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

2021-03-11姚云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优化过程

姚云华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他说:“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教学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从而使学生综合地完成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的最佳效果。”[1]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几乎一切都指向了“高考指挥棒”,似乎教学优化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高考成绩”。显然这是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的的。高中语文教学仍旧有它需要坚持的基本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无限的语文知识及能力,才是我们必须要思索的。但是语文课堂教学优化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似乎从教师、教材、学生、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这些林林总总的方面都可以入手,巴班斯基教学的最优化理论里涉及了很多方面,从教师到学生到教学条件以及包罗万象的教学过程,都是课堂优化的对象。那下面我就其中的一部分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教参的刻意弱化,一部分老师的课堂是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的展开和学生的听讲一样,走马观花,看尽繁华,最终了去无痕。第二种是由于网络的普及,教案参考的便利,使用网络同一教案的情况屡有发生,教学目的甚至教学过程同一化。第三种是课文重点难点太多,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无法取舍,致使一堂课下来重点层出不穷,让学生难以全面接受。第四种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错失良机,用了几倍的力气却没有接触到关键要害,可谓事倍功半。以高中文言文为例,高中三年的文言文应该是有所侧重,高一以文言字词为主,目标设计重在文言基本知识,如对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掌握,《史记》中字词规范典型,传记篇目连带人物形象的把握,适合高一新生;到高二,可以添加唐宋时期的经典散文,理解唐宋文人的整體精神风貌;到高三,选取各时期有真知灼见的序跋小品文,完善学生认知,拓展学生视野。沪教版教材把《廉颇蔺相如列传》放在高二,把《鸿门宴》放在高三,显得浅了,而部编版把《赤壁赋》放高一,又显得深了。那语文课堂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就要有所改变,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达到课堂的优化效果。

其次,尝试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学设计,就先说说我们非常推崇的实用的板块教学,这种分步组合式教学方法,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部分[2]。在课堂教授中,让学生品读文章时,一个板块扣着一个板块,从而呈现整齐有序的课堂。领导听课非常满意,能把语文课上得和数学课一样有抓手,感觉找到了通向高考试卷这扇大门的金钥匙。老师备课也省力,只要向模式里套内容就可以了。学生听课也简单,哪一部分是重点一目了然,还可以抽出点时间打瞌睡。可实际效果呢?

我们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作了一次尝试,有序的板快教学是否真的如预期那么令人满意?我们就以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为模块,在实际操作中,情节铺设过多,而人物阐发不够,部分与部分的衔接生硬,没有围绕统一的中心展开,让板块与板块互不勾连,显得过于泾渭分明。

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整,在本文中贝尔曼或者整个群像人物是文章的最有特色的地方,我们以人物形象作为阅读策略,由人物引入,分别从情节(侧重情节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环境(侧重环境如何烘托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描写方法(对人物有直接的认识),再深入地分析人物,最后感知到人物塑造的精妙之处,那课堂便以品析各环节为手段,最终归结为对小说人物的理解,课堂呈现看似多点,其实是集中、高效而且有序的局面来。

第三,要强调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标准》在评价环节中特别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3]注重不同主体、从不同角度进行客观全面的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和语文的距离,努力摆脱现今两者之间“若即若离”甚至“两相埋怨”的困境。再仔细阅读课标,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都有提及。以“文学阅读和写作”任务群为例,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老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学生个体不同,学生所处年级不同,老师所提供的支持也应该有所改变。摆正自己的位置,牢牢把控好“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语文课堂的优化便能实现。

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最优化的教学课堂?最优化应该是个开放的概念,如果它用成绩是否提高去评价,就已经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义,无法评定的最优化课堂只能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课堂”,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细节,关注和学生的互动,重视学生的各个层面的习得时,我们就在朝“最优化课堂”迈进。

参考书目:

[1][苏]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教育教学出版社,2001.

[2]余映潮.教学设计的思路艺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优化过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