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创造性选择与利用学习材料的策略

2021-03-21孙方友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选择学习兴趣

孙方友

[摘  要] 学习材料不仅是教材的有益补充,也是高效教学的合理媒介,创造性选择和利用学习材料是教师高效教学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个性化教学的必经之路。文章认为,数学教师需以“动态化”学习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合型”學习材料来深化学生理解;以“开放性”学习材料来促进思维发展。

[关键词] 学习材料;选择;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学习材料是贯穿教学过程的极好媒介,也是让数学学习从单纯的获取知识向能力转变的重要载体,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不够重视学习材料的选择,所选择的学习材料或过于随意,或启发性不足,或不具备典型性等。也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花了一番心思,但却在使用学习材料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事实上,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过程就是从科学的目标出发合理选择和组合学习材料,并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发展需求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学习材料不仅是教材的有益补充,也是教学的合理媒介,创造性选择和利用学习材料,发挥学习材料应有的教学作用,是教师高效教学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个性化教学的必经之路。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分享并探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利用的实践和点滴感悟,以飨读者。

一、以“动态化”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本中的学习材料大多是封闭的、是静态的,它的呈现方式与小学生的活泼开朗的个性特征及学习方式是相矛盾的。新课改风向标下,极力倡导将静态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动态的主动性学习方式,所以,作为教师要读懂教材,跳出教材,在选择学习材料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到通过动态化设计来呈现学习材料,让静态的数学教材动态化,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获得全新的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

案例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它。大家看,老师手中有一根吸管,倘若我将它任意剪成3段,再将这三段围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1:我知道,肯定是三角形。

师:是吗?是否一定围成一个三角形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剪一剪、围一围。(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操作中)

生1:老师,你看,我剪的果然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2:我剪的怎么无法围成三角形呢?

……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2的作品,他为什么没有围成三角形呢?和生1所剪的有何不同?

生3:他们所剪的三段吸管的长度不同。

师:从中,可以发现什么呢?

生4: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和三段吸管的长度相关。

师:那如何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下面给你们一点时间小组合作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结论最准确。(学生又一次投入讨论中,兴趣盎然)

……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可以寻求各种能力的发展。以上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去剪、去拼,从而使得静态的吸管动态化,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灵动性,让数学课堂瞬间智慧起来。

二、以“复合型”学习材料深化学生的理解

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素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无法提供过多的学习材料。教师要利用学习材料来丰富课堂教学,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的用意,并结合具体学情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改进,使原本单一的学习材料变得丰富,用“复合型”学习材料使得课堂内容生动而有效,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以此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案例2:搭配中的学问

师:大家请看图1,你觉得美羊羊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学生经过片刻思考后,通过画一画和连一连,很快得出结论“6种”,与此同时,学生还感受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师:大家都非常棒!那么,如果下装的数量不变,增加一件上衣,那现在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3×3=9(种)。

师:很好!那若增加2件呢?

生2:4×3=12(种)。

师:3件呢?

生3:5×3=15(种)。

师:那现在上衣的数量不改变,增加1条裤子呢?

生4:2×4=8(种)。

师:2条呢?

生5:2×5=10(种)。

师:3条呢?

生6:2×6=12(种)。

师:咦,大家看,衣服和裤子同样均增加1样,可结果却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讨论)

生7:我知道,如果下装不变,每增加一件上衣就会多出3种不同搭配;而如果上衣不变,每增加一件下装就会多出2种不同搭配,因此结果自然不同了。

师:非常精彩的解说!下面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生活中除去穿着的搭配,还有哪些需要搭配的地方呢?请通过画图的方式举例说明,并说一说其中的搭配方法。

……

本例中,笔者将教材中的搭配原型进行了改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呈现,一上来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穿搭与数学的联系。接着,笔者从上装与下装数量的变化逐步扩展素材,开启学习的创新之门,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律。最后,笔者以合作讨论的形式,为学生的交流创造出足够开放的空间,生成更多的、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得课堂教学有活力、有智慧[1]。

三、以“开放性”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材料激起学习,材料引发活动”[2]。尽管教材是由编者精心编制而成的,但可供小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却不够丰富。因此,需要教师优化选择学习材料,让数学学习更加丰富、更加富有生机。“开放性”学习材料是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的载体,可以让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添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案例3:厘米的认识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为了显出身高的差距,筆者特地请了两位身高差距较大的生1和生2)

师:下面看题。生1比生2高(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3:生1比生2高很多。

师:还有不同回答吗?

生4:生1比生2高一些。

生5:生1比生2高半头。

生6:生1比生2高10厘米。

师:刚刚大家给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答案呢?

生7:我最喜欢生5的答案。

师:为什么呢?

生7:因为只有“半头”让我清楚知道高了多少,生3和生4的答案就让我不知道具体高多少,而生6所说的厘米我还没学过。

……

真正意义上解读教材,并审视教材中的学习材料进行创造性设计是高效教学的较好视角。以上案例中,笔者以学生本人来充当学习材料,虽然与教材中所提供的“量课桌”这一学习材料完全不同,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表达打开了别样的视野。由于这是基于学生经验的学习材料,使得他们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感受到比较物的真实意义,唤醒了他们对度量长度的认知(给出“很多”“一些”“半头”“10厘米”等说法),展示了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使他们真正意义上产生统一度量的需求。

总之,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学习材料这一媒介,它的选择和利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过程,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挖掘学习材料的丰富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教学智慧,创造性地选择素材,并将其灵活自如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挖掘学习材料的潜在功能,并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效率[3]。

参考文献:

[1]  耿克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安徽教育,2004(11).

[2]  刘会金,林艳.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突出数学本质内涵——对“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的思考与评析[J]. 中国数学教育,2013(19).

[3]  任志程.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3637500589262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选择学习兴趣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材料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