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2021-02-18周纯王德青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高校

周纯 王德青

摘要: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坚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劳动教育,培养高校学生掌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向社会输送新时代高技术人次,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劳动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内各类高校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采取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发现并解决问题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一、国内外劳动教育实施历程

社会主义新时代,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一次将“劳”作为一项素质要求同“德智体美”并列作为教育方针。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1]。

美国的劳动教育主要有基于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基于就业、基于公民培养等形式的劳动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针对式的劳动教育,培养终身的习惯品性。

俄罗斯高校的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社会公益性劳动,通过制定和调整法律政策,建立社会公益性的法律依据,旨在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劳动观、价值观。

英国以法律法案引导规范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让劳动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实践有法可依,重视培养劳动观念,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解决问题、实践动手能力。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

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世界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劳动品德,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情感,养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劳动习惯,具备行业发展的劳动技能。[2]

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在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和英雄精神,有利于激發新时代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为书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3]。

新时代劳动精神是教育大学生热爱劳动,通过劳动锻炼意志、充实自我。引导大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4]。是引领时代风尚的精神高地,是新时代普通劳动者的镜子和指向标。

工匠精神的首提者是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5]。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四个方面,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也是劳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9月,企业家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企业家精神首先应包括工匠精神,其次还应该有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和服务的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英雄精神包括: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执着,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朴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6]。

三、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

1.加强劳动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通过学习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生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大学生正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关键过渡阶段,通过学习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于心。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树立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情感,推动大学生德育发展,实现“以劳立德”目标。

2.建立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青春期,独立思考、独立观察能力正逐渐形成。组织参与劳动教育实践,能帮助其在劳动实践中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基本规律,发掘事物的特性。

学生只有经过自身劳动,亲身感受劳动的真实过程,才会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增长个人的真实才干、锻炼坚韧的品质,才能在与社会的接洽中,展现出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岗位中呈现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和奋斗的精神。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校园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室、食堂等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中,探索劳动实践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建立劳动服务小站,面向师生服务,把劳动精神养成、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训练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建立校外活动场所、实习和实训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三下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实践机制。统筹规划和配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涉农专业应充分利用农耕资源,依托学校农科教基地、农业园、当地农产特色等资源,安排学生到到林地、到农耕一线实地学习,增强学生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工科专业应结合专业优势,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机构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充分感受专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与就业市场零接轨,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实现身份转换,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创新学生劳动实践。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 创新劳动教育手段,凸显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十分落后,物质资源极度匮乏,工农业生产技术普遍低下,我国就确立了旨在为工农服务和促进生产建设的教育建设方针。这段时期的劳动教育的主要工农业生产劳动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劳动教育的形式由为国家需要的工农业生产转向注重向个人整体素质方向发展[7]。新时代以来,劳动教育内容继续多元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建设,劳动教育的内容渐渐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与家庭、社会、学校紧密相连,劳动教育也不仅仅局限在体力劳动的形式上,劳动内容进一步丰富,涉及面更加广泛。高校应结合地方特色,根据各专业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便于学生在以后适应工作岗位。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贴近社会发展实际与学生现实学习生活需要,摸索具有本校特色的的劳动教育,创新劳动教育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将劳动技术开展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相呼应,充分利用高科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手段中,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使学生的劳动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

4.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保障劳动教育全面开展

目前很多高校劳动指导老师多是由各学院老师兼任,很少配备专业的劳动教育老师,从学校内部选拔出一批熟悉掌握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培训,通过学术研讨等形式,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注重引进企业家、优秀校友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便于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成果。强化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劳动自觉性和专业化水平[8]。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健全的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是劳动教育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没有经费投入,会让劳动实践举步维艰。因此,高校应积极争取各项补助资金,统筹自有财力,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實践基地,补充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加快高校学生劳动立法。

大学生劳动安全意识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必须在专业劳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安全观,时刻警戒各种可能造成伤害的外在条件。只要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安全,成为企业所要求的高安全素质人才。

我国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法,针对高校学生的法律目前只有《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且劳动范畴只针对勤工助学,尚没有专门法律规定大学生在实习实训等校外劳动环境中,如何界定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劳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坚持 德、智、体、 美、劳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突显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劳动教育全方位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协调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EB/OL].(2019-03-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22_370722.html.

[2]谢晓娟,李文俊.全面把握高校劳动教育的四重维度 [J].现代教育管理.2021,(03):44-50.

[3]冯滨鲁,毕廷延, 魏晨明.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J].山东教育(高教).2020,(02):65-68.

[4]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 会上的讲话[EB/OL].[2015-04-28].http://www.gov.cn/xinwen/2015 -04/28/content_2854574.htm.

[5]政府工作报告(原文)[EB/OL].[2015-03-1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6]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EB/OL].[2019-09-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979213494833851&wfr=spider&for=pc.

[7]张鹏飞,高盼.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J] .当代教育科学.2020,(02):86-91.

[8]张振振. 高校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J]. 枣庄学院学报. 2021,(10):116-120.

基金项目: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以黄山学院为例,(2019JXYJ44);2019年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黄山学院为例(2019jyxm0403)。

作者简介:周纯(1988-),女,汉族,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时代高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