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乒乓球的使命追溯与新时代责任

2021-03-03李荣芝余锦程孔伟冠

体育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乒乓球体育

李荣芝,张 娣,余锦程,孔伟冠,永 逸

(上海体育学院 中国乒乓球学院,上海 2004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处于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之中,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党中央通过一系列体育赛事交流活动,为我国与周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来往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错误立场,我国奥委会于1958年毅然与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在国际体育发展受挫情况下,乒乓球经受住考验,成为其后20多年来代表中国活跃在国际体坛的唯一项目。

中国国家形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自我发展与世界看待的同步中,历经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历史进程(陈金龙,2019)。“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三次创业”展现了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形象,它的发展壮大呼应了国家形象建构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基于此,本研究把乒乓球展示国家形象分为1949—1978年、1978—2012年和2012年至今3个阶段来重点阐述。

随着全球化及现代化进程的加深,中国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国际形象的建构和塑造被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新型大国外交下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国家形象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乒乓球在新中国体育事业乃至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谱写了不可磨灭功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转变与中国社会转型互动和契合,是偶然性抓住机会塑造历史必然性的特殊案例,成为了中国标志性优势体育文化的显著代表,在国家形象建设方面具备了丰富经验及独特的优势,是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在历史新起点、新机遇的背景下,利用乒乓球在国家形象信息传递中的外显性和象征性特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深入挖掘乒乓球精神内涵,并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是当下我国乒乓球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及时代使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结构化理论认为,关键临界点是总体社会系统过渡或变迁的重要因素,快速的变迁发展会带来潜在的长远发展契机(安东尼·吉登斯,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显著事件形成的契机,均是引起国家形象不断变化的关键临界点。1949—1978年,中国乒乓球冲破国际体育封锁,通过乒乓外交助力中国对外交流大门的打开;1978—2012年,中国乒乓球冲向巅峰,融入世界;2012年以来中国乒乓文化创新发展,引领世界。这些临界点形成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展示国家形象的轨迹变迁,是推动中国国家形象转变的重要契机。

1.1 乒乓球展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和伟大创业的精神(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围堵封锁中国,但体育的民间交往为外交破局带来曙光。随着1959年容国团的历史性夺冠及新中国首次承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乒赛”)并大获成功,中国开始引起世界乒坛瞩目。1971年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20多年的隔绝,开启了中国外交新纪元。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紧抓历史机缘,以体育先锋队的担当及“胸怀祖国、奋发图强、放眼世界”的精神引领中国体育走向世界,并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运动热情,率先形成了自成体系、自主完善的乒乓球文化,助推了其他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热爱和平、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和伟大创业的国家形象。

1.1.1 体育外交的启动及受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外交上的首要任务是突破西方包围圈,恢复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国内外社会态势,制定了特殊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条外交方针(陈兼,2001;迟爱萍,1994;于化民,2008),在积极巩固与苏联关系的同时(毛泽东,1977),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战争,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共同奋斗发展(丁庆建等,2000)。新中国体育外交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了较为频繁的相互交流,积极申请加入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1949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受邀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男子篮球队首次参加第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并取得第6名的战绩,吹响了体育外交的号角(黄冶等,2019)。1956年末,包括乒乓球、田径在内的15个运动项目先后被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接纳,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布伦戴奇以“反对政治干预”的借口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1958年8月中国奥委会宣布与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同时退出田径、足球等国际体育组织。体育外交初露端倪便严重受挫,我国不但缺席了国际比赛,而且众多国际体育组织会员国也拒绝与我国交往。新中国只能与少部分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为数不多的小规模体育交流活动,如新兴运动会等(伍绍祖,1999),但总体规模小,影响力较弱。

1.1.2 乒乓夺冠,摆脱屈辱

乒乓球作为新中国体育外交最重要的名片,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在195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同年举行了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并于1953年加入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乒联”),开始进军世界乒坛。1953—1954年两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成绩进步神速,距离世界冠军仅一步之遥,开始引起世界关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也把勇夺世界冠军的希望寄托于乒乓球项目。1958年我国断绝与国际奥委会关系后,唯有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照常与我国保持联系,此后中国乒乓球队单枪匹马活跃在国际乒乓球赛场,力图打破对中国体育的国际封锁。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闯入决赛并最终夺冠。容国团的夺冠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也可以拿世界冠军,摘掉了几十年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耻辱。1961年北京成功承办第26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在比赛中获得3项冠军,在接下来的两届世乒赛中也斩获7枚金牌,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人们将乒乓球冠军荣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积极参加多样化的群众乒乓球运动,掀起了一股乒乓球运动热潮。1959—1965年期间,乒乓健儿用多个世界冠军,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全民乒乓”遍地开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的信心与勇气,也初步改变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展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国家形象,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

1.1.3 乒乓外交,连通世界

在中国奥委会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后,我国尝试在奥运会之外另起炉灶,通过新兴运动会的力量推动国际交往,但影响力及效果与奥运会相差甚远,最终不可持续。20世纪70年代初,因“珍宝岛”事件等,中苏关系全面恶化,而遭受苏联严重威胁且经济实力日益衰减的美国试图改变对华战略。此时我国虽然仍被排斥于联合国之外,但中美关系已有微妙变化,双方都曾相互试探(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2004),不过没有获得实质性结果。

1971年在日本乒乓球协会的盛情邀请及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已缺席两届世乒赛的中国队克服重重困难,决定临时组队参加第31届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在比赛期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错搭上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汽车,格伦·科恩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在车上进行了友好交谈,并且主动提及希望到中国访问,中美两国运动员交往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1971年4月7日凌晨,毛泽东做出震惊世界的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4日,尼克松宣布取消已存在20年的中美贸易禁令。“乒乓外交”翻开了中美关系史上的新篇章,消融了中美两国之间20多年的寒冰,“小球推动大球”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加速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正常化建交进程。1971年9月24日,中国乒乓球教练庄家富等人受邀前往加拿大交流,开启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北美之旅。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0—1979年间,我国基本完成了同西方国家的建交历程,总计有71个国家同我国确定了正式外交关系,其中包括27个欧美国家(图1)。

图1 1949—1979年新中国建交情况Figure 1.The Diplomatic Situation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rom 1949 to 1979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正常化,出访及访华人次不断增多,我国体育外交活动生机勃勃。1971年只有37个国家与我国有正常的体育交往活动,而1978年上升至156个国家,国际体育交往活动呈急剧上升趋势(图2)。

图2 1971—1978年中国国际体育活动情况Figure 2. Interna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in China from 1971 to 1978

1.2 乒乓球展示了民族振兴、自我完善及发展的国家形象(1978—2012年)

经过30多年的开放改革、努力奋斗,我国扫除了思想及体制方面的障碍,建立了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活力充分彰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乒乓球在此期间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以绝对占优的运动成绩始终站在世界乒坛最高峰,在国际体坛独树一帜,为中国体育冲向世界做出了表率与示范,同时以国家荣誉至上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国球文化,让世界领略奥林匹克的东方印记,有力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及富国强民的国家形象。

1.2.1 冲向巅峰,国球荣耀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旧格局随着美苏两极争霸中苏联的解体而自然消亡,但新格局尚未形成。我国审时度势,在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主,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对外政策也随之变动。对外制定的“开放”政策,主要包括为外商投资和新技术转让(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创造有利条件,使得中国的农业、工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中国在争取全球经济领先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也不与任何国家或地区结盟。邓小平(1993)认为,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邓小平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时谈道:“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以国家利益为基准,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为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和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姜安,2003)。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过渡到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及巨大潜在成长性的现代化经济强国。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委员座谈会上,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体育的今天”。从1978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所获世界冠军及创造的世界纪录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总数的85%,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国力推动中国体育快速崛起于世界之巅。

1978年底,体育界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作为依据,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恢复我国于国际奥委会合法权利的同时,中国台湾可在经许后改名、改旗、改歌并参加奥林匹克运动,这就是所谓的“三改方案”。1979年11月25日,国际奥委会决定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分别可以使用各自奥委会名称,但“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需要在得到批准的前提下使用相应的旗、歌和会徽,此做法被称为“奥运模式”,为国际体育界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模式。为快速提高运动技术能力及水平,1980年对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机构设置进行了部分改变,设立了球类司、运动司等单位,重点改革体育管理体制、竞赛体制、科学训练体制等。1982年再调整,乒乓球划归至训练竞赛二司管辖范围。1984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提出的“奥运战略”要求竞技体育优先发展,中国乒乓球运动受益于这种战略目标和系统化的选材与训练体系,开始走向全面辉煌,自1981年在前南斯拉夫诺维萨德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包揽全部金牌后,在1985年至1989年3届世乒赛中又连续夺得15项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征服世界”的同时,也引领着中国体育全面登上世界的舞台,乒乓球文化开始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标志与象征。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乒乓球队沿袭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开始显现。1990年前后,乒乓球事业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体制改革被提上议程,乒乓球运动必须积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增强队伍的生机与活力。针对中国乒乓球队“僵化的意识形态”,1992年6月23日召开的红山口会议开始认真反思总结,从管理及信心方面入手,从技战术创新重点突破,加快优秀后备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后,随着业余生活的丰富,体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主体,体育的政治功能有所弱化,在一定程度刺激了中国体育改革及群众体育的发展,大众更加看重体育的娱乐与健身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中国乒乓球队的运动员或教练员出国打球或执教,形成了所谓的“海外兵团”,他们高额的酬劳及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乒乓球队的稳定及运动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海外使者”“文化使者”(慈鑫,2012),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海外兵团”传播了我国社会转型后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传播了中国文化、国球文化及思想,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提高了国际认同以及人民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1.2.2 乒乓改革,创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迈进。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不协调导致贫富分化及地区发展差异逐步拉大,社会矛盾加剧。基于国内外的重大转折及变化,党中央适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调整对内经济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各行各业都要“坚持与时俱进”。反映到国家体育事业上,明确要强化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调控与主导地位,国家依然是体育的主体。因此,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改革思路及方向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形成国家主体管控和社会协办并存的体育运动管理体制。1992年,为响应全国体委主任座谈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将部分项目向职业化过渡(于文谦等,2010)。1993年,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俱乐部在北京成立;1994年,我国体育项目向职业化、市场化迈进,中国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在北京成立(何强,2008),并提出了在乒乓球队中实行“双轨制”的发展构想;1995年12月,首届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赛在广东顺德区容奇镇顺利举行;1996年,12家全国各地的乒乓球俱乐部相继成立,同年颁布了《中国乒乓球协会俱乐部章程》;1998年,全国俱乐部赛更名为“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级联赛”,并且引入主客场制度;1999年,联赛更名为“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以下简称“乒超联赛”),且在苏州、本溪、哈尔滨、南京、郑州和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行。乒超联赛的举办标志着中国乒乓球运动的职业化、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前一阶段不少乒乓球高手相继出国所导致的人才流失现象,同时吸引了国外优秀运动员来我国参赛交流,为有效提升乒乓球运动水平提供了世界级别的舞台,刺激了乒乓球技战术创新与发展。但中国乒乓球改革也受到诸多质疑,如国内乒乓球运动人群比例的下降,一家独大面临“逐出奥运”的风险等。为扩大乒乓球的全球传播,“养狼计划”启动实施,开始帮助其他协会及国家培养乒乓人才,众多世界知名乒乓球运动员的“中国制造”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与世界同行的担当与作为。

21世纪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世界范围内已难觅敌手,乒乓球国际赛事的奖项被我国运动员大包大揽,为国家和人民争得了巨大荣誉。随着我国乒乓球事业步入一个新阶段,作为综合国力及“软实力”的代表,关系到国际声誉的乒乓球文化传播开始提上议程。中国乒乓球水平已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完全能够引领世界乒乓球发展的潮流。然而在国际乒坛,虽然我国乒乓球硬实力绝对强势,但在软实力方面还未很好地挖掘及发挥,也缺乏高素质的国际组织人员以及应有的话语权,中国乒乓球的软、硬实力的失衡,一度导致对未来乒乓球可持续发展的迷茫。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国群众体育锻炼热情也迎来了历史性高潮。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乒乓球运动的锻炼价值被充分认识与挖掘,乒乓球所引起的全民乒乓热潮对惠全民、促健康、筑强国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开创了全民健身新局面。

在《奥运争光计划》的激励下,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保障和激励措施,群众乒乓球赛事在全国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有力凸显了乒乓球项目的价值及优势,最大范围地调动了社会乒乓球组织的积极性,促进了竞技乒乓球和大众乒乓球协调平衡发展,多方位展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多元发展的体育大国新形象。

1.3 乒乓球展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形象(2012年至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及话语权越来越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世界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乒乓球作为中国影响较大、参与较广、优势明显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新时代以“放眼世界、回馈社会”的精神,以“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理念,开创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元首外交”新亮点,发挥着传播中国文化、展示大国形象的重要作用。

1.3.1 创新引领,体制探路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自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后,中国体育砥砺奋进,破风前行,坚持走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走体育改革创新发展之路,重点聚焦体育产业开拓,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朝阳产业及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体育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带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跨越式进步,群众体育走上快车发展道路。2015年3月,中国足球再次吹响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冲锋号,中国体育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协会实体化和社会团体改革的逐步落实与推进,为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再一次腾飞注入了蓬勃生机。竞技体育开始转变思路,在赛事、赛制上取得新突破,释放了自身的多元化功能,并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不断融合,激发了群众体育的热情,为加快实现全民健康与完成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乒乓球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转换思想及观念,加强乒乓球体制创新力度;注重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宣传与弘扬,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双轨制”运行机制的完善与成熟;坚定决心与信心,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乒乓球事业发展与乒乓球产业协调发展战略方针,完善乒乓球社会体育组织的健全以及公众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进乒乓球社会公益活动,大力开展“乒乓走世界”“国球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回报国家与社会,通过这些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乒乓球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中国乒乓球调整对外战略,突出重点,加大乒乓球市场开发力度,切实贯彻乒乓球国际推广计划,重视援外与海外基地、培训中心建设,加强与国际乒联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乒乓球协会的联系与多领域合作,践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

2017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乒协”)创新体制机制,锐意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废除以往的总教练、主教练岗位,重视队伍的综合管理效益,分别设立男、女两个教练组,全面负责运动训练及队伍的管理,同时对中国乒协的组织架构及成员进行了再分配调整。2018年12月,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协会实体化改革的要求,确保2020年“奥运战略”的顺利进行,按“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改革思路,中国乒协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乒协领导班子及成员,首次成立运动员委员会,打通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自主双向选择机制,使乒乓球朝向职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不断迈进。2019年4月,中国乒乓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再出重磅,确定中国乒协为中国乒乓球运动管理最高领导机构,全权负责、决策和统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原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彻底退出管理结构,其与中国乒协“一套班子、两套牌子”的体制至此终结。中国乒协相应设置了6个内设机构,分别部署了相应负责人并明确了具体工作。中国乒协的真正实体化,将推进我国乒乓球各项工作在新时代、新背景、新发展中有力进行,也将奏响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旋律,谱写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1.3.2 乒乓文化,世界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乒乓球以其辉煌的战绩、优良的竞技传统及其强大的群众基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特征,已成为我国国家认同及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与符号。2017年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对中国球迷数量增长的“井喷”现象给予肯定,同时多次在不同场合就中国乒乓球教练在世界各地传授乒乓“真功夫”表达敬意与鼓励,认为未来对标国际足球、网球发展,做大做强世界乒乓球运动,就必须与中国合作。

在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基础上,乒乓球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项目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软硬件支持和帮助,助力了我国体育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贡献力量。2014年,中国乒乓球学院卢森堡分院在欧洲成立;同年9月,中国乒乓以突尼斯为起点走进非洲,这是一次中国乒协推广计划与国际乒联“筑梦计划”相结合的公益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2015年8月,中国乒乓球走进拉美,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名乒乓球爱好者齐聚波多黎各,相互交流了乒乓球技战术,波多黎各乒协主席伊万·桑多斯也表达了与中国进行深入交流合作的愿望。这项拉美筑梦行动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平台,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发展,中国乒乓球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远播至更加广泛的区域。

在国内,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系列“小球推动大球”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6年9月9日,由中国乒协组织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在新疆乌鲁木齐体育中心举行,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加入。2017年8月,四川成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公开赛吸引了包括美国、瓦努阿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乒乓球爱好者参加,瓦努阿图甚至派出奥运参赛队伍,而塞尔维亚以国家队班底出战。随着“一带一路”乒乓球国际赛事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举办地也扩展到我国敦煌、西安等城市,仅2017年就有18个国家与地区的712名运动员参加了该赛事,在2018年通过创新赛制和细化组别吸引了东盟10国的111名运动员参与,一些欧洲和非洲国家(如德国、瑞典、埃及、克罗地亚等)的运动员及乒乓球爱好者也纷纷加入到成都、西安和鞍山等站的赛事交流中。由此,乒乓球领域不断拓展,品牌效应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活动内容与形式也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成都国际乒乓球公开赛首创“比赛+论坛”的结合形式,邀请到来自9个国家的33名专家以及200余名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出席论坛,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体育产业”“健康中国”“大健康”等热门话题,赛后还发行了《“一带一路”乒乓球公开赛成都倡议》研究成果,依托乒乓球的深厚底蕴及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及交流,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形象。2016—2019年,中国乒协及各省市乒乓球“一带一路”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化,赛事服务对象逐步从专业运动员扩展至乒乓球业余爱好者,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响(表1)。

表1 2016—2019年间“一带一路”乒乓球赛事情况Table 1 The Belt and Road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s from 2016 to 2019

2016年中巴建交4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巴新总理奥尼尔时强调,“双方要积极拓展务实合作”“双方要扩大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2018年6月21日,习近平再次接见巴新总理奥尼尔时指出,要“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框架内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18年5月,上海体育学院派出代表团正式访问巴新,并与巴新商讨正式援助事宜,在巴新成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巴布亚新几内亚训练中心。2018年11月16日,中巴两国最高领导人出席中国乒乓球学院巴布亚新几内亚训练中心启用仪式,并观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施之皓、张怡宁指导巴新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新时代的中巴乒乓外交,有益地配合了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援建项目的进行,促进了两国的深层次接触及全方位协作,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也为“一带一路”的国际舆论环境奠定了前期基础。

2 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主要贡献

2.1 守护中国体育荣光

中国乒乓球队于1952年成立后,逐步从弱到强,全面走向卓越,以骄人战绩始终伴随新中国的砥砺奋进。世界乒乓球运动从起源发展至今,其竞技格局经历了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除缺席第一阶段(1926—1952年)的赛事外,中国乒乓球队一直傲立世界乒坛之巅。1959年新中国乒乓球开始在摸索中迎来第一个春天——容国团获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新中国乒乓球队1953年参加世乒赛以来获得的首次荣耀,也是新中国在1949年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开始不断成长壮大,逐步打破了日本称霸乒坛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强队的崛起,中欧对抗成为当时世界男子乒乓球赛的主要格局,但中国女队傲视群芳,将所有冠军收入囊中。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乒坛男子群雄并起,中国男队衰极而盛,又盛极而衰;20世纪90年代,男队痛定思痛,重登巅峰,而中国女队始终执掌世界乒坛牛耳。进入21世纪,在世乒赛的赛场上,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2003年巴黎世乒赛男单冠军外的所有团体和单项冠军,豪取男团9连冠、女团4连冠、男单9次冠军、女单10连冠及男双、女双10连冠,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纪录。从1953年克罗地亚布加勒斯特第20届世乒赛至2019年第55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男队已经获得了21次团体冠军,女队获得了22次团体冠军,中国乒乓球队成为其他国家难以撼动的大山。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自1988年乒乓球运动成为奥运会项目以来,在8届奥运会的32枚金牌中,中国队豪夺28枚。从2000年乒乓球世界杯至今,在21届比赛中,中国队获得了17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中国女队更是蝉联了全部21次冠军。

2.2 引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面临各种外忧内患,体育成为中国外交破局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但当初唯有乒乓球成绩最好,潜力最大(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1964)。1958年中国奥委会退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中断与15个国际体育组织的关系后,乒乓球是唯一留在国际赛场的项目,以其独特性成为我国打破国际体育封锁,展示中国独立自主国家形象的显著代表。1961年北京首次承办世界体育大赛——第26届世乒赛,并获得成功,为中国竞技体育注入了活力,也为忍辱负重、艰难前行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鼓舞,激发了全国人民体育锻炼的热情。1971年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促使中美关系解冻,协助中国重回国际社会,并成功加入联合国。此后,我国以乒乓球为主要优势项目引领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交流,积极与世界各地互动,不断拓展对话通道,延伸对外交流空间,打开世界友谊的大门(孙淑慧,2019)。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国际体育舞台得到贯彻与实现。亚洲乒乓球联合会(现亚洲乒乓球联盟)成立于1952年,允许中国台湾以“中华台北”身份参与奥运会,这是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处理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开创了处理中国台湾问题的“奥运模式”,这是任何体育运动所不曾成就的历史奇勋。诚如美国尼克松评价中国乒乓球队所言:“乒乓球虽小,但是力量大”(钱江,1997)。

此外,中国乒乓球最先形成了完备、系统的训练体系、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中国乒乓球积极进行竞赛体制改革,在举国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俱乐部运行管理体制,为我国其他运动项目体制创新做出了示范。现阶段,中国乒乓球更是以“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理念,排除绝对民族观念,引领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2.3 丰富中国体育文化内涵

精神是体育文化的内核。乒乓球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是国人最为擅长的体育项目,“乒乓精神”更是激励着国人敢打敢拼、用努力和实力去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乒乓精神”就是不放弃。在195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男单决赛场,几乎所有人都预测曾夺得过9次世界冠军的匈牙利名将西多将轻松获胜。在先失1局的不利情况下,容国团绝地反击,血战到底,连扳2局逆转西多,最终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在乒乓球的国际赛场,中国运动员永不放弃,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败。专注的眼神、灵活的身影、利落的进攻防守和娴熟的反击技术,这是乒乓球运动员最美的姿态,也是他们对不放弃、坚持到底的最佳诠释。

2)“乒乓精神”就是敢拼搏。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每一次夺冠都是在千百万血与泪的日常训练中拼搏出来的,他们不畏战、不怕战,来之即战、战之必胜。无论是26届世乒赛容国团“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待何时”的豪迈壮志,还是现今31岁依然活跃在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大满贯选手马龙,他们人前冠军,人后拼搏,以一股敢拼敢闯的劲头对待每一次回合及每一个对手,不断突破不断超越。

3)“乒乓精神”就是善传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传承着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和讲实力、拼本事的精神。中国乒乓球队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努力,经过9年的“火线侦查”“秘密出访”“模仿对手陪练”等付出与摸索,终于在1961年首次夺得了世乒赛男子团体斯韦斯林杯。2019年世乒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后接受采访时激动地喊出“I am made in China”,道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不放弃、敢拼搏、善传承是“乒乓精神”最为显著的特征,乒乓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场视听盛宴,更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乒联不断修改规则,中国乒乓球队始终保持着常改常新的创新意识、竞争至上的内部机制、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及过硬的战斗作风,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迎接改革,牢牢把握乒乓球的制胜规律,用实力说话,当好国际乒联改革的先行军,勇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乒乓球运动便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异军突起,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勇气与信心。在改革开放时期,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及文化生活,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球精神”广为人知,成为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21世纪以来,中国乒乓球队求新思变,俨然成为我国体育勇攀高峰的标兵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代言。乒乓球文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理念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全民走在文化自信道路上的今天,作为我国传播范围广、影响巨大的体育运动,发展先进的乒乓球文化,不断创新乒乓球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王杰恩,2008),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形象塑造的主要路径。

2.4 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政治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是其他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戴维·伊斯顿,1993)。从历史来看,体育一直受政治的主导与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体育背后孕育的内涵和情感与政治经济关系愈加密切,是政治影响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与周边国家及亚非拉等国家及地区的交往中,乒乓球等项目就被作为中国对外友好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我国乒乓球发展较快,水平相对较高,但运动竞赛并非战争,团结、友谊、共同提高才是乒乓球运动比赛的最高目标,因此中国乒乓球队在比赛过程中一直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及理念,在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中起到了催化及引领作用。1971年震惊中外的“乒乓外交”更是打破了中美20多年的坚冰,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后,在日本乒乓球协会的力邀及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导下,日方表明遵守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并与中国乒乓球协会签署了会谈纪要,最终连续缺席两届世乒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第31届名古屋世乒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8)。日本报纸报道“今后不仅是体育,在推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交流时,也将继承这次‘乒乓球方式’”(窦忠霞,2006)。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中国运动员、教练走出国门,以“海外使者”的特殊身份服务世界各地的乒乓球协会及国家队,扩大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影响,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世界传播。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及推进,中国乒乓球队提出“第三次创业”,以“中国乒乓,世界分享”的全球观念,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广乒乓球文化及赛事交流,大力促进乒乓球活动在各个国家及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开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繁荣发展、文明包容、和平和谐的大国形象。

乒乓球运动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尖兵,在国家政治交往中做出了积极贡献,让中国文化、中国风范及中国特色传播至更大的世界空间,从历史到现今,乒乓球俨然成为“讲好新中国故事,担当新时代使命”的政治代表。

2.5 开创体育强国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之路

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乒坛崛起后便逐步转变观念和思想,认识到乒乓球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全民、面向世界,以胸怀世界的目标和眼光与时俱进,以“大乒乓球观”来促进中国及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全面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徐寅生1999年担任国际乒联主席后,针对中国“一家独大”的现象推行乒乓球规则改革,试图打破中国对世界乒坛的垄断,树立了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大国形象。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乒坛崛起后便逐步转变观念和思想,认识到乒乓球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全民、面向世界,以胸怀世界的目标和眼光与时俱进,以“大乒乓球观”来促进中国及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全面提高及可持续发展。中国乒乓球队自1952年参加第2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进入国际乒坛后,一贯严守规则、遵守制度、严格自律,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国际乒联改革,率先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训练方式,弘扬世界正能量,同时秉承“世界共享”的理念,毫无保留地进行技战术输出、教练输出,树立了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大国形象。2019年以来,中国乒乓球协会继续加强协会建设,完善组织体系,通过简政放权、管办分离,完成了与国家体育总局的全面脱钩改革,设置了竞赛委员会等10个专项委员会及6个内设机构,建立了权责明确、有效互动的优化路径。中国乒乓球协会还大力发展以乒乓球超级联赛为龙头的俱乐部赛事,推动品牌体系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立足更高发展格局,加快国际化步伐,实施国际推广计划,坚持职业联赛向海外运动员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稳健地推进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建设,从战略高度审视及促进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引领能力。

3 新时代中国乒乓球对外传播的战略分析

3.1 面临的国际政治局势:多极化及复杂化

中国乒乓球队通过一系列自觉性、专业化、针对性的战略行为以及乒乓球比赛及友谊往来等活动,提升了国际公众对中国的评价,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为我国不断前行和发展提供动力及支撑。

但进入21世纪后,新霸权主义开始显现,针对中国的各种不利言论进入类似“麦卡锡主义”时期。国外部分公众仅依靠片面信息和主观标准便认为当下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导致了国际乒乓球运动的萎缩,进而矮化或丑化中国形象。随着中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必然带来国际关系压力的增大及相应国际关系战略的调整。在如此局势之下,需要捍卫贡献于全球发展和世界和平的大国形象,促进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关锋,2020),中国乒乓球运动在新时代国家形象建设中也应担负起更重的历史责任,作出新的发展战略抉择。

3.2 中国乒乓球文化对外传播瓶颈:“软硬”实力不均衡

客观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巨大,成绩斐然。中国乒乓球队对技战术及制胜规律的把握令人印象深刻,但公众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整体性了解及连续性认识不足,即使是熟悉中国乒乓球辉煌战绩的国内公众,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在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在对外交流中的贡献,以及在国家建设中的战略位置等也不甚了解。

在全球乒乓球文化产值中,中国贡献率及份额毫无优势。近年来,我国虽然意识到了乒乓球文化创新力、渗透力、感召力的重要性,但实践思路有待梳理和落实;与乒乓球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的乒乓球传播力、感召力、结盟力和交易力尚未普遍形成;乒乓球产品形象、运动员形象、文化品牌形象等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乒乓球文化的传播渠道过于依赖官方,民间力量薄弱,对外传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公信力有待提升。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通过乒乓球运动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打造良好的软环境,无疑是新时代要努力解答的重要议题。

3.3 对外传播切入口: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逐渐形成,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旧格局,探寻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和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的必然选择(《求是》杂志编辑部,2019)。因此,中国乒乓球运动与国家形象建设的战略问题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为国家形象的传播找到面向世界的切入点。让“乒乓球文化”走出去,实现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要紧跟世界大趋势,得到世界认同。在当今世界乒坛实力发展严重不均之际,中国乒乓球以“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理念,采取诸多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在全球面临新的世界格局及各种危机的时刻,乒乓球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能够有效克服不同种族、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隔膜,实现求同存异,缓和利益冲突。世界各国/地区都应以人民健康为基本发展方针,可通过大力开发乒乓球的锻炼价值,重点保护青少年视力、老年人协调能力及认知能力等,守住人类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生命健康的基本底线。

4 新时代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使命与责任

4.1 凸显“国球”地位,助力国家建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未来发展而言,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审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要不断转换思路,跳出乒乓看乒乓、立足全局抓乒乓、围绕中心干乒乓,充分挖掘及全方位展现乒乓球运动的价值和作用,回应公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生活需要和体育资源提供不平衡所带来的矛盾依然是体育发展的重大课题,推进全民健身发展,夯实体育强国基础,打造系统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乒乓球运动“应有之义”。中国乒乓球运动取得的成就不仅是乒乓健儿攀登巅峰、冲向世界的荣耀,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社会文明、人民健康的真实写照,立足更高格局及视野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应该在未来给国家及人民带来更多的荣誉与传奇。

4.2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全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维护人民健康水平早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乒乓球有能力也有义务在推动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弘扬体育文化、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潮中担当起排头兵的角色,让更多的群众享受乒乓球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乒乓球具有改变个体命运和影响社会变迁的力量,中国乒协应有序高效推动我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全方位发展,倡导科学宽容精神,恪守健康意识、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突出勇担责任的主动意识。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青少年乒乓运动参与,举办乒乓球校园联赛,储备乒乓球后备人才力量,推动体教融合的深化,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4.3 借助乒乓球运动平台,提升中国体育话语权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重视公共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乒坛的话语权,有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在欧美发达国家,许多乒乓球运动员及官员能运用英语或其他语言从容面对记者或公众的提问,这与其国家话语能力的培养及个人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反观我国的相关负责人和运动员,面对媒体和记者采访时羞涩、拘谨及语言能力欠缺的表现相对差强人意。必须加强中国乒乓人的整体素质,才能在参与各种形式的乒乓球国家交流活动中顺畅、流利表达意图,在国际舞台充分展现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优势,为人类发展提供一种独有的视角及思考。同时,中国作为乒乓大国与乒乓强国,近年来在国际乒乓球组织中几乎不争不鸣,缺乏领军人物,硬实力与软实力不能齐头并进。只有更多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上发挥更大的能量,才能提升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号召力及感染力,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并聚焦中国,进而理解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化。还要处理好不同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异同,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历史与现实、对内与对外、传播动机与受众期望、媒体传播与民众传播、国家意志与公众意志等关系(陈汝东,2012),以及文化传播与语言传播所导致的“政治宣传”误会等。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重在真诚互信、合作共赢,因此需要从教育战略角度,加深相互之间的教育交流,拓展公共外交的多种渠道,建构立体传播网络,建设多元国家形象,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整体认知。

4.4 淡化政治因素,充分发挥乒乓球的民间交往作用

目前中美双边关系处于关键期,政治属性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中美体育交流的主旋律。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体育的政治属性不再那么迫切与关键(慈鑫,2016),体育人才的世界流动早已司空见惯。国际赛场上经常出现中外对阵全是中国教练指挥的场景,他们将中国先进的技战术运用方法、人才培养机制、训练方法等带到国外,为中国优势运动项目在国外普及,以及扩大海外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散布世界各处的“海外使者”最终不但没有削弱及威胁到中国队,反而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整体进步,如今,中外体育交流全方面展开,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

顺应国际形势和时代发展趋势,努力寻求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及进步是全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望及向往。“民相亲”才能有“国之交”,民间体育交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体育发展的基础与根基,应高瞻远瞩,为中外体育交流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条件并扫除障碍。随着中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文化自信建设和体育多元化发展的推进,乒乓球势必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城市之间交流合作的深入实践中书写新的篇章。

4.5 强化文化表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精神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不断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体育事业快速进步,产生了“国球”精神、女排精神、奥运精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体育精神文化,也是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因素。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的体育发展与强国梦紧紧相连,经常以体育为话题及“载体”,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的真诚、友好与宽容(刘洋,2019)。

中国乒乓球运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创新求变精神,激发了国人的体育热情,催化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彰显了奋斗、进取、拼搏、团结等优良中国文化基因,强化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承载着中国政治、文化、外交方面的国家时代使命。中国“乒乓人”应大力继承和弘扬乒乓球的宝贵传统,在国际赛场不断为祖国获得荣誉,发挥中国竞技体育及奥林匹克精神,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践行者、创造者,为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思索并付诸实践。

4.6 打造乒超联赛平台,形成特色品牌

国家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需要平台来展现自身强大的实力,高水平、高规格的体育赛事不但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体育交流、文化交融、经济合作,还能够提升主办国影响力,“赛”出城市“新名片”。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的意义早已超越篮球运动本身,反映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与实质,成为美国展示自我的大舞台。1994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下发《乒乓球竞赛改革的设想》,提出要创办俱乐部比赛;1995年,中国开始建立乒乓球俱乐部体制,促进了中国乒乓球队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创新以及市场人才机制的完善。乒乓球市场的不断开拓,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使中国乒乓球运动焕发了新的活力。同时,乒超联赛创造了一个最高水平的交流舞台,中国乒乓球优良的训练条件、精湛的技术、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各国运动员对中国的认知,在乒乓球项目的对外推广和国家形象建设与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乒超联赛遇到一些发展瓶颈,还需要多方谋划,尤其注重品牌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包括创新赛程赛制、凸显娱乐与观赏性、扩大联赛影响空间等,使其成为展示乒乓球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还需要加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个人形象建设,不断提升运动员对自身使命的认识,引导及规范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行为,切实提高职业道德和对外交流等能力,将中国的自信、自强、团结和理性以乒乓球文化传播的形式展现给世界。

5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乒乓球始终走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前沿,服务国家外交大局、领跑中国体育改革发展,为国家形象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代,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家形象建设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乒乓球要发扬光荣传统,不断转变文化传播思路,从国家战略出发,强化乒乓球文化教育,提升我国在国际乒乓球组织的话语权,加大乒乓球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整理,不断增进对外文化传播,促进文化认同,谱写乒乓球文化事业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乒乓球体育
乒乓球悬浮术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乒乓球与大铁球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迷你乒乓球
乒乓球快速变圆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