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策划赋予传统媒体新动力

2021-02-27曹梦南

新闻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

曹梦南

【摘    要】进入全媒体时代,传媒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但制胜关键还是内容。专题策划作为传统媒体以“内容为王”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手段,对新闻深度挖掘、内容厚度积淀,突破发展桎梏、发挥原有优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专题策划的特点入手,剖析专题策划在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专题策划;传统媒体;内容创作

近年来,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传统媒体遭遇生存危机,越来越多声音质疑其发展和存在的持久性。面对发展困境,众多传统媒体审视环境,针对新媒体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不断提高新闻产品的信度,打磨新闻产品的美誉度,盯准市场需求的空缺处持续下“猛药”,推动新闻产品走专题化、精品化、专业化、品牌化之路。

专题策划作为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是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在融媒体环境下,实施专题策划,利用专题策划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上的短板,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一、聚力四大要素,提升专题策划的吸引力

随着传媒环境的变化,专题策划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满足人们对于一项工作、一个事件等在广度与深度上的需求,专题策划需要在立意深、专题精、题材广、语言活等方面加以探索,换言之,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专题策划才能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立意要深。立意深度,是判断专题策划质量的重要标志,体现的是整个报道的“灵魂”。好的立意,体现宏观视野,凸显思想深度,能让专题变得“高大上”,使报道速度快读者一步、报道深度深读者一寸。快,就是需要媒体有超于常人的洞察力,能在读者之前预见事件。先人一步,除了更好地对接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在于引导读者,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深读者一寸,即思考要比读者更为深刻,引导读者能在报道中深刻理解、吃透精神、掌握实质、获得启发,体现媒体价值。2020年11月16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11月25日,《浙江日报》率先推出12版的“法治杭州”专刊,全面报道杭州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策划主题高屋建瓴、思维超前,起到凝聚人心、形成力量,提振精气神的作用。

专题要精。专题策划切口要小,挖掘要深,切忌贪大求全。围绕一个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报道,层层深入、层层剖析,扩大传播效果。形式要新,从标题制作、结构设置、版面设计到内容都要精心策划。如《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专题新闻特刊,聚焦浙江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浙江农村的变化。主题要专,专题策划不是要把所有事件一网打尽,而要聚焦于一点,将一事说尽。如《吉林日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推出16个版的特刊“国贫县脱贫记”专题报道,聚焦脱贫攻坚第一现场,以沉浸式、立体化的报道,浓墨重彩、亮点纷呈地展示了吉林省几年来戮力同心、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动人故事。从面到点,再以点带面,铺陈出一幅情景交融的吉林山乡巨变画卷。

题材要广。专题策划,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新闻策划,在于它所包含题材的广度。在保证策划主体不变、报道主题不变的基础上,内容力求要足,看点要多。策劃者要想他人之未想,另辟蹊径找到新角度,才能成就高质量的专题策划。如《河南日报》推出的《决战中原——奋斗出彩,梦圆小康的河南实践》特刊,连续多期用几十个版面,全面展现河南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奋斗实践,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了多角度、立体式、纵深化的报道格局。

语言要活。专题报道版面多、分量重,语言切忌枯燥乏味,要鲜活有趣味,才能吸引读者。要敢于运用文学性的叙述手法,用诗意语言、引经据典、乡村俚语,根据内容调整语言风格,将专题报道散文化、诗意化、故事化,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如《浙江日报》专题“瞧,不一样的乡村——本报记者新春回乡记”中的一篇文章《阡陌间,是焕然一新的外婆家》,文章开头:“新春拜年,还未到外婆家,先因为路边的仿古长廊惊诧了一瞬,后又因为村口的徽派建筑惊喜了一下。白墙黑瓦,彩色墙绘,搭配着旁边连绵的农田、奔涌而过的申嘉湖航道,几月未见,这个位于浙北平原的小村庄已经有了不一样的面貌。”[2]标题中的“外婆”让人倍感亲切,也暗合专题的“回乡”主题。文中从“惊诧”到“惊喜”反映出了乡村变化,而后对故乡现状的描摹,不过百字,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记者对于乡村变化的惊喜之情。

二、借力媒介融合,提升专题策划的战斗力

媒介融合是由新媒体及其他相关因素所促成的媒介间在诸多方面的相交融的状态。[3]借力媒介融合,可以提升专题策划的战斗力。

善于借力,同步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时间层面上是新和旧,但是在策划层面上都是传播工具。传统媒体的专题策划,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为专题策划前期预热、造足声势。实施过程中,传统媒体要及时跟进社会发展动向,明察事件发展走向,并运用新媒体思维,及时为内容策划注入新动能。2018年,《吉林日报》开设“彩练新闻”客户端,采编队伍全面“转场”投入新媒体报道中,形成“一支队伍,两个平台”的传播格局。与此同时,“彩练新闻”利用专题策划的内容优势,加强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同步策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做到网上网下步调一致,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广专题策划的深度内容,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2020年,《吉林日报》 推出“美丽乡村”专刊报道,为推进报道的二次传播,扩大传播效果,《吉林日报》将版面内容集合形成新媒体产品,打通报业集团纸媒和网媒资源,将传统媒体内容资源优势和新媒体及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相结合,实现了全媒体联动、全介质传播,可视化呈现,并通过吉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短视频平台等多平台和多渠道同步转发,形成舆论聚焦,产生“刷屏之效”。

同舟共济,打通屏障。打磨内容是媒体工作的重点,但是面对同一新闻事件,重复采编,浪费人力、物力和有限资源。全媒体时代,内容共享是节约采编资源,提升竞争力的一条路子。着力构建区域内媒体协作云平台,推动区域内媒体联动,通过重大主题宣传一体策划、协作采访、内容共享,从而实现资源通融、利益共融。如《吉林日报》的脱贫攻坚专题报道、“驻村第一书记”栏目、“全面小康生活”专题,记者在采访报道中相互合作、信息共享,畅通发布平台,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视角、不同呈现,形成全方位、多层级、多角度的新闻传播环境,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国贫县脱贫记”专题报道中,《吉林日报》与省内多家党报共同发声,营造出鼓舞人心的宣传氛围。版面配以直播活动二维码,扫码即可回放记者的现场直播报道,使报道可看、可听、可感,沉浸式、立体化展现全省脱贫攻坚第一现场。

三、发力反馈互评,提升专题策划的竞争力

注重读者反馈。传统媒体由于受媒介的制约,长期呈现“封闭式”发展,无法及时收集读者的使用感受,靠以往经验来推测用户需求,使得传统媒体呈现“我说你听”的传播状态。但是,优秀的媒体一定是将自身优势和读者需求紧密连接起来的。因此,读者反馈对于专题策划者来说尤为重要。培养媒体从业者的接受读者反馈意识,对每篇专题报道后续跟进,搜集读者在选题、内容、版面设计和表现形式上的反馈,并及时总结,扬长避短。利用传统媒体稳定的信息源和专业采编团队,探求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编辑和记者们要俯下身、沉下心,深入挖掘基层实践的源头活水,对接百姓需求、创作出有现实意义的好内容。

改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方式有利于策划者和采编人员全方位了解策划专题的优点和不足。同行互评,吸引媒体从业者从专业角度对策划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交叉互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评,传统媒体因为发展时间长,已经形成一套相對固定的策划采编流程和策划理念。新时代下,众多传统媒体要紧扣发展脉搏,与时俱进提升策划能力,策划相关主题。因此,采用与时代相伴而生的新媒体视角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定能策划出反映时代发展的新闻专题。而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能从舆论导向、策划水平、内容质量等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助力新媒体提高采编质量。相互把脉、相互提升,融合发展,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新闻服务。

结语

“内容”是媒体的生存根本,也是传统媒体逆势而起的制胜手段。专题策划作为传统媒体的王牌,是其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抓手。传统媒体要注重专题策划,立足原创内容,找准自身定位,创作出有深度、有厚度、有思想、有质感的内容,使新闻精品化、品牌化,走出一条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的新路子。■

注释: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沈晶晶.阡陌间,是焕然一新的外婆家[N].浙江日报,2018-2-27(11).

[3] 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11):92-99.

(作者单位:吉林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变
传统媒体做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面临的困境及合理化解决措施
传统媒体的融媒转型策略分析
传统媒体仍是一座富矿(焦点话题)
面对中央期许,传统媒体怎么办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