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实践研究

2021-02-18张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垃圾分类

张峰

摘要: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是近几年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兴起的新型建设活动,目的是为美丽城市建设助力,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实现废物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文章将结合现有工程实例对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进行分析,以期优化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性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最终实现垃圾的科学处理。

关键词: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

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的落实为小区环境美化、垃圾科学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不过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再加上人们对其认知不充分,工程作业中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建设的效果。为此,本文根据实际案例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高效处理垃圾。

1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指的是按照规定要求对垃圾实行细致划分,做到科学存储、投放及搬运,其能够将垃圾中可用元素予以提取,一方面控制资源浪费,一方面实现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垃圾分类的形式有很多,我国常见的以纸、玻璃、金属和塑料为主;国外如澳大利亚则以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为主;日本则分为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资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和不可燃垃圾以及有害垃圾等。

2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是对传统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一种措施,是目前垃圾处理行业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对垃圾实施分类处理,不仅能够降低污染力度,还能够增加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保护环境,需对当前的生活垃圾予以分类管理,对其中的可用资源实行回收利用,以此恢复环境活力,保持生活空间的健康性。以北京为例,截止到2019年,北京市已经有97%以上的乡镇生活垃圾被有效处理,全市有75%左右的非正规垃圾处理点得到了整治。在最新的规范要求中,也正式将垃圾分类列入其中,并给出相应处罚措施,提高人们垃圾分类意识。

落实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可降低垃圾处理工作量,降低设备设施带来的成本消耗,而且也可减少垃圾过多堆积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缓解现存的土地危机,保证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节约土地资源。生活垃圾中存在着较多不易降解的物质,这些物质长时间堆积在土壤内,会对土壤带来破坏,降低土壤肥力,影响重复使用率。垃圾分类能够对这些垃圾实施回收处理,减少其中有害物质含量,保护土壤性能。

其次,减轻环境污染力度。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多是通过填埋手段实现的,如卫生填埋、简易填埋等,这不仅会对土壤带来污染,还会因为长时间堆积散发恶臭,降低居民居住质量,时间一长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垃圾中的废旧塑料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如果被动物误食还会导致动物死亡。而对垃圾实施分类投放与处理,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最后,资源回收利用。据现有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可使用的堵料快餐盒可达到40亿,方便面碗使用量在5亿以上,一次性筷子可达到10亿双,对这些材料的回收利用,能够减少近30%~40%左右资源的浪费,节省更多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与此同时,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例如,对草木、食物和织物实行堆肥,可以产生有机肥料。对垃圾予以焚烧,能够用于发电和供热。因此,对垃圾进行分类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实践

以某城镇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为例,作为示范项目,在建设活动开展前,需要先对该地区展开实地勘察,了解区域生活垃圾覆盖情况,把控生活垃圾种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方案,进而切实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3.1实施原则

一是坚持统筹安排的原则。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结合区域内具体情况,在每个居住区内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同时考虑到工程建设目标要求,开展组织设计工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能。

二是坚持科学分类,特色发展的原则要求。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完善建设内容,做到科学设计、合理使用,确保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考虑到设施的耐用性,以此减少后期的维修次数。

三是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中,应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公众参与积极性,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突显人性化设计。

3.2实施内容

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中,包括垃圾桶点位改造、垃圾房新建等作业内容,应根据功能要求开展细致分析,保证设施建设后的实用性。此外,要考虑材料、水电铺装、通风除臭、分类标识等内容,完善规划方案,实现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垃圾桶点位改造。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对不同类型垃圾桶数量及摆放位置予以确定,开展地面硬化、砌筑、绿化、排水等关联设施的建设工作,确保垃圾所在位置的环境质量。

其次,垃圾房建设。保障通风、给排水、防水的合理性,设置分类标识,加强垃圾处理的有效性。在垃圾房建设中应设置清洁用具的摆放空间,内部保持环境卫生。此外,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占地面积建议8~16m2,根据需要设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垃圾桶;有条件的可配备除臭设备和Led宣传屏。

最后,垃圾房改造。垃圾房改造中包括主体结构改造、防水处理、分类标识增设及垃圾桶的明设定等内容,确保垃圾能够被分类回收,避免多种垃圾堆积。另外,对于改造的垃圾房,需要设置清洁和除臭设备,禁止味道传播,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3.3实践经验

1)制度保障

根据现有的建设补助方法要求,合理规划工程内容,确定建设目标及建设周期,了解投放资金并做到科学配置。各地根据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出台《实施细则》,从情况摸排、数量統计、计划审定、组织实施、后期养护等各个方面作详尽规划,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科学联动

落实联动机制,推动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构建以区、街道、社区、物业为一体的网络结构,聘用第三方委托机构,科学规划建设工程内容,层层分解目标。在联动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加大各环节作业的管控力度。

3)科学提升

做好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结构、外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增加自动冲洗功能,完善管理体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开展定期清洁工作,保护小区环境。在条件允许的垃圾房安装除臭设备,通过喷洒纯天然植物液或光触媒除臭的方式抑制臭味发散,改善小区人居环境。同时,新增的LED屏幕,使垃圾投放设施变成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的一线窗口,能够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

4)立足民生

由于该工程建设在居住小区内,为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开展宣传,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施工方案,还可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居民交流,推动工程作业的顺利进行。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尽可能在白天作业,并设定清晰的警示标志,以免对居民休息和出行造成影响。

4结语

总之,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程的开展,实现了垃圾的科学、快速处理,缓解了垃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人们打造了良好的居住空间。相关部门需在此方面加大关注力度,设置垃圾房,改造垃圾桶点位,立足民生,打造特色、美观的城市环境,并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姜艳.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13(15).

[2]赵频,张旭.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治理模式探析——以武汉JS街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19,27(5).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垃圾分类
居住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设计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大同市居住小区植物配植问题与对策研究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浅析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研究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