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墨韵清香 育东坡少年

2021-03-17肖丽单和芳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书法教育文化

肖丽 单和芳

【摘 要】以文化为引领,以书法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江苏省常州市东坡小学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通过环境浸润、课程建构、教师发展和活动体验等实践路径,促进学校书法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品牌达成,让每个学生在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中树立自信、拔节成长。

【关键词】文化;书法教育;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0-0010-03

【作者简介】1.肖丽,江苏省常州市东坡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发展部主任,一级教师;2.单和芳,江苏省常州市东坡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发展部副主任,一级教师。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2009年至今,常州市东坡小学积极响应常州市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沿着“特色活动——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之路,践行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学校还将东坡文化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精思校园环境、精设书法课程、精炼师资队伍、精彩活动体验,让文化传承经典,让墨韵伴随童年,让艺术浸润心灵,为每个学生点亮人生底色!

一、校园环境,文化传承树自信

1.以文化人,传承东坡气质。

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打造书法特色,需要精神的引领和文化的构建。学校以东坡命名,以东坡文化为引领,在校园建筑和环境上处处彰显东坡特色,“竹影清风”“紫藤长廊”“东坡书院”“海纳百川”“东坡阁”等区域彰显人文气息,学生能处处感受到苏东坡的艺术气质和人文魅力,在这样的校园中学习书法,东坡书艺自然墨韵悠长。

2.以书育人,创设书法氛围。

书法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书法技能、提高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发展人文品格,从而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宗旨。书法特色在东坡校园内孕育出了新路径,学校智能化的书法教室里,技术的变革带给师生全新的课堂体验,丰富了课程实施的内涵;东坡阁内,师生书法作品定期展出,激励着学生不断前行,拓展了书法育人的外延;班级内,长廊下,校园中,处处凸显书法元素和书法气息,学生在日常的环境熏陶和文化浸润中不断成长。

二、课程实施,涵养艺术显特色

为使书法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结合自身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落实《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做到四有:有课时、有师资、有内容、有文化,序列架构课程目标,融通内外书法资源,多元促进课程落实,发展学生书艺才能。

1.立足课堂,涵养品性。

“书如其人”,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教师立足课堂,充分挖掘书法教学中的育人因素,融通东坡文化和东坡书法元素,进一步提升书法教学品质,丰富书法课堂教学内容。在书法学习中,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及其风格特征,学生能够感知书法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从王羲之“写经换鹅”、欧阳询“驻马观碑”、苏东坡“以意作书”等书法家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书法所折射出的审美理念和人文内涵。给学生讲述书家人品境界,塑造美好心灵;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坚持书法练习,塑造健全人格……在日常的熏陶和积累中,学生感悟着东坡文化中乐学好学、坚韧不拔、自信豁达的美好品质。

2.多元架构,分层打造。

学校将写字教育作为一项有益学生终生发展的大事来看待,采用普惠课程和旗舰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普惠课程指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由书法专职教师进行教学,在书法专用教室中,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专业的书法教学。旗舰课程则和社团相结合,邀请校外书法专业导师给学生指导提升,让部分学生进行更为专业的学习,择优拔高。

其次,我们还根据学生年段设置相应的书法教育目标和内容,对书法课程体系进行序列架构,软、硬笔教学兼顾,但更侧重于软笔的实施。学校将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中的颜欧普及字体、拓展的篆隶字体、东坡书法(苏体)在内的多种书体作为软笔书法教学内容。低年段普及内容为篆书线条和颜、欧、苏体的基本笔画,中高年级提升内容为颜、欧、篆、隶、苏等字体。在年段目标上,低年段主要是练习笔画,写好单字,中年段是学习临摹简单的作品,高年段则是尝试作品的集字创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兴趣和艺术培养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1.融通实施,彰显特色。

书法教育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学校以书法为特色,通过学科融通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书法和语文的写字教学相结合,落实硬笔书写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中低年段,每节课保证5至10分钟的书写时间,促进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书画同源”,学校将书法和美术学科相融通,学生从布局、结构、意境等方面欣赏书画作品,在水墨画中学习笔墨的用法和表现方式,感受创作的乐趣;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了解书法文化,探究书写工具及材料的演变等,了解书艺的传承。学校的书法教育从内容的开发、资源的整合、教学设计的优化等方面开展实践,丰富了书法教学的形式和路径,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学校除了使用国家提供的教材外,还订购了《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字帖,且征订了种类丰富的字帖和学习教材,供学生选择使用。其次,学校还加强了资源库的建设,智能书法教室的平台中收集了大量的书法学习资源,资源面向学生开放。此外,学校还邀请校外名师来校授课或讲座;与其它书法特色学校开展合作,相互研讨共同提高;开展校外公益活动或书法展示活动,提升师生书法素养,为学生开拓更宽广的学习途径。

三、师资队伍,多元平台促发展

1.日常中学习提升。

学校通过梯队培养和日常提升的方式,不断锤炼教师书法技能。日常组织教师进行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练习打卡,定期考核与评价,激励教师坚持提升书法素养。学校还邀请书法名家来校讲座指导,或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的书法专业培训,组織教师参加书法展示和评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书法专业能力。

2.合作中团队共研。

学校成立书法教研组,不断打磨课堂教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书法教师进行指导课、欣赏课、集字临摹课、创作课等不同课型的尝试和研究,拓展书法课的类型,丰富教学内容,提炼教学策略。历年来,学校多名教师在省级书法评优课上获得一、二等奖,大大激发了教师们日常书法教学和实践的动力。此外,书法教研组和语文教研组积极合作,在课堂教学、书写指导、书写评价等方面互通有无,共同致力于学生常态书写技能的落实和提升。

3.引领中发展壮大。

学校以校内书法工作室的成立不断向外辐射,领衔开展区域书法工作室研究,带动区域内教师共同实施、研究书法教学。学校基于东坡文化开展软笔书法实践的课题研究,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从兴趣激发、范字选择、示范方式、书写技巧、教学手段、互动提升等方面探究软笔书法的教学策略。学校还将书法学习与校园活动、学生生活相勾连,探寻学生在不同时段、不同场域中学习和运用书法的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深入的思考和扎实的研究,将学校的书法研究项目推向新的高度,也让书法教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四、活动体验,儿童成长亮精彩

1.融于日常,实现活动育人。

书法不仅局限于学习,更应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每年组织开展百名师生现场书法展示活动,让师生绽放魅力,尽显自信;在东坡系列校园活动的推进中,书法组与语文组合力策划了“书东坡字”的整班书写比赛,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字如其人,立品为先”的信念;结合“嗨,亲爱的学校”主题活动,全校师生开展了“写写我的新校名——常州市东坡小学”的现场书法评比活动。学生在一次次展示、一次次活动中拔节成长。

2.架构平台,追求自我成长。

书法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校内,还延伸至校外开展。教师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开展“迎新春、送祝福、写春联、贴春联”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观摩“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组织学生到兄弟学校参与书法交流,聆听专家的评点,和学友切磋书法技艺,传递成长希冀。

翰墨清香浸校园,书写人生润童年。书法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涵养着他们的性情,塑造着他们的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书艺大美中。在书香、花香并伴有浓浓墨香的东坡校园,我们心中有希冀,言中有憧憬,行中有坚定,一路砥砺前行,用书艺晕染师生生命底色。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书法教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