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03-05姜艳秋祁红岩常国祥梁艳华徐益民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7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持续改进人才培养

姜艳秋 祁红岩 常国祥 梁艳华 徐益民

摘要:世界科技竞争激烈,新工科背景下,为了培养优秀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以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改革创新、逆向思维、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质量监控机制等方法,进行了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受到社会高度认可,验证了培养模式的优越性,为新工科背景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 持续改进 闭环反馈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JIANG Yanqiu*  QI Hongyan  CHANG Guoxiang  LIANG Yanhua

XU Yimin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22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fierce competi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excellent electrical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taking autom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the talent training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reverse thinking,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monitoring mechanism, which has improve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has been highly recognized by the society. The superiority of the training mode is verified, 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Talent train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losed-loop feedback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高校如何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新工科”的理念顺势而生,同时也为如何培养人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 “新工科”的内涵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个高校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发展。同时指出了“新工科”要体现出“五新”,即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学科建设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新工科”从“五新”不难看出其核心内涵是理念新、要求新。新工科更加强调要积极应对变化,主动去探索、建设和发展,同时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新标准,通过新工科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

2 自动化专业目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动化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电子与机械结合、控制系统与元器件结合、系统运行与机械制造相结合,集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也正因为专业口径宽,应用领域广泛,毕业就业率高而一直备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因此全国大多数工科高校都开设有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

目前自动化专业受专业性质的影响,对于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通过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来进行,大多数高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动化专业本身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是学校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相对于行业产业的发展已经完全处于滞后状态;第二,大多数学校还是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要么比较肤浅,要么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学校以参观代替实习实践,使学生不能完全融入实习实践当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深受影响;第三,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当中,理论课时较多,而实习实践课程较少,课程体系设置亟需优化;第四,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但是工程实践能力偏弱[2]。

3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新工科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培养适合当下和未来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强国跨步迈进之时,自动化专业又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同时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因此,专业应该按照“新工科”的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改革创新理念,逆向思维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文件,是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和规划课程建设的依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工程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主要是通过全体教师开会讨论,都是以教师为出发点,培养的学生也不一定是社会上需要的人才。革新理念以后,专业通过逆向思维,在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前提下,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专业特色,对社会需求现状进行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认真听取行业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学习国内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在跟踪调查反馈大数据基础上,科学分析论证区域和行业发展形势及人才需求,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跟踪反馈流程图如图1所示。

3.2 群策群力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课程体系应该支撑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在课程体系设置时,一般分为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平台课、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平台课、通识教育实践课和专业教育实践课。专业课在设置课程时,广泛听取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意见,对于企业和行业很重要的理论课程就必须开设;不重要的课程就可以删除或者放入到选修课中;实践课程要分清层次,与理论课程做到完美结合,可以在学校实验室和校企实习基地共同完成,课程调整情况如表1所示。高校和企业合作要保持双赢,学校要和企业深度合作,不要流于表面形式[4]。高校聘请企业人员来学校以讲课或者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自动化专业目前的发展以及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高校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能够解决企业真实生产问题的教师和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对于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创新和创造,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回报[5]。

3.3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持续改进使之达到教育教学质量新标准

自动化专业为了健康发展,持续改进,构建了内部闭合可循环和外部闭合可循环两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学决策系统、教学指挥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督导系统、教学评估系统和信息分析与反馈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包含若干个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用人单位评价系统和社会第三方评价系统组成。在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在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主要搜集毕业生信息反馈、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评价,来检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在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中,会发现各个环节上的瑕疵,从而启动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周而复始,使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6]。

3.4  构建结构合理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数都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高校成为教师,他们知识渊博,科研能力强,但是由于他们学源不同,研究的方向并不一致,特别是自动化专业,学科高度融合交叉,各个方向面面俱到者甚少,所以笔者学校多年来一直根据师资队伍情况考虑,逐步整合师资队伍,在积极引导原有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加大师资实践培养力度,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使教师掌握自动化专业行业的应用技术动态,同时也积极引进和聘请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7]。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自动化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教学能力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结语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竞争正在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自动化专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工科”背景下,各高等学校都应该积极主动地革新人才培养理念,积极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笔者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思想完全解放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和实践,推动了自动化专业的稳步向前发展,使人才质量逐步提升,使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不断增强,培养出了符合社会需求,深受社会高度认可的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參考文献

[1]袁磊.“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7):29-33.

[2]刘成芳,顾雅青.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21(9):46-48.

[3]温武,郭四稳,邓霞,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21(7):195-198.

[4]洪振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1(9):71-76.

[5] 段蓉,朱金秀,陈慧萍,等.河海大学“新工科”建设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7):4.

[6]张浩,郭文忠,董晨,等.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21(8):91-95.

[7]张姿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9):5-8.

1008501705257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持续改进人才培养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
开展等级医院评审促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