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与应用

2021-03-07马杰蓝燕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想素质大思视野

马杰,蓝燕飞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 832003)

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创建实践育人模式,可以通过实践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全品格,提升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领域中应该积极采用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育人要求,创建能够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优秀品质、道德素养的实践育人模式。

1 大思政分析

大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所提出,在教育工作中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有着一定的战略定位,属于新型教育理念。大思政的提出要求思政教育有着一定的实践性特征、发展性特点,将社会历史性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等文化形态,转变成为学生个体的本质力量,通过思政育人的形式促使学生的良好发展。大思政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遵循人本性的原则,在课程教学、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课外活动中进行思政教育,将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品质,使得学生将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外化在自己的行为方面,完善自我的同时促使自身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大思政理念中还将思政育人的开放性特点、互动性特点等凸显出来,要求教师教学、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等都融入思政育人体系中,不再将思政教育局限于课堂,而是学校和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整合优质性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完善相关的思政育人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的育人目的,遵循整体性的发展原则,形成良好的整体性思维形式,各方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质、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1]。

2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分析

大思政的视野下思政育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点、实践性特点与开放性特点,将思政实践育人与思政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相互融合,创建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使得教学工作与实践教育、 理论教育、日常教育等共通,实现良好的教育创新发展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在思政实践育人的领域中已经开始结合学生的需求与发展特点等针对实践育人的教学进行创新改革,提出了在大思政视野下的实践育人建议和措施,带领学生参与公益、社团活动,到农村进行社会性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专业品质,安排专业的教学人才带领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大思政的视野环境中,高校在思政实践育人方面主要实行“三融合”“三协同”等实践育人模式,此类模式在应用期间强调将校园内的实训活动、校园外的社会活动等有机整合,实现最终的实践育人目的,凸显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此同时,部分高校还采用一体三面类型的实践育人模式,就是将思政理论课程、校园内的实训教育、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操作等有机整合成为一体,理论课程教育与实训实践活动是将学校当作主要的活动场地,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校内实训期间实践育人,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在学校与社会相互合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育人作用。而高效所应有的三协同实践育人模式就是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之间的协同互动,将校园与社会之间全面联系在一起,除了要开展课堂教育工作外,还需打造课外的实践操作活动,在课内外相互融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创建系统化的实践育人工程,在各方育人主体相互协调协作的过程中,培养新时期社会需要的高思想素质、 高道德素养的优秀人才[2]。

3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

3.1 具有育人环境的价值

高校思政教师在大思政视野下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创建相关的实践育人模式,有助于营造较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思政知识、提升思想素质的环境。大思政的视野下,教师采用实践育人的模式,可以将社会、 学校和家庭等环境全面联系在一起,在各种环境综合整合的情况下,将思政育人的工作贯穿到家庭领域、社会领域与学校领域中,无时无刻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思政理论能力与操作能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奉献精神、爱国精神等,家庭环境中可以和家长合作为学生树立榜样,打造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围。

3.2 具有育人资源的价值

高校在思政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将大思政理念作为主要的依托,具有一定的育人资源价值。主要因为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可以将思政理论资源、实践操作资源等全面整合,在多元化的育人资源支持下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且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还能将课内的理论教育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等相互融合,在教育资源的帮助下增强教育水平。如将课堂教育资源与课外教育资源全面整合,在课堂之内开展思政理论教育工作,课堂外开展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3]。

3.3 具有育人方法的创新性价值

传统的思政育人领域中采用的方法多局限在课堂、校园内,缺少和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育人方法不合理,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也难以有效创新相关的思政育人手段,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危害。而在大思政视野下开展思政实践育人的相关工作,可为学生设置多种不同的实践育人形式,尤其是打造校内、校外相关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期间,能够强化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创建多种不同的育人机制和系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育人服务,激发兴趣的同时提升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4 具有拓宽育人平台的价值

从大思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高校在思政育人资源方面十分丰富,隐藏着很多育人资源,在实践育人的工作中可全面挖掘其中潜在的资源,为大学生开辟更多的思想素质发展的道路,打造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如在挖掘高校内的思政育人资源同时,可以将其与校外的实习基地相互联系,在校企合作期间为学生营造良好思政学习环境。在此期间还可以将企业人员邀请到学校中开展思政育人活动,在打造更多育人平台的同时更好地完成相关实践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4]。

4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应用建议

为提升高校的思政实践育人效果,在大思政的视野下应按照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探索出最佳的措施提升育人水平。具体的应用建议如下。

4.1 重点开发实践育人模式的内容

目前部分高校在大思政的视野下,虽然已经开始运用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但是,还存在内容不具体、不健全的问题,不利于有关实践育人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育人模式应用期间,应着重开发新的内容,完善其中内容的状况下借助实践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确保实践育人内容的合理性[5]。

如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期间,应按照大思政理念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育人内容,完善实践育人模式的主题活动。可为学生设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内容,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中参观,自主搜集关于烈士陵园中烈士英雄的事迹,在校内外育人内容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养; 可以为学生设置民族团结有关的思政育人主题,在课堂内为学生介绍各个民族的知识,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理念、民族自豪感。校外则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传统戏剧文化等,传承民族文化,感受不同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思想素质良好发展。

4.2 着重创新实践育人的方法

当前在大思政的视野下很多高校还没有探索出良好的思政实践育人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状况下就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探索、 创新相应的实践育人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和拓展,提升育人的实效性。此期间教师应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心理特点,不再应用灌输性的教育方式,而是利用拓展训练的方式、实践操作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等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感、 民族自豪感、正确三观,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想素养,真正意义上增强思想育人的有效性[6]。

如高校在开展思政实践育人活动期间,可以按照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需求等,创建不同形式的实践育人活动形式,拓宽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渠道和空间。此期间可以采用网络教育方式、社会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等,整合社会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使得力量知识的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完善实践育人模式和体系的情况下,将团队合作方式、公益性活动方式、 知识讲座方式等应用在思政的实践育人工作领域中,在社会领域、家庭领域与学校领域的合作下,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健全品格,塑造社会栋梁之材。

4.3 创建生活化的教育机制

生活属于大思政视野下高校在思政实践育人方面的主要活动方向,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能够使得学生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回归到文化、学习生活中,自主性和社会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学习知识、参与实践活动。高校思政教师在日常的实践育人过程中,应遵循生活化的发展原则,在课堂中讲解理论知识,在课堂之外创建“文明礼仪生活”“文化自信生活化教育” 等实训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生活化的学习观念,在接触生活中各种真实事迹、良好思政信息的过程中提升思想素质。此期间还可以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方面的实践育人活动,在具体的创新创业环节、 就业指导环节等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职业道德素养[7]。

4.4 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

目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会有意识形态模糊现象、价值观扭曲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中良好进步发展。这就需要在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师在实践育人期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明确自身在未来的准确价值理想与理想目标,理性判断各种文化,形成辩证思想观念。且在实践育人期间还应结合学生价值理性发展情况,合理设置公益性、社团性的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合理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自觉抵御西方国家的不良文化和思想,提升价值理性的水平。在设置有关实践育人活动期间,还可以举办“歌声献给党”“文化自信浪潮”等相关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良好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专业素养、 除此之外在思政实践育人期间还应按照大思政的要求为学生创建能够形成价值理性的良好环境,完善实践模式的同时创建优化性的育人机制,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可靠性[8]。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创建实践育人模式,具有一定的教育资源价值、教育方法价值、教育平台价值等,是培养大学生思想素养的重要举措。所以,在高校的思政育人过程中应该结合大思政的理念,积极开发相关的思政实践育人内容和方法,遵循现代化的发展原则,形成良好的思政育人工作体系,促使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良好发展,使其形成价值理性。

猜你喜欢

思想素质大思视野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居· 视野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论企业青年员工思想素质的培养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如何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
班主任素质与学校思想素质教育的关系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