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创新例谈

2021-03-15邓延龙

学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邓延龙

摘 要:在新课改视角下,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应该创新:既注重当下,又注重未来;既注重静态,又注重发展;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既注重技能技法,又注重学习习惯、素养形成、能力提升和品性纯化的全面考察。评价指标上,不仅仅是常态化;评价语言上,不仅仅是格式化;评价载体上,不仅仅是传统化。通过创新评价,让学生收获数学素养、发展素养和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助力,为课堂的精彩助力,为课改的顺畅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展评价;指标创新;语言创新;载体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不可或缺。好的评价,既是学生坚持不懈的原动力,又是教师创新创造的催化剂;好的评价,既注重“静态”,又注重“发展”;好的评价,关注过程,注重细节,既有对知识技能的单项检测,又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素养形成、能力提升和品性纯化的全面考察。

基于此,我们应该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方面下功夫。这里的“发展性”既指向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又指向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两者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因果。学校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创新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和评价方式也就随之改变了。无论是学校评价教师的“教”,还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学”,其主体都应该是学生,都应该以学生的真实学情为依据而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评价,以此让教师“教”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好。

一、在评价指标上创新:不仅仅是常态化

毋庸置疑,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评价数学学习的具体量化指标,有的重在教师的“教”,有的重在学生的“学”,还有的兼顾“教”和“学”。一些评价指标,初看,发现很全面、很细微,中规中矩,比如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合理,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时间调控恰到好处,等等。然而细究就会发现,这样的评价指标仅仅注重了“当下”,而未能注重学生的“未来”;仅仅关注了教师的“教”,而未能注重学生的“学”;仅仅注重了知识层面,而忽视了精神层面。这样的评价指向教师,固然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整体评价,然而指向学生,就未免存在种种遗憾——既有学生能力上的轻描淡写,又有学生思维上的无足轻重。

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也应发生视角的转换,那就是,基于“学”(学习、学生)来评价“教”(教学、教师)。因为“学生的学打得越开,教师的教必然会有更多的契机和切点”[1]。基于“学”,就应该以生为本——主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而不是教师“教”得怎么样。须知你的教学过程完整,并不代表学生的思维完整;你的舌绽莲花,并不代表学生的“轻车熟路”;你的顺畅自如,并不代表学生的问题解决。基于“学”,就应该从常态化评价转向创新性评价:不再一味地关注教学过程是否完整,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一点一滴的开掘,能力是否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得到提升,数学素养是否真正落地生根。

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另类答案、多种解法、独特解读,甚至跟“标准答案”不符但“另有玄机”的作业,跟本节课无关但有创新意义的发展性思维,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直接盖棺定论,反而应该视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珍贵的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你的思路真新颖,能说说这样思考的理由吗?”“哪怕答案是错的,但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多角度开阔思维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可以改变传统评价指标:把“教师表达清晰完整”改为“学生回答积极活跃”,把“教师设置适宜问题”改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把“教师教学方法合理”改为“学生学习方法高效”,把“完成了预设任务”改为“圆满解决了生成性问题”,把“讲述清楚”改为“自主、合作、探究”,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改为“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把诸如“唤醒学生内驱力、好奇心和强烈的问题意识”等列入评价指标中,个别时候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把诸如“数学文化的浸润、数学思想的渗透”等纳入评价的范畴。最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评价。

比如,能够顺学而“追”,能够余音袅袅,能够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发展意识,能够引领学生进入另一重数学的鲜活的乾坤,等等。

二、在评价语言上创新:不仅仅是格式化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创新固然很重要,但将这一切落实到对学生的评价上更为重要。的确,某些评价一旦入耳入心,就会转化为学生为此奋斗或就此消沉的标杆。不好的评价容易让学生颓废,进而产生自卑情绪。比如“指望你做对题,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旦评价语言带有“打击、嘲笑、藐视”等色彩,学生的气恼、绝望和消沉就会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哪怕是一些好的评价,一旦格式化,久而久之,也会令学生厌烦。比如“你真棒”,学生听久了会不会因为审美疲劳而兴趣缺失?作业本一直就是“甲乙丙丁”,学生会不会因为熟视无睹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基于此,数学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创新,一定要有细节,一定要有针对性。唯有那些幽默的、创新的、细微的评价,才能真正唤醒、激励和锻造学生,使其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比如,在“年月日”的学习中,教师这样评价学生:“哇,你真棒,居然发现了‘四年一闰的规律!”“你的发言,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宇宙,原来365天的规定跟地球、太陽等的运转有关系,了不起啊!”“你制作的月历表真好,清晰逼真,还把每一年的二月份用红颜色凸显出来了,有助于理解平年与闰年,不错,真的不错。”……这样的评价注重细节,不是大而化之,而是从小处着眼,在每一个细微处不吝赞美之词。数学学习中不乏这样的“闪闪发光”的细微之处:仅仅是某句话的回答、某次小组合作的瞬间、某次作业中的一道题、某个灵感的迸发等,都闪烁着创新之光、智慧之光和自由之光。教师应该抓住这些难得的、珍贵的契机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给学生以甜头、信心与希望,使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兴致勃勃的心态,向着数学学习的深处挺进,发现更美的数学的风景。

教师的评价不仅仅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更要在评价的有趣、幽默、机智和高效上下功夫。比如,善用比喻,在从“彼”到“此”的过渡中,让学生长知识、长记忆、长经验;活用谚语,如面对“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教师可运用“再大的烙饼大不过烙它的锅”的谚语,令人耳目一新;善于幽默,如面对分母为“0”的错误,教师以“我有‘0个王牌分成五份,你们各手持一份,如何”来幽学生一默……总之,数学评价语言愈多样,学生愈有前行的动力;愈幽默,学生愈有乐学的兴趣;愈灵活,学生愈能在数学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在评价载体上创新:不仅仅是传统化

过去,教师的评价是作业本上的“优秀、良好、较好”或者“甲乙丙丁”,期中和期末考试试卷上的大红分数,这样的定性或者定量评价固然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未免有点儿单一、陈旧和粗糙。从另一个角度说,传统模式下学生的作业、试卷或比赛场面,家长无缘第一时间先睹为快或目睹真实风貌。

现在不一样了,在新的技术支撑下,评价载体日新月异:QQ、微信、自媒体、校讯通、班班通、数字化等等交流工具纷纷登台亮相,一种高效、及时、方便的载体出现了,一泓沟通学校、家庭和更大时空的活水充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确,一节数学课是否透亮,学习历程是否丰富生动,还要看评价的创新载体是否更好地激励了学生。对此,教师应该巧用载体,重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框架与路径,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与空间。

比如,在“时分秒”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钟表”拍成图片,配以合适的说明性文字、优美的音乐和适宜的画面,上传到QQ或微信家长群,让家长第一时间分享快乐,体验过程,点赞转发。关于“时分秒”的作业设计及完成情况等均可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并快速做出反应并找到应对措施。

其他,诸如数学比赛中的精彩片段、数学实践活动中的风采风貌、数学作业中的原生态情况、数学试卷中的种种细微之处等等,教师都可以将其上传到“互联网+”技术平台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摇曳生姿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这样的“上传”不止步于课堂,不拘囿于教材,而是让学习有更大的后续力,让学生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让思维的延伸有更宽广的天地;这样的“上传”更注重那些拓展性资源、探究性作业和发展性评价,比如数学学习“金点子”、数学游戏作业、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数学实验过程等。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意识和整体能力意义重大。

总之,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还有很多的策略、模式与路径。如评价重过程、重多元、重正向、重整体、重方法、重个体;还比如重数学文化渗透、重数学精神培养、重数学方法积累等,无论哪种,都应该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高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能力和数学素养为落脚点,如此,“学生评价的体系,才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發前进的‘泵”[2]。这里的“泵”其实无关考试成绩,无关升学,而是关乎学生的发展,关乎学生的习惯养成,关乎学生的能力提高,关乎学生的品性锻造。数学教师应该做精做细做实这样的评价体系重建工作,以此为学生的学习助力,为课堂的精彩助力,为课改的顺畅助力。

参考文献:

[1]刘生伟.精彩,源于高效的评价创新[J].数学教育,2019(8):12.

[2]刘昊然.中考失分原因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9(5):3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