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茗说语文,味更浓

2021-03-24刘恩姬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生活化评价

刘恩姬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离开生活实践的语文课堂,就是虚假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将日常生活的话题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从而打破课堂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课堂与社会相接壤,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实现教学的情境化。

本土文化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融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呢?我们课题组就以此开展了生活化语文活动的探究。探究过程中,我们关注了平利的当地资源——茶。平利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在平利影响深远,值得开发深挖。下面就以活动课《诵茶经 问茶道》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让课堂更有趣

本土资源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甚至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怎样利用本土资源充盈课堂,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呢?首先要从生活中精选教学内容。在《诵茶经 问茶道》一课教学时,我们是这样把“茶道”与“文道”结合起来的。

(一)说茶,在故事中了解茶史

课的伊始,教师出示古字     ,让学生猜字。随后,教师介绍“茶”字的来历:唐代之前,没有专用的“茶”字。此前,记述中代表“茶”字的有荼、诧、蔎等,其中“荼”是唐以前茶的主要称谓。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统一了“茶”字。开课将学生喜欢的“猜字”游戏与茶的发展史相结合,既学习了汉字,又在汉字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中走进了生活,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语文味道。

接着,教师播放有关茶的传说视频,让学生讲一讲《神农本草经》中的故事,让学生进行表达练习,进一步了解茶的发展史。将学生的讲述和表达与茶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感受文化的味道。

最后,推出平利“女娲茶”,请学生分享平利女娲山三里垭“贡茶”的传说。学生的分享基于对女娲茶相关故事的阅读,又与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在感受平利茶的源远流长的同时,激发了对家乡茶的热爱。

(二)品茶,让语文课香溢满堂

在学生对茶文化建立了初步印象后,请学生进行体验,摸一摸、闻一闻、嚼一嚼平利茶,然后借助语文活动描述茶叶的味道。学生从感官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茶叶。接下来,分小组进行活动,请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品一品平利茶,把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这一教学环节把茶文化的体验和语言表达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品茶过程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能力。在与体验活动结合起来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表达,愿意分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为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学生的表达更真切、自然,茶香与文香让课堂芬芳四溢。

(三)咏茶,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

1.泡茶有讲究

品完茶,请学生结合平常生活说一说茶的功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知道了茶能让人更有精神,能消脂减肥,能很好地解渴等。接下来,组织学生观看“营养保健师访谈栏目”和茶艺表演视频,了解茶的泡制。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学情顺势而导,给予学生机会去展示,再通过视频的方式讲解,直观形象,使学生兴趣浓厚。茶艺表演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泡茶是很有讲究的,是一门艺术,茶文化也渐渐植入心中。

2.敬茶蕴民俗

以茶待客是平利人热情好客的一种具体表现。给客人敬茶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文化,如何把茶水端给客人?师生通过角色扮演,把蕴含在敬茶中的礼仪文化展现出来,是对民风民俗的实践体验,也是对敬茶文化的传承。

3.写茶抒情感

茶诗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历代文人通过茶诗书写对茶的喜爱。女娲故里出好茶,一芽一叶一抹香。作为平利人,有责任推广平利,让平利茶名扬天下。课堂上,在诵读完茶诗之后,引导学生拿起笔写下关于茶的诗和宣传语来为家乡发展助力,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情怀。

以上教学过程围绕“茶文化”展开,通过吟茶诗、诵《茶经》、写宣传语,让课堂充盈语文味,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泡茶、敬茶、写茶等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茶,又将德育有机融入活动中。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了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课堂有了“语文学习生活”的味道。

语文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教者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家乡文化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要把它们充盈到平常的教学中去,精心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语文活动,让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连,让学生将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检验语文知识,相得益彰。

二、实践活动生活化,让课堂更灵动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传统课堂的严肃、拘谨让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处于停滞状态,实践活动进入课堂教学,将大大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本节课,设置了多个生活化的语文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活动一:品茶香,写感受

請学生把干茶叶放到嘴里嚼一嚼,谈感受;近距离观察泡好的茶水,并嗅一嗅、尝一尝,再动笔写一写。有了亲历的活动,学生心中的感受自然流露,在此摘录如下片段。

茶叶有的漂浮着,有的沉在杯底,真像一群活泼的鱼儿。轻轻地闻一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情不自禁地赞叹:“真香!”我仿佛被茶香融化了,真是沁人心脾啊!

喝一口平利茶,一股浓浓的茶香钻入鼻孔,沁人肺腑。我仿佛看到了那绿绿的茶山,看到了阿姨们采茶的情景,看到了爷爷、爸爸沉醉茶香的样子。我忍不住多喝了几口。

看着杯中绿盈盈的茶水,凑近闻了闻,多香啊!忍不住喝上一大口——确实有些苦涩,但苦涩中又是那么香醇。一杯茶喝完了,我意犹未尽,还把杯子端在鼻下,继续嗅着这份清香……如果你来到平利,我一定泡上一壶好茶,让你感受一下我们家乡的味道。

活动二:创情境,演一演

在习茶礼的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教师扮成客人,学生扮成主人,演一演泡茶、敬茶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身心愉悦,同时也明白了当地茶泡七分满、双手奉茶的礼仪,知道了在敬茶时该怎么和客人交谈。知行合一,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乡风民俗的熏陶。

活动三:诵茶诗,写茶语

交流、朗读有关“茶”的诗歌,诵一段陆羽的《茶经》,再为家乡茶写一写宣传语。通过这样的读写活动,使学生从韦应物的诗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中了解到茶的功效;从闵钧的诗句“为要栽培根祗固,故园锄破古烟霞”中感受到种茶的艰辛。学生写出了“大地精华,平利好茶”“茶香很浓,情意更重”等这样优美的宣传语。这都彰显了生活化语文活动课的核心主张——多读,多写,在读写中撑起语文生活的风帆。

整节课的多次活动,学生甚至可以在教室内走动,和同学分享交流。这些语文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活动,让课堂更有活力。

三、多元评价生活化,让课堂更精彩

语文课程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活化语文活动同样离不开教学评价,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参与学习、参与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評价。

“说茶”环节,请学生针对评价表中的标准给自己画星,如果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老师、同学肯定的,每次可以给自己多画一颗星。用这样的“自评”方式,让学生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学习,而且要用更好的状态进入下一环节学习。

“品茶”环节中,对学生积极良好的表现,教师通过发奖励贴的形式激励学生。小学生好胜心强,都争先恐后地积极表现,再加上活动本身很有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咏茶”环节,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小组成员根据评价标准画星评价。

课的最后,进行综合评价,用评选“茶乡代言人”的方式,揭晓评价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自评让学生获得自我提高的能力,教师评价对学生起到很好的鞭策作用,小组互评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课中有形成性评价,课后又有终结性评价,调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刘国正先生说:“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它们水乳交融,难分难解。”通过本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内知识,而是要拓展到生活实践中,从生活中精心挑选、设计教学内容,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借助多元评价,带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生活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生活的乐趣。

作者单位   陕西省平利县城关小学

猜你喜欢

茶文化生活化评价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