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研究

2021-03-15康凌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实践价值以人民为中心

康凌

摘要:城市是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创建既依靠人民,又为了人民,其创建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创建和治理观的集中体现。本文就“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进行阐释,并深入剖析其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创建和治理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城市;以人民为中心;创建与治理 ;理论内涵; 实践价值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上海时提出的重要理念。该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导向。“人民城市”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城市创建、治理和发展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建过程当中,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城市打造成百姓安居乐业的园地。

1.理念渊源

1.1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

“以人為本”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历代人们普遍追求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将这一理想作为其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它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为理论依据,从现实中个人的视角出发,将人的物质实践和生产劳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深入剖析了人的本质和价值,并以“人的解放”作为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全部的理论就是以现实中人的本质为基础的,其揭示的真理就是:一个善治的社会必须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前提,主动权在人民的手中,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社会治理得到人民的共同参与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的要义就在于社会治理是否为了人民,是否依靠人民,又是否受益于人民。其哲学思考将人的解放置于如此崇高的地位,契合了当前城市治理和发展的实践步伐。

1.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创造性地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完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如今中国的大都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镇化脚步显著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有目共睹,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2.内涵维度

2.1城市的创建与治理,一切为了人民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为了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重要的试金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能始终将百姓的需要和满意度视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民生水平,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在改善衣食住行,就业安居等方面所做的顶层设计、制定的政策措施以及具体的贯彻落实等一切举措都为了人民。

在最近的若干年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心下移至社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以上海为例,自宝山区“社区通”启动以来,设立了诸多便民的板块,如公告信息、办事指南、家庭医生、法律服务等,以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打开多个信息窗口,以切实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而近来上海部分社区又借着信息科技的东风开设了“云”服务,让党群关系更紧密,帮扶更精准。例如周家渡街道社区通过社区云平台一键发布信息通告,仅在几分钟内,就能为实名注册的居民提供手机平台上的信息更新。居民们普遍反映: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现在的社区云再也不用让年老体弱的居民跑到居委会询问信息了,可谓是省时又省力。城市建设与治理一切都为民,这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2.2城市的创建与治理,一切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现代化城市的创建和治理,靠的就是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在当代,城市治理还借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共享优势给每一个人搭建了开发潜能、参与治理的平台。上海某社区就有一生动案例。社区内有居民提议将小区里的一块拆违地块改造成便民花园,在线上“议事厅”征询意见,经最终讨论后一致通过,形成社区自治花园项目。其中一位居民的职业是设计师,他在评论区内主动提出愿免费帮忙规划设计。这一案例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关键影响力。紧紧依靠人民,从城市创建到治国理政,这是一个百年大党的政治本色。

实践价值

2.3彰显制度优势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和治理思路凸显了以下制度优势:政治上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对人大制度和协商民主制的完善和发展;经济上围绕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目标作出以“共享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制度安排;文化上对坚定人民群众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进行的制度建设;社会民生方面围绕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治理等体制所作的优化;在生态文明方面体现制度建设的力度和强度,为人民群众打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生态空间。

2.4体现人性关怀

坚持“人民至上”的城市发展与治理理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城市空间的人性化关怀。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将城市的“人民性”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来,将城市公共空间里的无障碍设施、道路建设、园林绿地以及近年来的海绵城市试点区等呈现给人民大众,有效保障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落实。坚持“人民至上”的城市理念,就能够帮助我们转变思维观念,从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入到研究并设计与人的价值和意义相关的命题中去,思考城市空间的人性化建设,以人的尺度、行为和心理等因素为出发点,为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人文化和个性化的城市环境。

城市因人民而美丽,人民因城市更幸福。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时常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就一定能增强人民在城市发展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建》,2017 (2).

[3]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

[4]张富文. 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向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7 (2).

(上海市盲童学校 上海 200336)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实践价值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