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处理学生提问的策略

2021-03-08陈凡

天津教育·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质疑情境

陈凡

【摘  要】儿童是天真活泼又古灵精怪的,他们的脑海里储存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堂优质课堂,必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立场。笔者就“质疑直击要点——因势利导组织探究;提问别出心裁——引发创新思维;质疑挑战威望——发扬批判精神;质疑价值甚微式提问——审时度势堵漏截流;提问延展课外——倡导研究学习”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教学机制;情境;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2-0159-02

【Abstract】Children are innocent, lively and eccentric. They have all kinds of questions in their minds. A high-quality classroom must treat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room and fully respect their standpoint. The author talks about "questioning and directing the main points-organizing explor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situation; asking ingeniously-igni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questioning and challenging prestige-carrying forward a critical spirit; questioning questions with little value-checking the time and measuring the situation to stop leakage; asking questions outside class-advocating research and learning "talk about  thoughts in five aspects.

【Keywords】Teaching wit; Context; Questioning

在课堂中学生既是聆听者,又是一提问者,他们应有勇敢提问的品质,有勤于提问的心理,有善于提问的方式,有喜爱提问的兴趣;教师既是一个优秀的教者,又是一个谦虚的学者,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有理解学生的心态,有关爱学生的品质,有捕捉心声的能力,有创造课堂活力的水平。从一些由学生质疑生成课堂亮点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执教的能力和自身具有的教学机制。

一、质疑直击要点——因势利导组织探究

有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于文本初次邂逅时便能将重难点牢牢把握,并提出疑问。这时,教师需将原本创设的教学情境放在一边,顺应着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例如:教学《剪枝的学问》一文时,在流利阅读课文后,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文末说到“减少”是为了“增多”,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文章中的关键性问题。教师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起探讨。学生经过讨论,心里立刻有了答案:王大伯将桃树上那些没有用途多余的枝条剪去,来年桃树上便能结出更大的桃子。这就是所谓的“减少”是为了“增多”的道理了。下课将至,教师又一次带学生回顾了这个问题,并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在你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诸如“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例子吗?它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道理蕴藏其中呢?学生又一次进入思考,互相讨论起来,想象再一次起航。有的说“我本来比较胖,后来坚持每天跳绳锻炼身体,慢慢地就瘦了下来,身体也强壮了很多。”有的说“我以前放学了经常自己玩耍,现在去帮助妈妈做家务,虽然我玩的时间少了,但是我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妈妈也越来越疼爱我了。”学生提出了中心问题,教师发挥思维,给予引导,将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将整个课堂由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并引发深层次的生成。这样师生共同探究,不仅愉悦了双方心理,还形成了较为活跃的思维体现,将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二、提问别出心裁——引发创新思维

每个儿童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个体,而这种好奇心引发了他们一系列疑问,并在课堂中提出一些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疑问,创设出一些稀奇古怪却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时,需要语文教师发挥教学机制,巧用智慧,将其丰富的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出来,并巧妙安排课堂预設,从而生成精彩的课堂。

例如:教学课文《抬驴》,即将下课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奇思妙想:“大家看,那老人和他的儿子将驴抬着前进,为什么刚好这么巧,驴刚好会选择过桥的时候挣扎不休,导致了全部掉进河里的后果?”很显然,这位学生的提问是该篇课文中蕴藏着的值得深思的内容,而正是这种极其巧妙的故事情境和戏剧化的过程,才能使之脍炙人口、世代相传。但是这是一个极其高深的道理,又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白呢?教师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将问题重新抛给了学生:“这位同学设想得很好,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并讨论一下,假如他们没有落入河里,故事会怎么样呢?”学生立刻斗志昂扬,议论起来。有的说“假如他们没掉进河里,那被老百姓看到,一定又是各种嘲笑,然后进行劝说。”有的说“每个人对于骑驴都有不一样的看法,那这个故事就要反反复复,永远都没有结局了。”还有的说“他们毫无自己的思考,只会被别人的言语左右,那一起落入河中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正好让他们在河里好好清醒清醒。”在这个案例中,很显然,教师听到学生的质疑既没有采用不闻不问的态度,也没有包办代理,直接将自身的看法尽数道来,却将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了属于自己思考的立场。

三、质疑挑战威望——发扬批判精神

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再尽信书本,不再崇尚权威,不拘一格、别具匠心、标新立异、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形成创新性思维。 例如:教学《小露珠》一文,到最后一自然段时,一个学生提问:“小露珠最后说道‘我明天还会来的感觉放在这里有些不适宜。文章最开始就提到小露珠是每当夜幕降临之时来,第二天清晨变成水蒸气离去,那它应该当天晚上就来,为什么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教师回应:“你真是个勤于思考的孩子!那你认为它该怎么说才适宜呢?”这位学生回答:“我晚上还会来的。”该教师带头为他鼓掌,其他同学都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每个学生都是极具个性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思维和想象,需要语文教师创设出挖掘学生创造性的课堂情境,给予学生勇于表达和敢于批判的勇气,让他们在可以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将质疑精神发扬光大。

四、质疑价值甚微式提问——审时度势堵漏截流

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而一个好的问题的创设远比一个优质的回答更有价值。不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创造,但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回答。对于那些作用甚微的问题,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教学机制,将其精巧地截下,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高质量地培养创新型思维。

(一)允而不答

如执教《三袋麦子》,有学生问“土地爷爷将三代麦子分给了哪些人?”很显然,书本上答案昭然若揭,这时教师可以不予直接回答的态度,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二)梳理归纳

如执教《小露珠》,有学生质疑:“为什么小露珠总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来?又变成水蒸气离去?它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这样作答:“第三个问题是前面两个问题的综合,问得很好,我们将小露珠的形成过程搞清楚了,那前面两个问题也就昭然若揭了。”

(三)引截并施

如閱读课外读物《小交通员》,有学生提问:“文章中说,力安是妈妈的小影子,那妈妈去厕所,他也去吗?”教师微微一笑道:“力安那么聪明好学,又岂会这么无聊?我们思考一下,他为什么跟着妈妈呢?”学生讨论起来,也清楚文中的力安“像影子一样”跟着妈妈学习本领呢,而这里的“像影子一样”是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五、提问延展课外——倡导研究学习

语文教学是复杂、多变、全面的,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学生学习时需要将语文与外界相结合,不断延伸,形成迁移。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不再停留在课堂中。师生同处于信息时代,都拥有获取信息的平等渠道。语文教师需要更新观念,勤于思考,善于指导,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展开去,进行迁移产生更多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詹栋梁.儿童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质疑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