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03-16邹佳凝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班级管理

邹佳凝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心理问题在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文章从工作负担、升学压力、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压力源分析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心理健康标准,提出以上方面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定期开展全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查;2.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3.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师心理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分类号:B844.1

管理是群体在进行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组织意义的活动。班级管理,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班级之中,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等各项职能实现班级活动有序正常开展的活动过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班级”一词的出现,也象征着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进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主导与推动推进作用。近年来,各类教育教学事件新闻频出,人们将视野聚焦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个体的心理健康上。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相比,社会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知之甚少。多项心理学研究表明,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这表明我国教师心理状态普遍较差。教师心理健康程度不高所带来的影响深远。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教师的教育热情,产生职业倦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毫无教学热情的教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和健全人格发展。从对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低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相当于一个消极压力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打击。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的教师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发展,进而对地区、省市乃至国家的教育规划进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过程息息相关,事关国家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一、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担任教学活动组织者、学习问题指导者和学生学业推进者的角色,这使得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承担更深远的责任与义务,广泛压力源的一同作用导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分析不同方面如下:

1.工作负担

繁重的工作负担、过度的就业竞争造成教师普遍焦虑程度较高。日复一日的批改作业、永无止境的教学辅导,教师在这样重复的机械工作中完成每日任务,没有时间喘息。教师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在广阔的教师市场中拼搏挣扎,但想在过饱和的教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则需要更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教师不得不给自己施压,压力长时间积累必然导致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2.升学压力

有关研究表明,临近阶段考试时期,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平时学习时间段。当今社会虽提倡素质教育,但“唯分数论”情况在基层学校屡见不鲜。社会上普遍没有产生素质教育观意识,仍存在将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简单定义为学生升学率这一单方面指标的现象。过重的分数意识无形之中给予教师沉重的壓力打击,难免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危机。

3.人际关系

教师的职业人际网络相对简单,主要交往对象为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关系和“教师-家长”关系矛盾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学生的个性特质越发突出,与此相对,教师工龄的增长也产生了双刃作用。长工龄教师拥有充沛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更易出现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现象。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与教师拥有资源狭窄之间的矛盾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代沟使得其更易产生心理健康危机。

当今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庭中出现了“4+2+1”结构模式,即家中的六个大人共同为一个孩子操劳,导致家长过于盲目追求孩子的主观体验,使得家长和教师之间产生了对立关系。教师从过去与家长互相理解、相互尊重、互相配合到如今与家长们过分纠结、过分较劲,教师长时间付出却无法收获理解与尊重,长期的心理落差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国家要求教师应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心理健康是成就职业与事业的基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施展个人能力,保持高效充实的生活。只有保障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促使班级管理等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开展,进而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上述存在的教师心理问题,本文就以下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1.定期开展全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人口普查是国家掌握国民动态的最直接方法,而要想掌握我国教师心理的具体状况,进行全国范围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是最全面的方法。苦功夫才是真捷径,全国普查避免了小样本所导致的代表性不强等状况的发生,是国家了解当前教师心理的最直观手段,只有掌握了我国教师心理的最基本状况,知道当前教师的最渴求,才能实现一针见血、对症下药。

2.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增强对教师心理健康重视程度

当今时代更多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甚少。我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一是可以建立地区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实现多学校联合体系,实现服务体系效力发挥的最大化,还可以通过开展多地区教师心理咨询交流会,沟通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反馈上级以获得直接的解决问题办法或途径。二是针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遵循人本主义原则,以教师为中心,鼓励教师认识自我,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教师选聘时增加对心理健康意识的考核与普及,针对该项考核内容不合格的人员不予考虑或延迟聘用。四是要求学校在年度绩效考核或各项评估中增加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内容要求,提高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意识,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校级服务体系。

3.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形成尊师重教风气

《苟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对于国家而言,要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评判标准有失偏颇,面对利益时更渴求短时高速的利益来源。而教师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职业则被社会抛在脑后。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让尊师重教的场面回归,无法避免的就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地位,增加教师职业的关注度和吸引力。让教师重新获得社会的普遍尊重,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果,提升教师职位竞聘的吸引力,让教师有自信、更自豪,自然会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结语

教育教学过程中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不应局限于学生,更应包括教师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在苦功夫中寻找真捷径,创造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徐献红.(2005).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02),28-29.

[2]唐志红.(2019).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干预策略. 西部素质教育(23),85-86.

[3]谢明慧.(2000).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昌潍师专学报(04),84-85.

[4]雷垒.(2014).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

[5]吴白茹.(2014).新时期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

1428500783283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班级管理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