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视野下初中数学预习策略探究

2021-03-07马致远

民族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预习微课初中数学

马致远

摘要: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习状态,优化课堂教学结果的方式。但以往,教师给到学生的预习目标较为模糊,预习重点不突出,导致预习和课堂教学之间的衔接不够准确,无法落实课前预习的效果。所以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借由微课这一形式改变预习的方式,用更科学的预习策略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预习;教学策略

微课是一种时长固定在10分钟之内,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视频教育资源,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也可以是引用他人已制作完成的微课资源。将微课应用在预习之中,可以向学生明确展示预习的方向和下节课学习的重点,改变传统预习中学生自主预习、盲目预习、浪费预习时间的情况,而教师将微课与有效预习策略融合在一起,又可以针对性的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让课上教学的效果更理想。

一、预习式微课的作用

(一)提高听课效果

通过微课开始预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本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其与自己已经学过的内容又有哪些联系?自己听懂了哪部分?不懂哪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再将自己不懂的部分记录下来,课上有针对性的开始听讲解,开始思考问题,而非单一盲目的按照教师的思路开始学习过程,使预习的结果能够作用于提升课堂听课效率,整理学习思路,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内容。

(二)培养自学能力

随着学习阶段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愈发开始影响其最终学习结果。教师更少的干预,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可以引导其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而应用微课开始预习,则可以帮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中,在自己观看视频、学习知识时产生疑问,自己又对于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实现了阅读、思考、分析、解答等一系列能力的逐步养成。

二、基于微课视野下初中数学预习策略

(一)坚守微课设计的原则

首先,预习微课的设计应当坚持以學生为中心,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告诉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呈现出来的内容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学习新知识里,实现最近发展区向知识结构的层级变化[1]。

如设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一课的微课,教师就要引入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的简单认识图形、观察物体的相关内容,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变换的图形入手,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再请学生来思考将平面图形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组合,可以变成怎样的立体图形?组合之后的立体图形又与平面图形存在哪样的联系?观察立体图形时要考虑哪些重要因素?能否借由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知识来学习新内容。让学生不自主的开始回忆过往知识,激发学习能动性。

其次,教师设计的预习微课还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能够围绕着核心知识点去解释定义、给出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推理或实验验证的方式去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学习知识,使微课与传统的教学课程在流程上相近,只是突出了对某一内容的核心讲解[2]。

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预习微课还要坚持开放性的设计原则,引入更灵活多动的内容,不固定课程形式,可以是口述讲解,也可以是示范实验,并给出学生更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另一个情境中开始探讨知识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开放思维[3]。

在制作平行线的判定微课时,可以直接引入生活问题,给学生展示如高速公路、房屋建筑中所呈现的线条,提问学生是否可以应用已学习过的平行线概念来判定该系列直线是否是平行关系?在学生作答之后,预留预习题目,自己进行判定的条件或思考的方向是怎样的?用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到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如何判定平行线,反思自己在进行判定时有哪些不清楚不完整的部分。

(二)引入预习打卡机制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才能形成的,而在预习中要引入打卡机制,帮助学生规范对自己的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如教师将一元一次方程预习微课以看足球比赛、统计比赛得分情况的形式进行设计,学生要能够将自己在微课资源里看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将文字语言变成数学符号,然后找到数字间的等量关系,尝试着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将学习的结果上传至教学平台或班级群,用完成打卡、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完成预习活动的主动性。

(三)制定预习内容,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预习中借助微课的音频视频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增强预习的效果,利用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比如在菱形的判定这节课的预习中,为学生呈现菱形的相关概念,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菱形的特征等等,可以对菱形进行拆解,分成4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菱形的变形和组合。在教学实践中,课前预习借助微课资源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内容,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感知,使学生能够把握学习的关键点效果,更加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语

用微课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预习可以改变传统预习目标不清晰、预习较为随意主观的情况。突出了课程教学的重点和方向,并利用考核打卡的方式让学生能重视预习,并通过翻转课堂与预习的有效融合,看到了科学预习的重要意义,逐步培养起自主学习、自主预习、自主思考的一系列数学能力,并在教师所设计的微课、选用的资源中逐步培养分析能力、逻辑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俊峰.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探究[J]. 读与写:上旬, 2020(12):1.

[2] 黄锦,毛国亮.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20(9):1.

[3] 张国茹. 微课构建初中数学兴趣课堂的探究[J].  2020.

2271501186215

猜你喜欢

预习微课初中数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