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方法探讨

2021-02-18江晓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跷跷板积木蚂蚁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策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确定教师的角色定位、拓宽游戏空间、重视游戏分享、拓展延伸游戏等,促进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学习活动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145-02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户外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户外自主游戏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一种,引发越来越多幼儿园积极探索。但当前的户外自主游戏,往往与幼儿一日生活环节割裂开来,也与幼儿的学习活动缺乏有机整合。对此,幼儿园应当在幼儿本位课程观指导下,以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为原点探索课程学习活动的构建。

一、激发游戏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因幼儿兴趣引发的学习契机,当一名幼儿的兴趣慢慢成为更多幼儿的兴趣时,教师要观察是否蘊含着学习的可能。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介入方式,形成“自主游戏—学习活动—自主游戏”的循环模式,带领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即通过观察评析游戏中的问题,生成相关学习活动,使户外自主游戏和幼儿学习活动发生关联,激起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例如,以下是由幼儿发现一窝蚂蚁引发的蚂蚁主题学习活动。

一天,一名幼儿发现一只个头比较大的蚂蚁,由此出现疑问:这是蚂蚁爸爸还是蚂蚁妈妈呢?根据幼儿的疑问,生成了“蚂蚁的一家”的集体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关于蚂蚁分工的知识经验。教师引导幼儿继续在户外活动中观察探究蚂蚁住在哪里,它们是怎么搬食物的,为什么蚂蚁总是一排排出行等,使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与教学活动之间搭建桥梁,不断丰富关于蚂蚁的知识经验,促使幼儿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支持户外自主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确定教师角色定位

自主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自己决定游戏的玩法,选择游戏的材料、场地和同伴。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欣赏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当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已有经验,不断跟进、支持幼儿持续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拓展知识,做到“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

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用人字梯垫子搭建起“滑滑梯”,可是滑的过程中垫子总是下塌。数次失败尝试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得出:垫子是软的,缺乏支撑。幼儿试着在垫子下面加上木板,使垫子具有支撑力,果然滑梯再也不塌了。但很快他们又发现起支撑作用的人字梯总是自动合起来。幼儿思考之后,搬来轮胎挡在人字梯的脚架中间,稳固木梯脚架。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虽然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没有立即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发现问题,进而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幼儿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后续的游戏中,幼儿发现这个滑梯没有平时玩的滑梯顺滑。由此,教师引导生成了“摩擦力”的科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可见,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教师放手游戏并不代表着教师是旁观者,而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看似放手的游戏背后蕴藏着教师的教育思考和支持策略。

三、拓宽游戏空间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时时与幼儿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培养幼儿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在一次自主游戏活动中,一个男孩随意架起了一个跷跷板,另一个男孩把四块积木放在跷跷板的一端,很快,跷跷板的这一端沉下去了。他们又在另一端加上积木,当跷跷板终于平衡的时候,孩子们拍手欢呼起来。他们又搭起了第二个跷跷板,在板的一端放上一双凉鞋,又在另一端放上四块积木,可是鞋子这一端的木板仍然下沉。幼儿思考片刻后试着把鞋子拿开,跷跷板竟然平衡了。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幼儿得出结论:是因为鞋子比较重。听到这个结论,教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生成“比较轻重”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可以用天平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重的一边会下沉,轻的一边会跷起来。接着进行了“自制天平”的教学活动,幼儿把一双鞋和四块积木放上自制好的天平,比较后得出原来是鞋子比较轻。那么,为什么刚刚的游戏中鞋子会下沉呢?通过反复观察之前的游戏视频,幼儿得出结论:因为支撑的那块积木离鞋子非常远。由此又生成了“支点在哪里”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足幼儿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幼儿通过探索不断进步。

四、重视游戏分享

在户外自主游戏结束后,教师有目的地挑选一些游戏现场拍摄的视频、照片,拿出来给幼儿分享。这种分享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上课,也不是教给幼儿一些知识,而是户外自主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幼儿的分享中,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幼儿的经历、想法以及思考过程,他们互相质疑、评价,会通过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木工坊”的活动中,有一个小男孩造出了一辆坦克,跟小伙伴“轰轰轰——”发射了一轮炮弹,之后又找来一根长条棍,棍子的另一端粘上一块小正方形薄板,形似一个“塔”。当他拿热熔枪往坦克机身上固定时,高高的“塔”却总是倒下来。在分享环节,小男孩说他想加一个路灯,这样坦克在夜晚也能行走。通过讨论,幼儿得出结论:粘不牢是因为灯杆太高了,由此想出两个解决方法:一是把灯杆锯短,二是在灯杆的底部用两块大木头夹住粘起来。第二天,本来只是男孩自己造坦克,变成了几个小伙伴一起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会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新突破,教师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进行游戏分享,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五、拓展延伸游戏

教师要观察幼儿自主自发进行游戏,从游戏经历中捕捉教学的契机,真正放手,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生成更多游戏活动的可能。例如在积木区,幼儿随意搭建一个平面,在上面滚动一个圆柱体使之击中前方的三角形积木。幼儿发现击不中是因为圆柱体总是跑出跑道,就提出把平面改为斜坡帮助圆柱体滚下来,但圆柱体还是容易跑出跑道。然后,幼儿换成一块面积更大的长板,这次圆柱体终于顺着“跑道”滚下来,击中前方的物体。由此,游戏活动生成了一节“小汽车与斜面”的教学活动课,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不同斜面”的探索,获得关于斜面的知识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连续几天的游戏中捕捉到了幼儿对“斜面”的兴趣,将游戏延伸为教学活动,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拓展相关活动经验。

总之,教师要从观察幼儿的游戏出发,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幼儿的游戏,在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更好地支持、启发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在幼儿的自主游戏和教师的游戏支持之间建构有效的连接,实现幼儿游戏与学习之间的互助生长,从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在幼儿的生活和行动里[J].幼儿100(教师版),2016(12).

[2]华爱华.玩是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J].中小学德育,2017(7).

注:本文系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本土生态体验课程——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2020B2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晓萍(1982—),女,汉族,广西博白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幼儿园,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杨春)

猜你喜欢

跷跷板积木蚂蚁
神奇的跷跷板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蜡烛跷跷板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蚂蚁找吃的等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