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趣育格 涵养品性

2021-03-17恽销洁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软笔书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就目前小学低年级软笔教育的现状来分析,教师应注重学生书写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软笔入门;小学低年级;兴趣培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0-0013-03

【作者简介】恽销洁,江苏省常州市东坡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一级教师。

书法作为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和汗水,体现了独有的艺术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在小学阶段开展软笔书法教育,传承书法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软笔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低年段软笔书法教学中,更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一、内化认知,彰显育人追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低年段的学生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多方面都有学龄前期儿童的特点。他们往往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尤其小学低年段学生,在不理解书法学习意义,以及对其美感还未有所体会的前提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对书法练习产生厌倦,甚至产生畏惧、抵触的心理。这时,于学生而言,书法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艺术享受,反变成了一种折磨。这种心理,不仅严重影响书法学习的效果,还会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俨然违背了书法教育的初心。

因此,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起点,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书法教育水平,确保书法教育質量,从而培养出真正的书法爱好者,将我国的书法文化于实践中传承下去。

二、外化践行,求索成长之道

书法教育是江苏省常州市东坡小学的校本特色文化。学校注重从低段入门开始,以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为起点,研究适合低年段学生的书法学习策略,培养出一批批小小书法家。

1.融通文化,感知意趣。

以文化的视角分析,文字是文化的产物,但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汉字都是先辈用独特的思维方式构造的表意文字,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一个汉字,一个故事,代表着一种思想,一段历史。而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思维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等特点,把汉字文化纳入到书法教学中,追溯汉字起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提高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笔者将一些典型的象形字编成情景小故事,通过动画来演示其创造与演变的过程。低年段的学生还特别喜欢听故事,书法课上,笔者给学生讲述一个个充满趣味性的书法小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个汉字的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位大书法家的故事。老师讲,学生讲,老师和学生一起讲一讲、演一演。通过这些方式,将书法教学置身于文化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可谓一举多得。

有学者专门指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审美能力,从而造就一代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书法,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于是笔者抓住这一点,在书法教学中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获得美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一次书法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篆、隶、楷、行、草这五种书体的名家代表作品图片。低年级的学生不具备专业的欣赏能力,可是某个学生看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时,他说:“我仿佛看到一位位柔美的姑娘,她们婀娜多姿,像在舞蹈,但感觉也很有力道。”另一个学生看到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后说:“我仿佛站在云端,但是远远地看又觉得有一条龙穿行在里面。”这些都是低年级学生最真实的感受,一幅幅书法作品在他们眼里,变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他们在观察想象中积极感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书法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书法。

2.丰富形式,培养乐趣。

书法具有美学特色与文化底蕴,也包含种种写法和技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书法练习中,但不能机械性地重复练习,需要教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出易于学生接受、喜欢的学习方式。一年级的学生小手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手眼的协调能力还不足,学习持续时间不长,对简单重复的学习内容极易产生厌倦感。“书画同源”,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画画,于是笔者就从“画”开始,以“游戏”为导,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开启学生软笔书法的大门。

例如,笔者在教学《我会画线条》时,考虑到低年段的学生感受线条的内涵美有一定困难,首先利用实物展示、课件演示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带领学生欣赏古画《放牧图》,让他们找出作品中的线条,通过对比,感悟不同线条的魅力。最后,笔者让学生临摹局部作品,在绘画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感知、表现的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软笔书法基础入门训练,为今后书写各种书体奠定基础。

3.评价多元,提升兴趣。

若书写被老师肯定,能极大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因此,教师应坚持以评促写,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

学书入门阶段笔者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看二写三比对”的习惯。学生做自己的小老师,欣赏优点,找出不足后再练写。他们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观察能力提高了,且学书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书法小主人。笔者通过同桌互评、四人小组评、全班集体评,让学生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取长补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书法教学亦如此,教师的每句评价对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书写的优点,哪怕所写得字中只有一个笔画是写得好看的,那也要对学生书写到位的地方进行肯定。当学生听到老师夸自己是“小小书法家”时,那种自豪感会让他们腰板挺得更直,小眼睛更亮,书写时劲道更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评价指标,学生对着指标完成书写,只要达到其中任何一点,就会得到一颗星。发现问题整改后还可以继续得星。这样,立足学生发展,针对性进行适当、中肯的导向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取继续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实现书法多元的育人价值。

三、育而致远,追求翰墨培德

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坚守的过程。教师应先提高自己的书法素养,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挑战,在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的基础上,探究出更多的适于低年段学生软笔入门学习的策略。把外在的因素变成学生自我的需求,让学生真正爱上书法,这样才能传承书法文化精髓。

综上所述,低年段书法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书兴趣,运用一定的策略促进学生形成书法品质。教师在践行中,应追求育人形式的多元,实现书法教育的渗透融通,促进学生的拔节成长。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