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

2021-02-22张文燕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佤族文化

张文燕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有56个民族,但是在大多数国人心中,他们可能更加了解汉族,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不够多。比如佤族就是鲜为人知的一个民族。佤族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孕育了许多优质的文化,在其文化中,也涵盖了其独特的教育因子。基于此,本文就着重探讨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

关键词:佤族;文化;教育因素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或者是社会如何进步,教育都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内容。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民族以及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但在之前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尚未引起重视,但是少数民族本身有许多重要的文化瑰宝,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此,本文就以佤族这一少数民族为例展开探讨。

一、简述佤族

佤族其实是属于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南部。佤族被称为住在山里的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佤族和其他各个民族的关系并不密切,所以佤族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均衡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的发展更为关注,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佤族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无论是教育经济都与之前有着较大的差别。

二、论析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

在佤族地区有着非常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在文化中涵盖了许多可以用于不同教育的因素,所以下文将针对于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一)文学内容繁多,教育资源丰富

在佤族地区,文学内容和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神话、故事、寓言还是谚语等内容,种类都非常庞杂。在佤族地区有非常流行的《司岗里》神话传说。这一神话在当地得到了广泛流传,在教育的过程中,其实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运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家喻户晓的神话作品来对幼儿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于相关内容的接受程度会更高。并且相对于其他的一些文学内容而言,《司岗里》等神话故事传说的内容构成更为简单,它是一种口头文学。在《司岗里》这一作品里面,将佤族地区的社会生产、艺术、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内容全部进行了合理的融合,所以,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借助这一当地人民的生活百科全书来进行一个引入,让幼儿能够提前进行学习。在幼儿学习之后再引入新的内容。借助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幼儿的学习效率更高,以此能够有效提升目前的教育成效。

(二)地域特点明显,彰显当地教育特色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而言,开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当地的新一代儿童能够了解全新的文化,并且能够选择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去传播优质的文化。那么,在佤族地区文化中,其实涵盖了许多地域性的一些文化内容。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引入这些地域性的文化内容,能够增强广大佤族儿童对于当地文化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他们能够以更为批判的态度去看待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在未引入当地文化之前,佤族幼儿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可度是不够高的,甚至他们可能会过于追捧一些流行文化,忽视了传统的优质民族文化,不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在研究佤族文化中的教育时,相关教育工作者会先以佤族文化作为基础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入其他大众文化。比如教师可以为佤族学生介绍佤族人民的爱国主义事迹。在1942年,日军越过萨尔温江开始向孟定进犯时。佤族人胡玉山的次子胡忠华向其父兄一样,组织抗日自卫队,英勇抗击日军。除了胡玉山父子外,在我国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还有无数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班老部落头人胡玉禄和胡玉堂、抗英女英雄叶南等。通过这些事迹的描述,让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爱国主义精神,才让佤族人民在与侵略者进行对抗时能够自觉团结在一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让幼儿接触到更为完整的教育,激起其内心的爱国情怀,有效拓展幼儿的文化认知视野。

(三)教育传播方式丰富,教育普及范围大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教育的方式是非常单一的,一般是在课堂上来对幼儿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但是在佤族地区,教育的方式是非常多元化的。比如在佤族地区,有魔巴这一人物,魔巴既熟悉不同的宗教活动,具备主持各种宗教活动的能力,并且对于佤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道德规范都非常了解。魔巴可以直接通过不同的祭祀活动来向佤族人民传播一些与历史文化相关的一些知识,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些礼仪性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佤族各个村落,他们都有资格去进行参加。并且在佤族地区,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除了幼儿能够在指定的地方去接受教育之外,其实,无论是不同村落地区的人民,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导。因为在佤族地区,文化内容都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比如很多佤族地区的谚语都是居民自己创造的。如“是树就要直立挺拔,是人就要心地善良”等。所以对于佤族地区的儿童而言,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有机会去接触多元的一些文化,去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形下,佤族地区儿童接受教育的形式是非常广泛的,以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当地教育的影响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佤族地区有非常丰厚的文化,这些文化蕴含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同时,在佤族文化中也蕴含了很多实用的教育因子,如果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合理地利用佤族文化来引导不同的佤族儿童,就能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多元且庞大的文化,有效拓宽儿童的文化视野,发展儿童的多元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联友.澜沧县“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问題初探[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3):49-51.

猜你喜欢

佤族文化
文化与人
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谁远谁近?
沧源佤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
沧源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对策初探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