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2021-03-10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组伙伴预设

自由自主的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途径与方式。案例中的教师关注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分组情况,希望通过分组实现所谓的“强弱搭配”,让能力弱的幼儿有机会向能力强的幼儿学习。我觉得这位教师的观念和做法值得探讨。下面,我谈谈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1.幼儿的游戏伙伴为什么相对固定?

从小班到大班,幼儿通过自主游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游戏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探索性、操作性、合作性行为。幼儿每天的游戏内容看起来一样,实际上是不同的。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幼儿连续1周或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同一场地与相对固定的伙伴一起开展游戏。能长时间地与相对固定的伙伴一起游戏,是幼儿游戏水平提升的表现,也是幼儿潜能激发的过程,更有助于幼儿经验的延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地干预幼儿的游戏,追随幼儿,观察和聆听幼儿在游戏中的发现,而不是仅仅关注幼儿的同伴组合。如果幼儿与相对固定的伙伴一起游戏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为什么要阻止他们、限制他们呢?成人只有舍弃对幼儿游戏的预设与控制,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才能实现游戏价值的最大化。

2.松松和博博是真的能力较弱还是教师觉得他们能力较弱?

案例中松松和博博是两名不太能融入同伴群体的幼儿,他们因为有意无意的“捣乱”而受到同伴的排挤。但我不认为松松和博博真的是能力较弱的幼儿,事实上,教师给予的“标签”极有可能影响班里其他幼儿对松松和博博的态度,甚至连松松和博博自己都会觉得自己能力较弱。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无限的潜能。如果是我,会持续观察松松和博博的游戏,无论他们是独自游戏还是结伴游戏。我会记录他们的游戏过程,捕捉他们在游戏中的发现和思考,引导和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和交流,讓同伴了解他们的游戏并和他们一起讨论,从而帮助松松和博博建立自信、融入集体。平时,我也会加强与松松、博博一对一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表达。相信松松和博博一定可以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3.强弱搭配一定能帮助幼儿提升各方面能力吗?

可以看出,案例中的教师对强弱搭配的分组游戏有诸多期待,但是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不见得是幼儿想要的。在自主游戏中,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玩多久,都应交由幼儿自己决定。当成人预设了幼儿游戏的目标,游戏就附带了功利性,就不再是幼儿自己想玩的游戏了。教师若能真正放手,就会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小步递进地发展。组内同伴的强弱搭配并不见得就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陪伴、追随、理解与支持。教师若能带着好奇去观察、倾听,会发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反思探索过程、梳理探索中获得的经验的方法。

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舍弃对幼儿游戏的预设与控制,将游戏的权利完完全全还给幼儿,带着好奇去观察、倾听,教师会发现幼儿的游戏中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当然,放手并不等于放任,教师会以更适宜的方式给予幼儿支持,有针对集体的,也有针对个人的。基于观察、倾听的互动交流,可以让教师即时了解幼儿当下的思考,并在幼儿思考之后给予进一步的引导。在游戏后的集体分享活动中,幼儿分享着各自在游戏中的发现,更多的幼儿参与到讨论中,获得启发。在日复一日的游戏中,幼儿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浙江安吉县孝丰中心幼儿园 吴 婕)

3975501908272

猜你喜欢

分组伙伴预设
我的“好伙伴”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分组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