常有意思,寥寥90几个字,把我们传统的画作之美、语言之美融为一体,既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编排是以学生发展为纵轴进行的,教师虽然是语文要素落实的主体,但教学目标定位必须围绕学情来展开。因此,在解读、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既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又要兼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抓住目标生成点。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布政小学

猜你喜欢

幅画要素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买画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遇见大师
会背与会默写
猜画
文言文阅读练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