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社会化培养探究

2021-02-27朱军张文忠

新闻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

朱军 张文忠

【摘    要】培养既掌握扎实技术理论知识又具备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能熟练从事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内容开发、融媒体出版与传播方面的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探索模式创新。本文基于人才社会化培养理念,分析了社会化培养的内涵与优势,并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对应实践路径,为我国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社会化培养

一、引言

数字技术革命不仅已对传统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且又一次催动专业人才结构的演变。据新闻出版行指委2020年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调研数据显示,在技术与内容有机结合成为新型数字出版形态的发展趋势下,数字出版企业最需要的是技术制作人才(92.5%),其次是产品设计人才(83.5%),而传统出版最为注重的内容策划与编辑人才(76.2%)排名第三,体现了当下数字出版行业最紧缺的是专业应用型人才(表1)。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偏重理论知识学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要对接市场需求,掌握专业技能技术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实践教学促进技能提升。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出版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基础人才培养,开展定向培养。支持相关技术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数字出版业务高级人才培养。”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各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动高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为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政策支持。

二、当下数字出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数量与层次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为适应新技术环境下出版产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发展的新要求,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有数据显示,至2018年我国共有26所本、专科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平均招生人数为50.95人。其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面向上海市招生42人,省外招生48人,合计招生90人,而招生范围较窄的院校如曲阜师范大学,2017、2018年均只面向本地(山东省)招生。然而,即便把以上所有院校全部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数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已达万亿级的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需求。包括作为数字出版产业龙头区域的上海,虽然拥有世纪出版集团、阅文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并且成功打造了以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龙头的数千家数字出版企业的产业集群,但目前只有一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科层次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基础极为薄弱,专业布局存在结构性问题。

(二)人才培养方案未契合专业本质

对于数字出版不能仅仅理解为传统出版的数字化,或者0和1二进制代码的全流程化。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本质性的不同在于信息组织的方式、传播方式、生产流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1]然而目前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普遍以传统媒体出版课程为基础,进而扩充網页设计、网络编辑、动画制作、音视频处理等与数字出版技能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编辑运作的能力是目前高校数字出版相关专业主流的培养方案。这种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教学课程结构仍然以传统出版理论知识为核心基础,把数字出版简单认为是“数字技术+出版”,未能呈现出数字出版的本质是对传统出版的一种整体生态性的改变,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三)专业技术技能实践学习质量待提升

当下数字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由于学时少,学生在并不复杂的操作中多次重复进行同一个内容直至实训结束,加上以文科基础招收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能力较弱等原因,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编程方法并实现实训要求具有一定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基本是完全按照教师给的方案照抄一遍当作实践学习,不具备独立完成的专业能力。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制定课程标准以本校教师制定或以本校教师为主完成,缺乏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对企业的合作地位认识不足,仅把企业当成学校教学的一个实习场所与师资提供方,企业很难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质量管理,造成了部分课程实训内容不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与能力未能得到全面、彻底的培养和训练,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要求标准存在一定差距。[2]

综上,为培养既掌握扎实技术理论知识又同时具备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能熟练从事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内容开发、融媒体出版与传播方面的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拓展培养思路、创新方法。这已成为当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三、人才社会化培养的内涵与优势

人才社会化培养理念来源于社会化生产理论(Socialized Production),是指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由社会性组织及个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化培养,包括企业培训、社会培训、互联网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由此产生的教育内容、结果都可认为是社会化培养;从狭义上来说,社会化培养是指在以高校牵头,充分吸引并发挥具备优势资源的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方参与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人才社会化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首先,培养主体的多元化。产教融合不仅仅是学校和行业企业两个主体相互配合联合教学,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高校、政府、产业均为培养主体并且有机组合,在传统校企合作基础上组成了“高校—政府—产业”的三螺旋模型(图1),三个培养主体在培养机制与合作过程中相互交叠、渗透,从而减少衔接损耗,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优势。从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培养主体来说,相关高校需要与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区域管理部门、行业优秀数字出版类企业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紧密集合,在不断交互作用下,产教融合最终形成一种个体独立、相互支持、跨界发展的三螺旋协同创新结构。[3]打破各方边界和界限,不断融合内外部资源、提供机遇共同培养优质专业人才,并进而形成人才反哺,推动数字出版相关企业、行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各方在数字出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均扮演着培养主体的角色。为了把握培养目标与方向,相关各方应针对行业与市场发展需要,面向技术发展趋势与热点,做好正确的培养方案,最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计划。

其次,实践学习的工作场景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更贴近工作岗位,促进大学生向“职业人”的社会角色转变,按照工作岗位角色的需要进行实战综合性学习与锻炼,从而适应职场工作环境。因此,在数字出版学习过程中,需要打破常规的理论为主操作为辅的学习模式,将包括电子书制作、网页交互设计、动画设计、视频拍摄在内的各类数字出版常见项目,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网络环境,以实际工作要求标准创设情境教学环境,通过边学边实践完成项目操作,达到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工作场景化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式教学形态,而是让学生在校内老师与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探索性学习与互动学习交流,从而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创设工作场景时,需要注意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对应,并且符合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在指导示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完成项目所需的内容与方法——从“引”到“扶”,让学生自己学习并动手,发现问题后通过指导示范使学生从“不会”到“会”,逐步达到工作技能要求,在不断实践的项目中完善自身专业能力。

人才社会化培养模式满足了数字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现代出版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数字出版专业向多技术综合应用的发展规划趋势,相较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体现出以下优势:

第一,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聘请校外企业导师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受外聘待遇不高、社会荣誉感不足、企业支持不力等因素影响,兼职教师队伍中真正优秀的技术专家数量始终未达到理想状态。通过建立人才社会化培养机制,推动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人才供给两端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及专家人才参与人才培养的意愿,有效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并通过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应用或编写最新的技术培训教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把更多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高校育人资源,吸纳更多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共建实训基地、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形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合力。

第二,提高了专业技能的学习效果。人才社会化培养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数字出版工作涉及信息处理、内容采编、动画设计、拍摄剪辑、融媒发布等各环节,需要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上紧密结合,按照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技能需要学习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形成教学顺序。此外,增强职业意识,提升专业认可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在开设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持续邀请企业精英、杰出校友等优秀代表向学生介绍奋斗经历、市场形势等,加深学生对就业前景和成长目标的认识,促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了解并时刻关注数字出版行業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尽早确定职业方向与目标并为之努力。

第三,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创新。如何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下,创造并保持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是数字出版专业院校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亦需要创新。在数字出版领域,新技术、新形态更新换代加速,创新能力与创新速度成为专业人才培养制胜的关键,高校受限于师资编制与财政投入,完全依赖自身资源开展创新的“封闭式”模式已经过时,必须善于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创新通过社会化合作开发、联盟、众包等方式开展跨界知识、资源集聚,准确把握和实现融媒体时代下出版业从单一纸质书出版转型到电子书、有声书、视频、动漫、微电影、影视等多种媒体呈现所带动的生产流程多领域扩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学习要求,进而提高人才培养创新绩效。

四、人才社会化培养的实践路径

不论从当前数字出版人才要求还是产教融合政策导向来看,人才社会化培养模式已不再是产业人才发展路径中起辅助作用的“补充项”,多元化结构的培养主体、以专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与资源配置代表了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积极应对数字出版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深刻变革,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竞争力。

(一)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

要实现人才社会化培养,必须要做好“高校—政府—产业”融合模式的顶层设计,需要重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愿景构建。针对区域经济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抓住突破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构建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愿景与各级目标。二是合作理念构建。根据政府、企业、高校合作各方对教育价值认同的理想追求,构建既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又能体现切合实际的、可实现可操作的合作思路,主动适应区域数字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三是出台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企业利益保障、校企合作运行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从经费支持、发展引导、平台搭建、管理制度等方面统筹兼顾,全方位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优秀数字出版专业人才。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离不开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尤其对于数字出版人才来说,政府、企业、高校各自调动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及数字技术应用将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在人才社会化培养模式下,各方需要加强规划与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实现协同创新。从政府来说,需要大力支持研发数字出版高新技术,规划布局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组织实施数字技术产业化专项工程等;对企业来说,需要及时将合适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训内容,配合高校编写特色实训教材,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导师及共建实训学习基地等;对高校来说,要给予社会化培养项目更大的资源配置权和发展空间,使资金、无形资产、人力资产、信息技术资产等向优质项目、优质人才聚集。

(三)基于需求导向准确制订培养方案

为适应网络和数字技术以及现代出版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产业需求导向,注重跨界交叉融合,着力寻求产业人才需求增长点,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导和推进学科专业设置,准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经对数字出版企业2020年网络招聘数据进行不完全统计,新媒体内容编辑(22.6%)、网页设计制作(17.3%)、销售服务(15.6%)、图像编辑处理(12.6%)、音视频制作(10.4%)占据招聘岗位前五名。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培养各方需要共同确认以上重点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并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在系统综合学习基础上,依据学生个性兴趣及学情基础,对部分能力进行重点学习培养,从而构建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

(四)战略扶持

能否站上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决定着区域与出版业发展的成效。深圳、杭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始终能在数字产业变革的最前沿捕捉机会,并得益于对专业人才的大量培养。在新一轮数字产业发展变革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需求愈发强烈,人才社会化培养模式下的各方需要顺应产业趋势,开放更多产业链应用场景,发挥“数字化+”效应,奋力抢占产业制高点,瞄准培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产业项目与人才,组建产业共同体,实现政府引导下的产业抢先布局且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搭建优质项目孵化平台并引导银行机构和创投机构进行对接,实现优秀专业人才群体跃进,不断积累产业突破的能量。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这为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方向与思路。人才社会化培养以其更为开放、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出版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特点,促进了数字出版向综合性、多科性的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发展新格局,并以此推进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工作,为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注释:

[1]张大伟.数字出版即全媒体出版论——对“数字出版”概念生成语境的一种分析[J].新闻大学,2010(01):113-120.

[2]刘杨,林春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困境与法律保障[J].当代职业教育,2019(02):17-22.

[3]张秀萍,黄晓颖.三螺旋理论:传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范式[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6.

(作者:朱军,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教研室主任,《高等职业学校数字出版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专家组成员;张文忠,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主任、教授,《高等职业学校数字出版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专家组组长)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