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心理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

2021-03-19管会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高校

管会林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构建一个相对比较自由、开放且符合学生在美术领域整体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成为各大艺术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美术心理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这一基本论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心理学;高校;美术教育

所谓的美术心理学,其本质就是致力于通过人类心理层面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实现对美术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的深入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涉猎的层面也很广泛,包括思维、语言、情感等。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的研究,进而厘清社会文化以及人类固有的情感和美术活动之间存在的内部联系,使原本复杂难以厘清的美术创作流程,在人为的干预下变得更加清晰,且富有条理。由此看来,对于大多数的艺术院校而言,开设美术心理学课程,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国内美术教育体系,而且对美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国内艺术高校在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不断进行教育和相关课程的改革,致力于构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且科学化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对于一些艺术类的院校,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变化尤为明显。再加上,学科教育的改革要求是实现其多元化要素的融合、交叉,因此,不同学科内容的辅助融合逐渐成为一种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常态。在开展传统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在技术层面的指导和引领。

我国很多艺术类院校都会存在这样一个通病,那就是其开设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存在比例严重失调现象。这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他们非常重视对学生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引领,致力于实现学生理论和技术水平齐头并进。而且,他们并不会将大部分的课时用来设置一些非专业课程,并且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的基本上都维持在1∶1左右。尽管我国很多艺术类院校也会开设一些美术相关课程,但是相对而言比较松散,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构架,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没有起到课程所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再加上课程在安排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的角度去设置和规划,因此即使学科类型一致,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二、美术心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美术心理学是一门利用心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对美术学科领域的内容及其规律深层次研究的课程。简言之,该学科就是美术学和心理学通过有机结合最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术学领域极为重要的一项核心课程。该项课程的创立年限相当之久,早在19世纪末期就由国外一些美术教育者研究开发出来,用于培养学生在美术创作领域的才能。

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逐渐意识到美术心理学科在美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涵盖的意义,这才有了后来美术学科领域的诸多心理层面的研究。之后随着该项学科在我国美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其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价值也逐渐被挖掘、开发和利用,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多元化的美术心理学研究体系。而且随着研究和发展的不断细化,该项学科也逐步实现了与社会、民族、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环境因素的融合,进而发展成为一项较为成熟且意义深远的美术学科的核心课程。

三、美术心理学教学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一)美术心理结构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创作能力

美术心理结构的研究途径是通过对诸多艺术家的经验和事实进行系统的剖析、总结和归纳,并且尝试着从不同类型人群的角度去判断同一件艺术作品,进而突出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美术心理结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主要的研究方向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过程中,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是普通人或者是一般的观赏者的心理结构变化情况。

美术家丁宁在其著作《美术心理学》中详细阐述了关于美术家的内心世界,主要涉及下面几个结构:首先是知觉层面的整合。与普通人相较,美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视觉还是知觉都要更敏感一些,对于一些微小的要素和冲击点都能够精准地进行把握。当然除了其具备的艺术素养以外,更重要的是其专注力要超出常人好多倍,只有将两个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之后,才能够发现其中的艺术性和美感,最终实现感知觉和事物表象的整体融合。其实与西方的一些作品相比,中国画更能体现这一基本规律。毕竟中国画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主要是以写意为主,而写意正是对感觉和知觉的整合与升华。其次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体验过后所达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在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主要会经历两个层面,分别是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所谓的物理层面其实就是指,普通视觉效果下呈现出来的事物现象。因此只要视力不存在一定的生理问题,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达到这个层次。但是,心理层面上,人与人之间所达到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对于艺术家而言,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天赋,能够将一些物理层面暗含的要素有机结合,并实现深层次的联想,从而萌生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意。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想实现心理层次的升华着实有些困难,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可能,经过后天的训练依然是可以实现的。由此看来,艺术院校开设美术心理学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涉及一些气质、意念、思想层面的扭转和变换。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他们眼里艺术欣赏其实就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感觉过程,只不过是有些人在这方面的思维和天赋比较突出,而有些人则相反。其实不然,每个人的思维意识里都潜在着这样一条深层次的线索,只不过相对于普通人而言,艺术家们过早或者有意识地对这条线索进行开发和利用,而使其具备艺术方面的造诣和天赋。这也是高校为美术专业的学生设置美术心理学科的意义所在,因为美术心理结构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学,提高学生在视觉领域的美术思维

美术心理学科除了致力于心理结构对于学生在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外,还将视觉领域的美术思维作为核心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相比于前者,后者的研究会更深入更细化,或者从所属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方的现代心理学里,格式塔心理学是最主要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该学科的中心思想就是完形,即认为世间万物的形态都具有其完整且富有内涵的意义。尽管格式塔心理学并没有将艺术类的事物和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并不能否认其对一些美术领域的相关研究还是存在非常显著的借鉴意义,并且所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该学科的代表人物是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各项著作中,系统且详细地阐述了美术心理学科的设立对于美术研究领域的诸多影响,并提出了有关完形领域的心理学美学的具体观点。代表著作有《视觉思维》《艺术与视知觉》等等。

其实对于很多艺术家而言,所谓的美术创作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感知、认知、创造和欣赏美的过程。虽然这些流程看似并不复杂和烦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鉴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造诣,否则根本无法从中领略到其潜在的内涵和艺术美。由此看来,艺术类院校在开展美术学科相关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作为首要课程目标。

美学研究者阿恩海姆在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进行系统阐述的过程中,详细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对于美学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且阿恩海姆认为,人类在进行艺术追寻和创作的过程中,视觉和知觉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因此阿恩海姆还在后期所开展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知觉和视觉要素等一系列相关概念,使得整个研究体系更加深化和系统化。当然,除了理论层面的研究,阿恩海姆还从生理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得整个研究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且具备一定的条理性。并且其在研究到一定程度之后,将研究的范畴扩展到了视觉艺术的整体、平衡、抽象和定型等层面,对后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和作用。

四、美术心理学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领悟艺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既是一项精神层面的活动,同时也与审美体验息息相关。因此,这就需要美术鉴赏者,即各大艺术类高校的学子,充分开发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而实现对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和鉴赏。该流程看似并不复杂,但是其中所囊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鉴于此,各大高校的美术教师在實际开展美术学科的相关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达到内心平静、物我均相忘的状态,也只有鉴赏者的内心达到这样一个状态时,才能够更好地品味作品所表达的深意。

(二)引导学生自觉感受作品所表述的内涵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诸多的美术作品都是不同时代的文化产物,其表现情感的形式,无外乎作者对自己过去的经历有感而发或者升华。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要使其充分地意识到每一件美术作品都蕴藏着其独有的魅力和情感,需要欣赏者用心去体会和感悟。美术教师在实际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等多个角度实现对相关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

五、结语

各大高校通过开设美术心理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其独有的艺术创作个性,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美术的敏感度,从而实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思维和情感的平衡。而且从宏观角度上来讲,高校通过开设美术心理课程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钟景华.高校美术教育中美术心理学的重要性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0(4):79-80.

[2]郭胜武,冯程程.从现代美术教育的角度探讨美术心理学与美术教育的关系[J].才智,2019(20):190.

[3]高会卓,段青.浅谈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9(7):239-240.

[4]李莉.美术心理学在美术课堂中运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4):116.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高校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