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美术师范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3-19张一弛张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张一弛 张聪

摘 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中,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目前高校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文章主要讨论了高校美术师范专业中的基础理论课程,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构建起新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美术师范;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建构研究”(2019JGZ-16)、南京工程学院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以‘中国美术史课程为试点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YZKC2019064)、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创设计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2019YB14)研究成果。

目前,在初高中教育体系中越发广泛地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与改革的代表趋向。因此,在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的前提下,高校美术师范专业的教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人才的师范专业,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贯彻到专业课程之中,更是成为高校美术师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应用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相关项目(“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基础”),自此形成了在21世纪核心素养推广与发展的基本程制,而其对素养的基本定义是:“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所以,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之下,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的发掘。这种能力能够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品格与能力,进而成长为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价值的个体。

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视域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也参照此而来。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一文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發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这一概念在艺术学科的课程教育和教学建设中也得到了很大重视,即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观下,在艺术学科教学中,不仅传授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同时注重良好品格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与美术师范类课程相结合,第一能够推动学科教育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使高校艺术教学脱离传统意义上单纯注重知识传输的负面影响;第二调动各类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基础的教学内容中去,促使教学内容不断深化,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第三,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学,同时可结合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更好地带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于自身艺术创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等,从而使教学更具人文主义关怀。

二、高校美术师范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最新版本中,对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五大内容,分别为“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和“美术表现”。根据高校美术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所对应的课程教学及改革内容是与核心素养紧密相连的。这里以美术师范专业的理论课程为例,其中包括中西方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等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三个部分。核心素养下的高校师范理论课程在发挥本身指导意义的基础上,还意味着教师要从传统美术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层面,扩充至学生理解问题、运用艺术智慧发现问题、通过艺术形式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既要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又要有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的积累,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艺术语言与风格。

美术师范专业在此基础上,更应发挥其育人特性,具体而言就是以美育作为塑造人格与美化心灵的重要途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八位教授的回信中写道:“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因此,高校美术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已经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其学科的美育特性,制订了新的培养目标。

这里以美术基础理论课程为例,作为美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课程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与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学中重视塑造美术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不仅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亦是其作为艺术工作者而衍生出的如“工匠精神”的职业品质。其次,要注重艺术学科中的人文主义关怀。艺术不同于科学学科,其关注“人”在学科发展与应用中的作用,强调用艺术去反映生活、体悟生命。因此,这一目标不仅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为其传输能够解决问题和应对情境的能力,是一种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模式。最后,在教学中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这一目标有效对应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这一内容。对于美术师范生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可以作为应对未来中小学美术课堂实践的有利条件。目前,高校美术理论课程中,着重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讲授与理解,如在课程内容中利用地方性文化资源,考察当地传统手工艺,使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以美术概论为例的教学改革实施途径

美术概论课程作为美术师范专业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即教授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术本体的构成及其一般规律,使其具备对美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分析和探讨能力,对美术学学科建设与构建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其美术创作的指导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美术创作观念与方法。从另一层面来看,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美术师范教育中因偏重对美术实践技法的重视而出现的“重技轻理”问题,缓解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不平衡性。此外,结合核心素养来看,美术概论更偏重于“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使学生在掌握“图像识读”能力的基础上,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艺术问题、理解艺术现象,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所以美术概论课程是在核心素养下高校美术师范专业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根据师范专业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笔者充分认识到有必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之中,因此美术概论的教授内容不能按抽象晦涩的艺术理论观之,而是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分解到具体的美术作品(图像、影像)、美术家、美术现象等问题中,这样才能让美术概论知识充分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进而突显出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科性质。此外,结合“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美术师范生作为未来的美育工作者,在学习美术概论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着重培养其成为美术核心素养形成和艺术思维发展的引导者。

为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相应改革。例如在“美术创作论”的课程内容中,笔者着重强调美术家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内涵及意义,以罗中立《父亲》为核心教授学生深刻理解美术家个人经历与时代精神、社会变迁的密切关联,从而强调艺术工作者在时代洪流中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在“美术发生论”的章节中,笔者通过对巫术说理论的讲授,以巫鸿先生的著作《武梁祠》的写作背景为例,探讨中国祖先文化的特殊性,以此强调中华民族祖先文化的傳承意义。又如,在“艺术发展论”板块中,笔者在教学中以地方资源为线索,探讨改革开放与20世纪80年代苏州版画市场的关联性,以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经济与美术发展的关系,从而使其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

此外,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笔者还特别开设了美术概论课程的专题调研板块,改变教学环境,与艺术家、艺术创作有实际的互动交流。例如以传统地方手工艺为课题,以“苏作匠心”为主题,分组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对苏州地区不同工艺美术门类进行考察及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理论知识也不再是枯燥深奥的直接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实践调研中有深切体会,从而产生思考与感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与传承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亦能体会“工匠精神”的时代力量。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于目前高校美术师范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来说,存在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与之相契合。将“课程思政”融入理论教学,通过教学模式与内容上的调整与改革,美术师范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美术学科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重点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理论知识与素养,进而将其与教育理论、实践技能整合形成美术学科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参照核心素养体系内容而来的高校美术师范类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不仅代表了对学生个体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使其作用延续到学生今后的教学中去,从而发挥其更为广泛而深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8-10.

[3]周述贵.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50-151.

[4]王波.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究[J].戏剧之家,2019(34):155-156.

作者单位:

张一弛,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张聪,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