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2019-08-27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佤族同胞祖先

佤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佤族一共有429709人,是个人丁相对稀少的民族。

虽然人口少,但是佤族却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具有长期爱国传统的民族。

自诸葛亮南征以来,这个可敬的民族就为中国看守南大门。而这一看,就是1720年。

佤族起源于“百濮”,主要生活于中国云南以及缅甸部分地区。

汉武帝时,汉朝开西南夷,在云贵高原拓展大片土地。从此,佤族的先民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当时,佤族主要居住于汉朝永昌郡,根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

“永昌郡……,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鼻儋种、闽濮、越濮、鸠僚,其渠帅皆曰王。”

而其中的“闽濮”,便是佤族的祖先。到了隋唐时期,“闽濮”演化为,“望蛮”、“望苴子蛮”、“望外喻”。

到了明清时期,佤族正式形成,当时的佤族有有古剌、哈剌、哈杜、哈瓦、戛喇、哈喇、卡瓦、阿卡等称呼。

光绪时期的文献刘慰三《滇南志略》卷四、岑毓英《岑襄勤公奏稿》卷三十首次出现了“阿瓦”“佧佤”的记载。

这是佤族分出来的确切记载的文献。

从汉代开始,历代政府對佤族的先民,主要采取羁縻政策,即并不干涉他们的内政,主要行使间接统治。

自西汉以来,以永昌郡为主的南中地区便很不太平,“百濮”诸族经常作乱,政府剿不胜剿。

同时,由于中原文化还没有深入当时的南中,因此佤族的祖先们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后,南中大乱。

南中诸族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人策动下,几乎全部加入了叛军。

公元225年,诸葛亮出于稳定后方的目的,发动了南征战役。

在战斗中,他充分发挥军事天才,每战必胜,最终平定了南中。

根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曾“七擒七纵”为南中诸族所信服的孟获,让孟获以及南中诸族心悦诚服。

并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任命当地豪强、大姓为官吏,只要求南中人进献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贡品。

此外,诸葛亮还亲力亲为,将中原的农耕技术引入南中,改变了当地“刀耕火种”的落后局面。

在佤族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曾受到诸葛亮极大的帮助。诸葛亮教会他们祖先种植水稻、建造房屋,甚至连他们的猎头习俗,也和诸葛亮有关。

在佤族心中,诸葛亮就是他们的神。

同时,佤族先民还声称,诸葛亮曾和他们有过一个约定,那就是为汉朝看守南大门。

而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真的守住了这个沉甸甸的承诺。

自1890年开始,盘踞于缅甸的英国殖民者便不断越过边界,以旅游、勘测矿产的名义窥伺佤族的土地。

英国殖民者不断威胁、拉拢佤族的头人,要求他们承认所居地区属缅甸, 归英国管辖。

当即遭到头人断然拒绝,并严正提出警告:这是中国的地方!

当时在佤族的世居地——班洪,有一个储量极高的银矿。

英国人一直试图夺取这里,他们见威逼、利诱等手段皆告失败,于是悍然出兵入侵云南。

1934年,英军以正规军250人为先头部队,聚集2000人马,占领了班洪银矿,强行督工采掘矿砂。

其后英国人向班洪王胡玉山第二、班老王困鄂及班老困刚锡龙散勐等人送礼诱降。然而佤族的头人们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们是中国人!”其中,胡玉山义正辞严地说:

“我们是孔明的后裔, 天朝的臣民,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 我们不愿作亡国奴, 像缅甸亡给英国一样。”

其后,胡玉山集中17个佤族头人,共同立下誓言,誓死抗英,同时发布了《佧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他们说:

“我们不大会说汉话,我说一句就是一句,我家几代人都服汉朝,汉朝对我家好,我不能背叛先祖,不能背叛汉朝。

炉房银厂是汉朝的,我们为汉朝看守,我不能失了先祖之意。”

在佤族同胞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都义愤填膺,他们纷纷捐钱捐物,支持佤族抗英斗争。

1934年5月30日,数千佤族土兵拿着原始的武器,向英军以及他们的狗腿子发动进攻,毙敌五六十人,我方战死16人,伤30多人。

到了6月6日,英国人被迫灰溜溜地退回缅甸,班洪的银厂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而佤族同胞之所以那么坚决,是因为他们绝不愿意辜负他们的祖先对诸葛亮的承诺——为汉朝看守南大门。

驱逐了英国人后不久,日军从缅甸侵入了云南,而佤族同胞们组织了多支游击队,与侵略者输死拼搏。

到了1945年,佤族同胞配合政府军,将日寇彻底逐出了云南,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从公元225年到1945年,佤族为中国戍边长达1720年。虽然佤族人丁稀少,实力弱小,但他们的英勇却气壮山河!

他们保家卫国的壮举,构成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感谢一位伟人——诸葛亮。正是他的高瞻远瞩,促成了汉族与佤族那种难以分割的兄弟关系。

诸葛亮,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摘自有听读书)

猜你喜欢

佤族同胞祖先
祖先与吹牛
陈代南
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刘毕新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沧源佤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理想职业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