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缺失与思考

2021-02-22任朝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理趣景物意境

任朝红

摘要:古典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词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在传承精神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塑造民族品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诗词教学,应当,也必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份重要使命和担当。

一、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面临很多尴尬和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古诗词的玩味,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其次,古诗词教学,在学术研究上也是一块短板。第三,有限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今的教学是“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

二、古诗词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皮亚杰说:“人的快乐认知首先是从美开始的,人们热衷于关注一种事物首先在于它的美。”同样,古诗词教学,也需要美的感召和唤醒。如何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灵动性和美感,让古诗词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并由此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这无疑是古诗词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一)咀嚼吟诵——品味“形神兼备、含蓄蕴藉”的语言美

古诗词的用语是经过反复揣度和打磨的,具有语言的质感和美感,能够在有限的文字中,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内容,这是很需要语言功力的,也很需要学生悉心品味和体悟。

1、体味语言之精练美

诗词是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深厚的意蕴,丰富的内涵和信息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精练。为了力求精练,诗人最讲究“炼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捕捉诗人着意“炼就”的字词,从中悟得文中的意蕴和主旨。我先以学生学过的范仲淹《渔家傲》为例,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生:沙漠无边,放眼望去,感觉它“大”,塞外旷野荒凉寂寞,只能见到一股狼烟升起。

生:用“孤”字写出单调和孤独,狼烟是“直”的,写出了战争的紧张和惨烈。

生:一个“长”字,写出黄河毫无遮挡地伸向远方,更显得萧瑟苍茫。

生:落日在平旷的沙漠天边,就显得更大更圆了。

2、感受语言之音乐美

音乐美是诗词语言的特质之一。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声交错组合,节奏鲜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节奏、押韵、音调等几个方面。比如在教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文时,我抓住一个“愁”字(情),用变化的节奏和轻重缓急的吟诵,把一种音乐的伤感烘托出来:

生:老师读的好像在吟唱。

生:我觉得这首词你读得不光很慢,而且有起伏变化,听起来很伤感,很动人。

生:第三、四句读得特别低、特别慢。

生:“知否,知否?”一个抑一个扬,中间有很长停顿。

生:最后一句 “应是绿肥红瘦”读得很沉很慢。

生:老师把“雨疏风骤”的“骤”字读得很重。

……

3、领略语言之色彩美

古典诗词在描绘形象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富有色彩感的词语,这就成了诗词语言美的又一道风景。诗词语言表现色彩美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运用表现色彩的字面,给人以直接的感觉。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二,描绘具有色彩特征的事物,带给诗歌语言色彩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其中的云、莺、树、燕、花、草,都具有鲜明的色彩感,交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早春图”。

(二)反客为主——体察“低回咏叹、饱满深厚”的情感美

古诗词中都浸透着作者浓厚的情绪和情感,需要读者走进诗境,用心体察,必要时反客为主,让自己感同身受,方能体会到诗的情绪之美,并享受到处在诗词世界中的一切美好。

1、用音乐渲染出情感之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诗歌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浸透着作者的无限深情。教学时,仅凭对词、句的单一分析理解,很难感悟作者因特定景物或环境而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配上恰当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当时的特定情境之中,他们的感情便会自然而然地与作者产生共鸣。

2、以景物烘托出情感之美。古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会品味詩词中的景物描写,是睹物思情,引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曹操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道出了胸怀天下的气魄和志向。教学古诗词时,就要注意文中的景物描写,善于在景物的品读中,引导学生领悟其间的情感之美。

(三)虚构影像——心怀“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境”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就是蕴含在这些景物和画面中的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意境美表现在三个方面,需要悉心玩味和挖掘。

1、情与景的交融

意境的创构,从根本上说,是使客观景物作为主现情思的寄托,“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它有三种类型:一为景中藏情式。在这类意境的创造中,诗人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景物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意浓浓。

2、虚与实的协调

诗词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3、形与神的统一

“形”指事物真实的外形或现象,“神”指形象体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特征,是投射上去的人的思想和感情。古代诗词大多通过意象来寄托感情,作者为了表达特定环境的思想和感情,达到意与象、物与我融洽的效果,创设了具有多义性的意象。

(四)摄其魂魄———领略“以物显道、下自成蹊”的理趣美

古诗词长廊里,不仅有以意境感人的作品,还有以理趣见长的诗作。诗词的理趣就是通过诗词的形象来表现哲理的艺术趣味。其最高境界是将理溶解于诗词的形象之中,使人浑然不觉,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蕴含其中的智慧美、理性美、思想美。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小学古诗词教学,若能紧紧抓住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理趣美,使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词,领略其中的风景和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学必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小学古诗词教学也定会迎来崭新的前景。

猜你喜欢

理趣景物意境
理趣与诙谐的有机融合——习志淦新编历史剧丑角艺术探微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冀军校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草色遥看近却无”理趣浅析
写好家乡的景物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