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髂嵴-横突基底-椎体对角单侧穿刺L5椎体后凸成形术

2021-03-10康建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髂嵴正位对角

王 宇,康建平,王 松,杨 函,杨 剑,雷 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四川省泸州市646000)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已普遍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2,3]。L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L5椎体解剖结构有其特殊性,双侧有髂骨阻挡,常规穿刺路径往往难以实施[4,5]。本科采用经髂嵴-横突基底-椎体对角单侧穿刺行PKP治疗L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器械与材料

使用上海凯利泰公司生产的椎体成型成套手术器械、Mendec Spine Resin低粘度PMMA骨水泥。

1.2 麻醉与体位

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前胸和髂嵴下垫软枕,腹部悬空。

1.3 手术操作

C型臂X线机定位,尽量使正侧位显示L5椎体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同时双侧椎弓根影与棘突等距,在体表标记皮肤穿刺点A,位于骶髂关节上方髂嵴,此点落于过椎体前缘顶点的椎弓外侧缘切线m及其与过椎弓根内侧最狭窄处的平行线n之间(图1a~c)。

常规消毒、铺巾。于A点行长约5 mm横切口,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成套手术器械,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正位X线片上,椎体穿刺点B位于横突上端椎弓根影外侧约4~7 mm(图1d),调整穿刺针经B点指向椎体对侧下角C,行右侧穿刺,正位X线片上穿刺针指向椎体左下角(图1e),此时外倾角约45°。当正位进针达椎弓根内侧缘时,侧位针尖应超过椎体后缘2~3 mm,即停止进针,取出针芯。放入导针,在导针引导下建立工作通道,使用骨钻沿工作通道刺入椎体内向前至椎体前1/3(图1f),拔出骨钻,此时穿刺轨迹正位已过棘突。使用导针探查椎体内无破出情况,连接压力装置,置入球囊扩张椎体高度满意。调配PMMA骨水泥,在X线连续透视下注入椎体内,正侧位透视,骨水泥分布满意,停止注射(图1g,1h)。于骨水泥凝固前旋转注射推杆数圈,使之与骨水泥分离,然后拔出套管装置,敷料覆盖切口。观察10 min,生命体征平稳,双下肢活动正常,无神经损害症状、体征,结束手术。

图1 患者,女性,66岁,L5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髂嵴-横突基底-椎体对角单侧穿刺PKP治疗 1a:红色直线表示穿刺轨迹 1b:皮肤进针点A,位于骶髂关节上方髂嵴,距棘突中线约6~8 cm;直线m过椎体前缘顶点并与椎弓根外缘相切;直线n过椎弓根内侧最狭窄处并平行于m 1c:正位上椎体穿刺点B位于横突上端椎弓根影外侧约4~7 mm,穿刺方向指向椎体对侧下角C点 1d:正位X线片上,椎体穿刺点B位于横突上端椎弓根影外侧约4~7 mm 1e:右侧穿刺,正位X线片上穿刺针外偏约45°,指向椎体左下角,沿椎体对角线循序进针 1f:使用骨钻沿工作通道刺入椎体内向前至椎体前1/3 1g,1h:在X线连续透视下注入骨水泥,正侧位显示骨水泥分布满意。

1.4 术后处理

术后平卧、吸氧及心电监测6~12 h,第2 d佩戴支具下床活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静滴唑来磷酸钠,口服碳酸钙D3片[6]。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新鲜L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共33例。男9例,女24例;年龄58~88岁,骨密度 T 值-2.6~-5.5。

2.2 初步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 (37.27±17.05) min;骨水泥注入量 3~6 ml,平均 (4.65±0.96) ml;术中出血 5~30 ml,平均(15.60±8.36)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血肿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随访时间>12个月。患者随访结果见表1。随时间推移,患者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

表1 33例患者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测量结果(±s)与比较

表1 33例患者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测量结果(±s)与比较

时间点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P值V A S评分(分)7.5 5±0.8 3 2.5 7±0.7 1 2.1 2±1.0 8<0.0 0 1 O D I评分(%)4 3.6 0±8.3 3 2 2.2 2±4.6 8 2 0.8 7±4.9 7<0.0 0 1 L 5椎体高度(m m)1 8.3 9±3.9 0 2 0.8 5±4.0 7 2 0.5 5±4.3 8 0.0 3 4 L 5后凸角(°)6.2 4±3.0 6 3.9 0±2.6 2 4.0 4±2.5 6<0.0 0 1

影像检查显示,骨水泥均过中线分布满意,共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渗漏至椎体前缘,2例渗漏至椎间隙,无椎管内渗漏,渗漏率9.09%,均未出现不良临床表现。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的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5椎体局部矢状面Cobb角术后2 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矫正(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的L5椎体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L5椎体穿刺相关的解剖关系有其特殊性:L1~5椎弓根水平夹角(E角)逐渐增大、矢状角(F角)逐渐减小。单侧穿刺PVP/PKP需要更大的外偏角[5,7,8],而髂骨的遮挡往往使 L5椎体行常规经横突-椎弓根穿刺难以施行[4、5],但是 L5椎体横突与椎体外侧及椎弓根直接融合[7],使L5椎弓根短而宽大,且相对上位腰椎位置较高。作者在经横突-椎弓根穿刺入路的基础上,结合L5椎体解剖学特点,采用经髂嵴-横突基底-椎体对角路径行L5椎体穿刺。L5椎弓根宽大、位置相对较高、横突与椎体外侧及椎弓根融合为此提供了解剖学理论依据。

本组33例L5椎体OVCF患者采用经髂嵴-横突基底-椎体对角单侧穿刺行PKP安全有效,骨水泥分布满意。其优势在于:(1)症状缓解明显,患者可早期下床,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2)简便快捷,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可免受二次穿刺的痛苦,减少术中射线暴露[9];(3)穿刺点较传统单侧椎弓根穿刺点偏外,能获得更大的安全外偏角度,骨水泥易过中线并对称分布,疗效更好[10]。同时穿刺针刺破椎弓根内侧壁损伤神经的风险更小,穿刺点远离关节突,减少了术后因关节滑膜激惹引起的小关节疼痛;(4)此穿刺路径避过了髂嵴的遮挡,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经髂嵴-横突基底-椎体对角单侧穿刺PKP治疗L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但由于病例较少,缺乏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且此入路的具体穿刺点、外偏角、矢状角及其安全范围等解剖学参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髂嵴正位对角
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髂嵴对L5-S1经椎间孔穿刺置管的影响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髂嵴高度与腰椎失稳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拟对角扩张Cuntz半群的某些性质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成人髂嵴连线所经脊柱水平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
论媒体监督在司法领域的“正位”回归
兔模型髂嵴骨软骨游离移植的病理学观察与临床应用研究
非奇异块α1对角占优矩阵新的实用简捷判据
折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