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对促进课堂教学内涵提升的思考与探索

2021-02-14杨秀峰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文科

杨秀峰

摘  要: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包括文、史、哲、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的“新文科”纳入拔尖计划。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语境下,戏曲教育正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研教改等方面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是最基础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戏曲高等教育发展中汲取课堂教学建设的有益经验,从课堂生态、内容融合、技术为媒等方面展开探索,对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升进行思考和探索。此种思路对新文科视域下的课堂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文科;戏曲教育;交叉融合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7-0004-03

一、從戏曲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课堂建设中汲取力量

“新文科建设是相对于传统文科的局限地改良和优势升级,既要与历史和当下学科自身专业的发展规律相匹配,又要与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方向相契合。”[1]在展开对新文科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探讨之前,可以先将视点着眼于70年来戏曲教育在课堂建设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新中国戏曲教育从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实验学校的创建中发韧,从建校之初开设的京剧表演和京剧音乐伴奏两个专业发展到今天“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15个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戏曲高等教育[2]。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弘扬、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对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

20世纪50年代,史若虚校长提倡行政干部、文化教师“多看戏,成专家”。干部看戏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文化教师多看戏能够加快融入核心教学的圈层之中,了解学习戏曲艺术的美学规律和表现方式,在教学中打破分割的局面,促进课程与戏曲的结合,凸显学科的独特优势。该“倡导”以“润物无声”“以戏化人”的方式引导“师资”和“专业”的“融合”,这或许是戏曲教育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最初实践。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措施来协调人才培养中“普遍与重点”之间的关系,考验的是教学团队“选才、辩才”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集体与个体的平衡能力以及培养人才的公心定力。从某种角度观察,这是在教学上提出个性化培养机制的一次成功探索。21世纪初,时任副院长的赵景勃教授依据学院教学运行的整体情况绘制了图1[3],十分清晰地俯瞰了从培养目标到社会评价的教学互动全貌。

可以看出,教学运行以“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为中心区域向四周延伸,前可链接培养目标的确定,后可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提升程度,上可接收来自社会层面的专业信息及检验,下可以教研教改做能源支撑,保证课程的准确推进,在形态上形成了里外三个圈层,相互支撑相互协作,呈现出“内练课堂实力,外与社会接轨”的严谨而开放的教学形态。“这个基本线路是我们的主脉,这条主脉上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一个局部,都是上承下传的连接关系,所以,每做一个局部工作,必须做到胸中有全局,才能有机搭界,能动地处理教学环节与整体运动的关系。”[2]将戏曲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脉胳不断往回收拢之际,能强烈地感知到几代“国戏人”在课堂教学建设上的成功探索,为新文科视域下如何提升课堂内涵提供了历史性的经验积淀。

二、利用专业优势,增强课程建设内驱力

新文科建设注重优化课程体系和内涵,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环境中最基础且最核心的部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归根结底,优质的课程是学科体系建设中最为有力的支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为核心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知识能量的传递与反馈,共同构建一个连续、稳定且能够持续蓄积能量向上发展的课堂教学。下文选取课堂生态和教学内容两个角度对增强课堂建设内驱力进行探讨。

(一)以教学环境为依托,拓展课堂“意义空间”的新生态。

长期以来,多数的教学活动、教学规律以及对教学的研究是基于教室环境内形成的生态得以延展,教师与学生面对面,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教学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为课堂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路径上的保障。戏曲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进行着知识的传承,以戏曲导演专业为例,导演基础、戏曲小品、导演创作、导演技法、剧本分析与导演构思、戏曲表演体验、戏曲音乐等专业必修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必修/选修)中,多半是在与“文化教室”较为不同的“开放教室”中进行分组教学,这与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内容,以提问或讨论为互动模式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从形式上看,是以小组的形式通过探究式的方式形成教学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协作;

其二,从内容上看,是以聚合式与针对性问题为逻辑进行知识的推进。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充分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更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诉求和进程,在互动中,双方都能够清晰而明确地接收到对方的语言、肢体、情绪等信息,讲授与交流在短时间来回切换,提高了互动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其三,从学习策略上看,以作品汇报的方式作为阶段性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精加工策略对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融合,使之富含新意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能量,完成由单项知识向具象实践的深度探索。

教学空间形态的变化会激发“教”与“学”产生新的互动关系和新的教学成效,学生原生思维方式、合作精神、互助学习的能力等各要素间会组合出无数“意义空间”和“融合重构”的可能,为课程内涵的全面提升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强大依托。

(二)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拓展知识“交叉融合”的新关联。

新文科强调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在宏观范畴中选取专业方向上的交叉融合为探讨方向,以课堂教学为精准建设内容,以期达成“由下至上”“由点及面”逐步向学科渗透延展的良性效应。

戏曲影视导演专业是一门由戏曲专业与影视导演专业融合交叉所构建出的新型专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熟练掌握影视导演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了解戏曲舞台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创作方法,并且最终能够通过影视艺术的表现方法去展现和传播戏曲艺术,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创作始终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大学四年内所开设的戏曲影视导演创作、视听语言、剧作、戏曲表演体验、表演、剧作、外国电影史论、中国戏曲电影史论、电影技术概论等课程在戏曲与影视之间,呈现出了交叉融合的坚定性。以中国戏曲电影史论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以戏曲电影发展为核心内容,关联了同时期戏曲舞台、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强化中国戏曲史论、戏曲导演基础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在内容上形成了廣泛的交叉融合,为学生在下一阶段聚焦个案作品分析、开展戏曲片创作实践夯实基础,以适应复合型戏曲影视人才的培养。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看,新文科视域下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戏曲与电影、电视各自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构建逻辑自洽的专业知识体系、表现体系和传播体系,都能以各自的本体作为核心内容开展教学与创作;融合应是自然和谐的,应该尊重各自的艺术特性坚守,尊重融合双方的差异性,以开放的姿态注重其融合深度,凸显专业特色。

其二,创作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呈现出了多种样态的融合观——“‘戏曲本位观、‘电影本位观、‘综合观和‘新戏曲本位观”[4],随着《春闺梦》(郭宝昌导演)、《廉吏于成龙》(郑大圣导演)、《白蛇传》(张险峰导演)等具有独特艺术美感的戏曲电影一次次的“破圈”之旅,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以“新概念”“实验性”“艺术技术性”为核心理念的创作在探索和突破之间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获得了极佳的市场反馈,与此相适应的基础教学教研也应该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融合探索。

其三,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一方面强调“主导性”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与内容设计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影响并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探索专业特色的适应性,并以此做广泛而深入的积淀与研究。

应认识到艺术间的融合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这恰恰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课程特色和专业定位会在交融的空间中得以个性化的发展。

三、借助新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活力的渗透性

新文科建设强调借助新技术来拓展文科发展的新视野和新领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范围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是课堂上的标配。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信息突破视觉、听觉的限制,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丰富了内容信息并优化了教学过程。这种区别于“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范式,在教学中的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成效。2020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历程让师生都亲历了教学上的新变化,小组教学、精准教学等各种方式的介入带来了教学互动在逻辑表述方面的变化,并为重返课堂带来了新启示和动力。

当“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亲历与共识逐步深入课堂,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课堂生态环境——教师的“主导性”功能中逐步加大了“引导性”的成分,学生“主体性”的状态中融入了“自主性”的意识。需要强调的是:首先,将技术纳入课堂教学中是拓展学习策略的手段,是对学习协作共享资源的应用,是对教学环境生态的重构;其次,“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结果进行逆推。”[5]资源内容的开发、整合、设计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展开,拓展圈层不可随意扩张;再次,资源内容不是教材的复制或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重在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发挥其引导、启发的作用。

从微观上看,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体、学生群体与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环境等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复杂而多变,在科技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达成良性循环仍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核心作用,在教学中合理分配和应用新技术,对于各元素可能会存在的适应、合作或是对抗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应组织并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课堂教学、学习、互动、评价一体化,使课堂充满活力。

2020年是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教师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投入自我学习和成长中,在不断融通和拓展中提升课堂内涵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为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徐梁. 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0(03):8.

[2]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主页[Z/OL]. [2021-11-10]. hppts:www.nacta.edu.cn/xygk/xyjj/index.htm.

[3] 赵景勃. 寸累集——赵景勃戏曲文选[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395.

[4] 高小健. 戏曲艺术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84+291+294+299.

[5] R.M.加涅,W.W.韦杰,K·C·戈勒斯,等. 教学设计原理[M]. 皮连生,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9.

(荐稿人: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新文科
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新文科建设之路
“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艺德教育浅析
“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文科视域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个维度
公共关系学课程深度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