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山市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现状与思考建议

2021-02-18刘睿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建议现状

摘  要:本文围绕乐山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机构设置、管理模式、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文化阵地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建议,以期为做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阵地、现状、建议

近年来,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探索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大成绩。为深入了解全市基层文化阵地资源利用情况,做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本文对乐山市基层文化阵地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整理,并提出了针对性思考建议。

1 基层文化阵地基本情况

1.1 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综合文化站189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93个(其中,113个镇(街道)设立文化旅游服务中心、9个乡镇设立治理服务中心),基层文化阵地均建有图书室、活动室,实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阵地全覆盖。

1.2 人员配置情况

撤乡并镇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均配备了站長(文化专干)至少1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部分由村两委人员负责日常管理。撤乡并镇后,人随编走,现文化站站长(文化专干)由本镇(街道)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治理服务中心)人员兼任,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仍由村两委人员管理。

1.3 管理模式情况

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采取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区县文体旅游局负责对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运行和保障工作。

1.4经费投入情况

乡镇综合文化站资金主要来源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按照5万元/个的标准划拨到区县,由县级财政和文化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其中,4个区县(沙湾、金口河、沐川、峨边)按5万元/个的标准等额分配,由乡镇自行开支;6个区县(市中区、五通、峨眉、井研、犍为、马边)对综合文化站日常运行和活动开展情况实施绩效考核,采取因素分配法分配资金到各乡镇;1个区县(夹江)经费由区县文体旅游局统一管理,采取报账制列支资金。

2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建管有待加强

总体上来看,不少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符合基层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但缺乏配套的软件设施,设施陈旧老化严重;省定贫困村文化室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非贫困村的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在阵地建设和配套设施方面相对滞后;甚至有些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被部分挤占为镇、村办公用房;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在撤乡并镇后存在资产清理不及时、不详细的问题;个别已建成的文化院坝甚至在村建制调整中由于原村办公场地的调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基层文化阵地没有被最大效用的开发,普遍使用率不高。

2.2 文化人才极度缺乏

乡镇文化专干(文化站站长)隶属于乡镇管理,名为专干实为兼干,常年承担着乡镇繁重的行政工作,组织文化活动精力不够,且专业性不强,文化工作基本就闲置下来,不能有效发挥文化站功能作用,更加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村级文化管理员也基本都由村干部兼职,加之年龄偏大,内生动力不强,造成管理不到位。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精简,文化干部兼职的情况更加普遍,文化干部身兼数职,对文化工作力不从心。

2.3 文化供需存在脱节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普遍陈旧落后,不适应现阶段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需求。随着农村基层对文化需求新的增长,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凸显。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建有图书室,但大多陈旧破损、农民喜爱和需要的新书很少,即使能正常开放,但前往阅读的人也很少;村(社区)的农家(社区)书屋,书刊杂志更新不及时或更新的书籍适用性不强,不对群众“味口”,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最终沦为一种摆设;个别文化活动室仅挂牌而已,没有固定活动场所,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活动因经费和时间限制,内容、形式与农村群众的需求更是不相适应,流于形式,参与率过低,最终变成一厢情愿。

2.4 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从调研情况看,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只能解决文化站日常运行,要更新建设,创新丰富活动内容还远远不够,基层文化阵地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目前,全市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仅259个省定贫困村文化室靠上级资金补贴分批次施了改造提升,其余阵地均由区县文体旅游局或乡镇自筹资金,依托原有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建设,整体建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对标建设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3 思考建议

基层文化阵地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其作用的发挥对促进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基层文化阵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1 建立分工合作的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合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化部门具体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将农村文化建设任务细化、量化,明确责任部门,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的日常督查、通报、考核、奖励和评比等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比例,解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资金短缺难题。进一步健全制度、资金、设施设备等保障机制,做好对免费开放等各项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加强对基层文化阵地日常运行的管理,力求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实施免费开放民生工程,进一步增强供给、优化服务。

3.2 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改造提升

坚持保障基本,突出重点,重心下移,优先实施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已撤销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确实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低,予以撤销。二是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挖掘各村、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建设一批文化上“特而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是实施公共文化提质增效工程,为现有文化站购置文化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加强数字化建设,鼓励各区县打造1-2个镇文化综合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

3.3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公开招录一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充实到镇(街道)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治理服务中心)。加强对镇、村文化专干和文化爱好者、领头人的培训力度,建立文艺骨干定期培训制度,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文艺工作者、业余文艺骨干,进入乡村开展文艺辅导,培养壮大乡村文艺骨干队伍。研究出台专门补贴办法,对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等给予一定经济补助,支持他们发挥特长、施展才华,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3.4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

加强农民群众文化需求调研工作,寻求更为贴近群众生活、更受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式。转变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服务工作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把农民群众的农闲时间、晚上时间作为服务时间。加强同宣传部门的协调,采取“你选书、我购书”的方式,配送农村群众需要的书籍到农家书屋,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

作者简介:刘睿媛(1989—),女,四川自流井区人,本科,从事工作方向: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

猜你喜欢

建议现状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