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与启示:澳大利亚身体素养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评价实施路径

2021-02-24李世豪束景丹李甜甜闫金

山东体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澳大利亚体育教学

李世豪 束景丹 李甜甜 闫金

摘 要:身体素养是一种伴随人类终身的能力,与听、说、读、写等能力相媲美,然而,目前对于身体素养还没有“完美”和“一劳永逸”的测量工具。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澳大利亚身体素养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决策的过程进行解读和研究,结果显示:澳大利亚身体素养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具有本土化,极具特色化,因地制宜,注重整体与个体的拆分,更容易与身体素养相协调。对我国学生身体素养评价的启示:针对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构建对应的身体素养评价标准,引导儿童青少年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为核心发展身体素养学与教;在球类游戏运动中构建身体素养的整体评价;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身体素养发展环境。

关键词:身体素养;澳大利亚;体育教学;儿童青少年;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6-0064-09

Interpre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evaluation of Australian physical qual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LI Shihao1, SHU Jingdan1, LI Tiantian2, YAN Jin3

(1.Dept. of P.E. and Ar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D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Spor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2470, Henan, China; 3. Priority Research Centre in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2308, Australia)

Abstract:Physical literacy is a lifelong ability that accompanies human beings. It is comparable to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However, there is no "perfect" and "one-time-for-all" measurement tool for physical literacy.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logical reasoning,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interpret and study the process of Australian physical literacy in the evalu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ustralian physical literacy is localized and uniqu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process. It is easier to harmonize with physical literacy by focusing on the separation of the whole and the individual by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of Chinese students: construct corresponding physical literacy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t different ages, guid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o develop basic motor skills and basic motor skills; develop physical literacy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improving students' enthusiasm;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literacy is in the game ball sports; to create a good physical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

Key words:physical literacy; Australia; physical educati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valuation methods

收稿日期:2021-02-16

作者簡介:李世豪(1995- ),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讯作者:闫 金(1991- ),男,北京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

近些年,身体素养这一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接受并积极地在儿童青少年这一群体推广,并将这一理念快速融入中小学健康与体育课程中。赵海波等人研究指出,身体素养(Physical Literacy,PL)是指个体重视终身参与体育活动所需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知识和作为有效发展个体的运动技能、技巧并维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协作,从而真正领会和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方法,进而给予个体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能力和必要技能,并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终极目标和使命。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颁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构建科学的身体素养评价体系,评价体系需要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体质健康”“运动技能”等等。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又提出了新要求,文件提出要通过教育来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养,让他们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在高度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考核,并开始大力推行“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希望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达标率。尽管各学校已经认识到了身体素养标准建设的重要性,但是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甚至对于PL翻译也存在不同意见,如任海、施艺涛等认为,PL应该是身体素养,陈思同、阳艺武等人则持不同意见,认为PL是体育素养。

当前国际学者对身体素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其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行为、心理和社会结果,同时如何对身体素养进行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迄今为止,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都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定义身体素养的构建。Edwards等人在最近的一篇文献中建议,研究人员应在采用任何测量评价方法之前,事先阐明他们的哲学理论和他们对身体素养的定义。

纵观世界身体素养发展,英国学者Whitehead早在1993年就提出这一概念,随即成为西方国家体育教学所关注的重点。加拿大于2008年率先对身体素养的测评进行研究,随后在2014年出版了《加拿大体育素养测评标准》,并在中小学开始践行。在随后的几年内,美国、英国、新西兰、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研制和出台相关身体素养标准,并逐步推广开来。澳大利亚则在2017年推出了极具本地化的《澳大利亚身体素养标准》,其目的是为澳大利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提升身体素养,为发展终身体育以及体育教学评价提供清晰的路径和指南。我国学者胡小清指出,《澳大利亚体育素养标准》优势在于“指标体系贯通性、能力进阶适切性和实践操作应用性等特征”,更加说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立足本土的特性。

因此,本研究在过往关于澳大利亚身体素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定义身体素养的方法,为健康与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评价身体素养的指南(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ASC, 2017)。同时,本研究通过阐释澳大利亚体育素养在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价实施路径,旨在为我国中小学健康与体育课程的评价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身体素养评价体系,为早日实现我国儿童青少年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宏伟愿景提供助力。

1 澳大利亚对身体素养的定义

Keegan等学者从4个层面对身体素养进行了界定:核心——身体素养是终身性、系统性学习成果,从运动和体育活动中获得,又运用到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综合——身体素养反映出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交能力方面的持续变化;重要——身体素养在帮助我们通过体育活动过上健康又充实的生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愿景——一个有身体素养的人终其一生都能凭借自身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交能力去支持健身运动。

因此,有必要对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交学习领域进行评估。在Keegan等学者进行的同一个研究中,这些广泛的学习领域转化为能够测量并且独立的元素,好比不同化学元素组合成化合物和混合物。为了支持这个模式,我们需要一个能够适用于这4个学习领域(元素)的学习分类法。有研究发现,观察学习结果结构分类法(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SOLO)的结构具有高度相关性,由于该模式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已得到相关学者和专家采用。SOLO是澳大利亚学者彼格斯(Biggs)、科利斯(Collis)以及科研团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根据数学、外语、地理等学科的可观察学习结果而提炼出的结构分类法,其理论依据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准确地说,SOLO分类法将复杂的学习过程进行分类,与环境无关。首先,个体学习给定任务的一個方面(单结构),然后学习不相关的几个方面(多结构)。接下来,学生们学习如何将它们整合成一个整体(相关联),最后,学生学习将这个整体推广到新技能的实际应用中。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ASC)项目2017年确定了32个身体素养要素,并且这些要素可以在4个离散学习领域用观察学习成果分类结构(SOLO)来解释(图1)。

2 身体素养的评价方法

Green等人指出了身体素养的评价极具挑战性,即创造一种明显符合身体素养概念所有要素的评价形式。本质上来讲,测量学习领域和身体素养元素组合有许多适合的选择,然而,在决定使用哪种测量方法以及为什么使用这种方法时,体育教师和研究人员几乎没有得到相关指导。此外,本研究提出了一份针对学校体育课身体素养评价决策指南(依据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定义而来),目的是概述需要考量的关键事宜,从而帮助决定使用哪种评价方法。同样,以前针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水平的评价指南的目的,不是提供使用具体哪种仪器去测量身体活动和/或久坐行为,而是指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据他们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还应该注意到,体育从业人员采用的评价和测量方法几乎都体现出了身体素养的重要元素,但却没有抓住全部的元素。该研究提出并不是因为现行方法有上述缺陷就全盘否定它们,而是鼓励体育教师反思、定位和评估他们测量身体素养的方法。对于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养测试不是要问“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充分量化了身体素养”,而是问“每种测量方法如何才能与身体素养方法相协调,并在其中发挥作用”。

对任何特定人群来说,使用可靠、有效和值得信赖的身体素养测量方法很重要。然而,即使某种措施有最科学的证据证明其可靠且有效,也需要经过深度考量方可使用。根据Hardy等人的说法,这些深度考量包括数据收集的目的和相关人口的年龄等方面。因此,没有“完美”和“一劳永逸”的测量工具,只有环境和资源允许的条件下最可靠最有效的测量工具。还有学者指出,通过全面、客观测量身体素养提升体育的重要性,既加强了体育评价的合理性,改善体育课程检测与评估手段,又提供了重要监测证据,帮助决策者合理分配资源。众多学者和体育教学专家一致认为,体育教育是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研究通过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提供的身体素养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3个典型案例,具體论述其评价的决策过程。

场景范例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注意到,小学女生(5~8岁)不愿意参加球类技巧活动。

教师想更多地了解女孩对于其身体的自我概念。研究表明,个人生理自我概念由其对自身外貌、健康、体力和感知力的认知构成。因此,心理和生理息息相关。心理关乎情绪、感觉和态度,而生理关乎体能、运动技能、健康与技能相关的健身活动、技巧和心理活动技能。因此,此范例提供了一个如何在一定情形下,将这些元素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模板。以下9个步骤可见图2。

步骤1:在更广泛的心理和生理层面确定出重要的元素。教师们对学生的能力知觉很感兴趣,其实没有所谓的“能力知觉”元素,因此,在这里必须根据澳大利亚身体素养模型中的元素,构建要寻找的架构(参见图1)。为此,可将心理层面的“信心”元素与生理层面的“对象操纵”元素结合,以表示“对象操纵能力”。

步骤2:确定教师的兴趣点。教师对学生如何认知自身投、接球能力很感兴趣。

步骤3:确定教学场地。本场景的场地为平地。

步骤4:确定评价目的。本场景中,教师关注的是小学女生对自身“对象操纵能力”的认知是否得到改善。因此,评价目的可认为是在课程中理解少数学习者。

步骤5:确定目标年龄/发育阶段群体。本场景是小学学龄儿童。

步骤6:确定适用的SOLO水平。在本场景中,重点是去了解哪些小学女生在单结构层次,而哪些小学女生不在单结构层次。

步骤7:确定合适的测量/评价方法。由于人们无法客观评价自身“自我认知”能力,因此要凸显主观感受的测量。此外,下一个决定是要考虑女孩是应该使用日记还是日志,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或完成调查。考虑年龄当下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可能的识字水平,体育教师应该先突出显示“访谈”,然后突出“图画”。

步骤8:考虑参与人数是否适用所采用的方法。本场景对班里近一半学生做简短访谈,在时间上是可以接受的。

步骤9:该案例的成本不仅需要小学生自行完成问卷调查,还要考虑对其进行访谈所需的时间。

场景范例2:中学体育教师发现学生在篮球教学中参与动机不足的问题。

根据目前的情景来看,动机融合了心理和认知两个维度。心理与情绪、感觉和态度有关。认知涉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和理解,包括问题的解决和决策、对规则和策略的意识、对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对反馈和反思的处理。以下9个步骤可见图3。

步骤1:确定心理(即动机)和认知(即目的和推理)领域的重要元素。

步骤2:确定教师的兴趣点。例如,教师通过观察某些学生是否努力、是否遵守指令,会重点关注学生们在课程期间的参与和努力情况。

步骤3:确定场景。在本范例中,该场景是平地。

步骤4:确定目的。在本范例中,教师担心一些学生失去了参与课堂训练的动力,据此,可以认定为是个人/学校/班级评价。

步骤5:确定该班级的目标年龄/发育群体。此案中是青少年。

步骤6:确定兴趣的SOLO水平。本范例格外关注将学生从多结构转向关联结构,或者延伸出的抽象结构。

步骤7:确定出目前可用测量/评价的方法中最合适的一种。例如,动机不能直接测量,必须通过行为推断或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来评估,每种都可以细分为定量(例如评价量表、心理测量检验)或定性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对行为、情感、态度和思想进行描述)。本案例可能会用一位善于反思、比较民主、对学生的观点感兴趣的教师。此教师也必须考虑要采用何种方法,是让学生写日记或日志还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或填写问卷。如果教师希望能够全方位逐渐了解学生的动机,那么日记或日志可能更合适。如果有研究小组和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展开更为详细深入的研究,例如采用调查问卷更适合,如《运动动机量表》,该量表已经在平均年龄为18岁的运动员群体中证实有效,以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为理论基础,评价情境内在和外在动机以及与体育相关动机。在理解动机可能因不同的活动/目的而有所不同的前提下,这样的问卷适合肩负某种特定任务或活动的教师。

步骤8:考虑参与者(班级)的人数是否适用目前选定的方法。

步骤9:考虑实施成本。在本范例中,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是可行的也是负担得起的。如果评分会存在问题,那么进行引导性访谈或者对话可能会更合适。

场景范例3:高中体育教师希望学生对“侵入式”游戏(Invasion game)有更深入的理解。篮球、足球、手球和水球等“侵入式”运动的主要目标是防守主队领地的同时,想方设法穿越对手领地并得分。本场景范例学习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技战术的认知能力,由于教师会观察学生是否表现出将战术认知技能与身体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也涉及身体技能学习。

重点元素是战术(认知能力)以及平地运动和对象操控能力(两者都属身体技能),当这些重点元素相结合共同表现出来时,可以描述为:(a)战术运动(例如寻找空间、摆脱防守者或盯人防守进攻者);(b)战术对象操控(例如空中传球,改变进攻重点或防止对手进攻);(c)动作操控(例如带球跑或移动时踢/投球);(d)这三者的结合(例如利用自身和球的移动来操控对方的防守,或者针对对方的打法做出反应,防止他们得分并将球赢回来)。在这种对于战术的综合运用中,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识破对方战术并做出决定的能力。测量/评价的场地是在地面上,目标是班级层面。年龄/发育阶段群体是高中学生,SOLO水平是习得和积累。

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游戏质量评定法”(GPAI)这一工具来进行客观的评价,要求教师针对“侵入式”游戏的复杂性,直接观察每位学生(或班级中学生样本)的表现。考虑到观察重点是战术决策的执行力、比赛表现力(技战术配合等),而不仅仅是比赛结果,因此,需要制定预设的标准,以获取与学生做出决策意图相关的证据。

3 启示

众所周知,身体素养将身体活动概括为两大类: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包括跑、跳、投、接、踢、击、游泳、滑动、平衡、灵敏、协调、节奏;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sport skills),即基本动作技能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小学阶段(12岁前)是发展基本動作技能的最佳窗口期,一旦错过,难以补救,中学阶段则多注重基本运动技能。身体素养的情感、认知、社会等其他维度培养与测量也因之在小学和中学有所不同。

以上这3个场景涉及了小学、中学以及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很明显,并不存在一种“理想”的测量方法,然而,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就如何评价身体素养以及如何让这种评价适用更广泛的范畴作出明智决定。在这些范例中,教师自己的评价要求比试图忠实地依据一个复杂的结构来测量更重要、更有意义。此外,以上3个场景的评价方法清楚地表明,如果选择测量身体素养中单独一个方面,很可能会遗漏其他重要方面,因此决策者需要权衡这种妥协或损失是否必要/是否可以接受。而有一点必须纳入考虑范围,那就是这些测量工具的实施方式。因此,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气氛围以及所使用的教学法是未来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上述3个场景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3.1 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为核心,发展身体素养学与教

在第一个小学体育教学案例中,教师发现,小学女生(5~8岁)缺乏参与球类技巧活动的动机。因此,要着重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情感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作出适宜的评价。例如,要根据小学学龄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尤其是孩子的年龄和可能的识字水平和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在这一场景中有必要凸显“主观”选项。体育教师要考虑是让女孩写日记,还是对她们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或问卷调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可能的识字水平,教师应多采用“访谈”及“图画”的表述方式去更好地了解小学学龄儿童的自我感知。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发多样的评价工具,强调不同类型评价相结合,学生应清楚地了解他们将如何被评估。

根据上述情景,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可采取针对性、有效性评价和鼓励,多采用访谈和形象化的表达进行沟通,以激发他们对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如“好”“你很棒”“你能行”此类的激励性语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方向不对”之类的评价性话术;“好,下面……”的过渡性语言。有效性语言评价,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知道自己学习技术动作掌握的程度、学习态度、练习情况、合作效果、课堂表现等,并知道接下来应该怎样做,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在体育教育中,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起其他学科教学,我国体育教学还应具有竞争性的特征,能够通过具有竞争性的比赛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进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增加有氧运动、游戏运动内容的比例,并将身体素质提升融入上述体育运动中,通过这种方式,一改传统体育锻炼的枯燥、乏味现象,使之变得鲜活、生动。另外,在时代的发展下,也诞生了多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锻炼、发现式体育教学、音乐教学法等等,将之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趣味元素的渗透让学生在游戏、玩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中的体育内容,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深受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儿童这一群体。

在第二个案例中(中学体育教师发现学生在篮球教学中参与动机不足的问题),对象由小学生换成了中学生,相同的都是对参与球类运动的动机不足。这一阶段最大的区别在于初中处于一个由基本动作技能向基本运动技能转变的重要阶段。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案例中可以总结出,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加强与中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建立和谐愉快的体育课堂气氛。同时,要鼓励样本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教学设计,给予其对体育课教学设计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以促进其在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中获得身体体验及心理体验的满足。此案例提示我们,体育教师除了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以外,还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因此,我国在体育教学(教师)/学习(学生)互动中都需要以积极性为核心。为了使学生(参与者)充分发展身体素养,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进步和成功潜力充满信心。即使从表面上看学生暂时失去了积极性,但所有教学环节仍须具备积极影响,要反应敏捷并且积极主动,要突出为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下一步骤。积极性是培养身体素养的关键,因此在选择教学时需要成为核心驱动力。此外,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需培养自信、自尊和自重。无论这些因素的哪一种受到影响,都可能会打消积极性、破坏参与度,从而无法建立或提高身体素养。

3.2 构建身体素养在球类运动中的整体评价

上述3个案例都是以球类运动开展讨论的,尤其第三个案例更为明显(高中体育教师希望学生对“侵入式”游戏(有更深入的理解)。球类运动作为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的项目,受到了大中小学生的热烈追捧。有研究表明,球类运动更有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参与的体育项目。除此之外,游戏为主导(Game-based Approach)的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执行功能、基本运动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比赛中的决策能力。例如,学生在球类运动竞赛或游戏中“作适当抉择”与“运动技能执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球类运动的认知与对球类运动竞赛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及沟通能力。球类运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最喜爱的运动,并且体现出了其具有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发展儿童对球性的掌握,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动作技能,而在中学阶段则是重点突出基本运动技能(初中)以及各种技战术组合运动(高中)。渐进性则表明,小学阶段应该重点开发体育游戏,以此来激发和提高小学生参与球类运动的动机,满足其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需要。而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要因地制宜,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该阶段的不同年龄段群体,循序渐进地发展球类运动技能和技战术能力。

根据上述案例可以得出,我国学校体育在发展球类运动中,还需让学生通过合作来掌握技巧的应用方式,掌握战术、战略的使用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使学生在后续实践中知道类似情境的处理方式,在取得胜利后可以产生满满的成就感。为了满足学生发展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与交流来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复杂、难度较高的问题后,学生之间可通过对话、提问、讨论、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学生的评价,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项表现,而不是单一依靠比赛结果来进行评估,还要将学生在比赛中的执行力、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进行讨论、分析,将个人比赛表现积极性纳入其中,在评价上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提高其综合能力。球类运动的整体性评价作为身体素养重要的践行手段,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技战术特点,充分理解“比赛不止于输赢”的道理。将每一位学生的精准“画像”更加立体地表现出来,为他们今后的身体素养之旅明确道路,从而不断精进、完善而发展自我,实现个人身体素养的高效呈现,也使得身体素养的评价和完善更符合身体素养哲学内涵。

综上所述,以上3个案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都是以球类运动为发展契机,展示不同年级阶段身体素养评价的差异与不同,为我国体育教学中身体素养的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身体素养作为伴其一生的“旅程”,很好地契合终身体育这一概念。澳大利亚体育委员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具有独特性的体育“旅程”,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自身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提高整体身体素养的评价。

3.3 优势和不足

澳大利亚身体素养框架在运用SOLO分类法进行结构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使用了“元素”和“复合物”来比喻不同的运动和属性。Edwards等学者讨论了用广义方法(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来理解身体素养这个概念,这通常会影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从理想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身体素养是整体的(即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它们从整体上讲才有意义),因此,在理想的情况下,身体素养中的各方面不应相互割裂。然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体育教师常常会遗漏一些测量元素,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缺乏整体性或与整体观点不一致。相反,实用方法论者主张能与最佳实践和证据相关联的测试很重要。在承认身体素养整体性的同时,要认识到可能无法通过衡量其构成要素来整体评价身体素养,而且应该引导体育教师认识到这一局限。尽管如此,依然可以据此确定在身体素养评价中有重要影响的“元素”,因此,在今后任何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中,这些要素越多,所形成的身体素养特征就越完整。

3.4 展望

发展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是“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身体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阶段。考虑到我国目前未有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政策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评价标准,因此,科研工作者需要在了解身体素养哲学内涵的情况下,设计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身体素养评价标准及指南,尤其要考虑到身处偏远地区、经济文化尚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不断完善其评价标准。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学情和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球类运动项目评价方式。

4 结语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运用健康和体育方面的政策和评价标准,力求促使儿童更加健康,更有参与运动的能力和自我管控力,能过上健康和充实的生活。这些政策文件指导人们不仅强调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对比赛胜利的渴望,而且要利用体育和运动来养成健康的习惯、技能和信念,包括安全使用设备、道德规范以及与社区的联系等。这些愿景与ASC的方法中对身体素养的“愿望”定义相一致。本研究认为,对身体素养的评价在学校体育教育之外也很重要,我们应该在更广泛的教育、体育、娱乐和健康领域中考虑这一点。对身体素养的适当评价,将有助于调查身体素养的水平在不同文化与亚群中的身体素养水平是否不同,如果的确存在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此类不平等现象。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诸如如何收集、整理和共享数据等新挑战。

参考文献:

[1]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等.美国体育素养战略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9,26(2):96-104.

[2]赵海波,周爱国.加拿大不同身体素养测评体系分析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2):18-25.

[3]韩改玲,朱春山,崔洁,等.澳大利亚通用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及启示[J].体育学刊,2020,27(4):111-116.

[4]CAIRNEY J, DUDLEY D, KWAN M, et al. Physical literacy,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Toward an evidence-informed conceptual model[J]. Sports Medicine,2019,49(3):371-383.

[5]胡小清,唐炎.《澳大利亚体育素养标准》的框架体系、特征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7):50-58+68.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21-01-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7]陳曙,王健.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5):13-22.

[8]任海.身體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J].体育科学,2018,38(3):3-11.

[9]施艺涛,崔华,解有毅.身体素养哲学基础、概念界定和评测体系的系统评价[J].体育科学,2019,39(8):3-11.

[10]陈思同,刘阳,唐炎,等.对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理解——基于对Physical Literacy的解读[J].体育科学,2017,37(6):41-51.

[11]阳艺武.Physical Literacy:内涵解读、中外对比及教学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4):73-78.

[12]TREMBLAY M S, BARNES J D, GONZLEZ S A, et al. Global matrix 2.0: report card grades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children and youth comparing 38 countries[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2016,13(s2):S343-S366.

[13]TREMBLAY M S. Major initiatives related to childhood obesity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in Canada: the year in review[J].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2,103(3):164-169.

[14]EDWARDS L C, BRYANT A S, Keegan R J, et al. Definitions, foundations and associations of physical literacy: a systematic review[J]. Sports medicine,2017,47(1):113-126.

[15]Sport for Life Canadian. Play tools[EB/OL].[2019-07-57-22].http://physicalliteracy.ca/education-training/play-tools.

[16]The Aspen Institute. Physical 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EB/OL].[2019-07-22]. https://www. shapeamerica. org/ uploads/pdfs/PhysicalLiteracy_AspenInstitute-FINAL.pdf.

[17]Youth Sport Trust.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Literacy Framework[EB/OL].[2019-07-22].http://www. afpe.org.uk/physical education/primary-school-physical-literacy-framework/.

[18]Sport New Zealand. Physical literacy approach[EB/OL]. [2019-07-22]. https://sportnz.org.nz/about-us/who-we-are/what-were-working-towards/physical-literacy-approach/.

[19]DOWENS T,DALZIELL T,FRENCH J.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otland;BMT(Better Movers and Thinkers) and physical literacy[J].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13,2013(65):306-311.

[20]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Draft Australian Physical Literacy Standard[EB/OL].[2019-07-22]. https://www. sportaus.gov.au/physical_literacy.

[21]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2017). Physical literacy: Informing a definition for Australia[OL].Retrieved fromhttps://research-management.mq.edu.au/ws/portalfiles/portal/83466511/72163431.pdfa.

[22]SHEARER C, GOSS H R, EDWARDS L C, et al. How is physical literacy defined? A contemporary update[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8,37(3):237-245.

[23]KEEGAN R J,BARNETT L M,DUDLEY D A,et al.Defining physical literacy for application in Australia: a modified Delphi method[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9,38(2):105-118.

[24]ARENDS D, KILCHER A.Teaching for student learning: Becoming an accomplished teacher[M].Routledge,2010.

[25]BIGGS J B, COLLIS K 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The SOLO taxonomy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M]. Academic Press,2014.

[26]DUDLEY D, GOODYEAR V, BAXTER D. Quality and health-optimizing physical education: Using assessment at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 nexus[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016,35(4):324-336.

[27]彼格斯, J. B.,科利斯,等. 学习质量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8]GREEN N R, ROBERTS W M, SHEEHAN D, et al. Charting physical literacy journeys within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s[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018, 37(3): 272-279.

[29]HARDY L L, HILLS A P, TIMPERIO A, et al. A hitchhiker's guide to assessing sedentary behaviour among young people:deciding what method to use[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13,16(1):28-35.

[30]PELLETIER L G, TUSON K M, FORTIER M S, et al. 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motivation in sports: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 (SMS)[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5,17(1):35-53.

[31]DECI E L.Promot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M]//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Mental Retardation.Academic Press,2004:1-29.

[32]FOX K R,CORBIN C B.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Dev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989, 11(4): 408-430.

[33]KEEGAN R J, BARNETT L M, DUDLEY D A, et al. Defining physical literacy for application in Australia: a modified Delphi method[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9,38(2):105-118.

[34]張强峰.加拿大身体素养测评演变的解析与启示[J].体育科学,2020,40(8):41-48.

[35]邵伟德,齐静,李启迪.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可行性与建构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8):58-66.

[36]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40(12):51-58.

[37]EATHER N, JONES B, MILLER A, et al.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a coach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coaching practices in junior football (soccer): the “MASTER” pilot study[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20,38(11/12):1441-1453.

[38]闫金,崔腾宇,梁超梅,等.澳大利亚MASTER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的特征以及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20,42(5):6-11.

[39]韩贝宁,马婧宇,梁青.中学体育教师服务型领导行为与中学生体育锻炼满意感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有调节作用的中介变量模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6):529-537.

[40]马婧宇,韩贝宁.体育教师支持与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运动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37(1):79-83.

[41]肖甦,宋瑞洁.新时代教师角色的应然、实然与使然——基于苏霍姆林斯基人学教育思想的审视[J].现代教育管理,2021(3):87-94.

[42]李启迪,齐静,王章明.体育教学“体育品德”目标的评价内容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8):131-137.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澳大利亚体育教学
澳大利亚学校的“失败课”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
行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