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称评定为点,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职业院校职称评定的调研与思考

2021-02-12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高级职称职称评定职称

董 力

(宝鸡铁路技师学院 陕西宝鸡 72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提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那么,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看的是综合素质。但现阶段对职业院校来讲,没有升学率作考量,评判教师综合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职称。加之,教师的职称还与工资待遇挂钩,因此,职称评定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师最关心、领导最重视的问题之一。

纵观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解放初期和五、六十年代的职称制度,可以称作技术职务任命阶段。第二,1977年至1983年职称制度的恢复和建立,可以称作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阶段。第三,1986 年到现在职称制度改革和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可以称作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阶段。什么是专业技术职务?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何谓岗位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自1986年起,随着职称改革的逐步深入,直至当下实行的“评聘一体”,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岗位聘任、岗位工资结合得愈发紧密,也标示着各院校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职称评定的推荐人数,不能超过该院校的岗位设置数;在岗位设置已满没有空缺的情况下,院校不能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评、定职称。下面我们不妨做几个假设:当某位教学一线教师,工作年限、学历、资历、奖励等都达到高级职称参评条件时,无岗位,到了退休年龄该怎么办?中级职称岗位有2个空缺,但申报中级的5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位达到参评条件的、有3位达到直定条件的,该推荐谁?对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定可以采取不同的考量标准,职称评定重学历还是重能力?关于职称评定,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但处理不好,会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那么,职业院校怎样才能切实做好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呢?

组织调研,掌握岗位设置和任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以职称评定为点,激励、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许多职业院校都把职称评定视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此,各院校负责职称评定的职能部门,必须全面掌握职称岗位的设置现状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及任职情况分析

以某院校高级职称岗位设置与任职情况调研为例,见下表1。

表1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任职情况表

表中显示,该院校高级岗位设置有30个,高级职称实有人数36人,中级职称岗位设置65个,中级职称实有人数63人;初级岗位设置38个,实有人数28人。

问卷调查20名专任教师及评定职称的意愿

年龄26-30岁4人;31-35岁8人;36-40岁2人;41-45岁1人;46-50岁4人;51-60岁的1人。

教师性别:男6人;女14人。

教育程度是:大学本科16人;硕士及以上4人。

从事教育的年限1-5年4人;6-10年5人;11-15年5人;16-20年1人;21-25年4人;26-30年及以上1人。

任职状况: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6人。

有意愿申报高一级职称的人数统计:中级8人,其中6人有意愿评高级职称;初级6人,其中4人有意愿定中级职称,2人有意愿申报中级职称评审。

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参加问卷调查的20名教师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较多,从目前的岗位设置看,高级职称人数已超过预设岗位数,中级职称中有申报高级职称意愿的中级职称教师,即使达到了评审条件,现实情况下,学校也无法推荐其参加职称评、定。中级职称岗位设置有2个空缺,可以推荐2人参加职称评或定。

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对职称评定的意见和要求

评、定标准不统一,评、定不平衡

以申报中级职称为例:政策规定申报中级职称必备条件:符合职称评定基本条件;持有中级以上技工职业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自2013年每年达到公需课不少于24学时,专业课不少于56学时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受聘助理讲师满4年,硕士研究生工作满3年。2019年新政策实行评、定分开,硕士研究生见习期满,工作满2年可以直接定中级职称。在许多教学一线的老师看来,从教多年、代课多、学生反映良好、考取了各种证书、参加比赛获过奖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推荐时,与毕业才两、三年的硕士青年教师竞争,不公平,若到最后连参评资格都获得不上,其遭受的打击一定会很大。

影响职称评定主要因素的问卷统计

20位教师认为影响职称评定的主要因素是:

评价标准16人;评审方式7人;评审程序4人;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2人;专家2人;申报人1人;其他1人。

认为申报人对相关政策及资格条件的理解对职称评审质量的影响很大7人;影响较大13人。

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大多数认为职称评定标准是职称评定推荐的关键因素。负责职称评定推荐的职能部门和申报人,对职称政策、评价标准的理解、把握非常重要,在岗位设置名额受限的情况下,处理不好评与定的关系,将给职称评、定推荐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职称评定考量依据的问卷统计

对申报人员应侧重考量:年龄、教龄11人;任课数量19人;教学质量19人;教学比赛成绩13人;论文论著8人;担任班主任5人;担任教研室主任2人。

职称评定推荐应采取的方法:按年龄、入职年限先后顺序择优3人;管理岗位人员让出职称名额4人;向一线教师倾斜、明确一线教师所占比例8人;严格把控条件2人;先评后聘1人;改革制度,取消职评1人。

结果分析。专任教师普遍认为:职称评定推荐应侧重任课数量、教学质量等因素,应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

职称评、定推荐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教师对职评信息掌握不清楚。由于平时工作忙,一些教师对信息不重视,或一知半解,到职称评定时缺少必要的条件,影响申报。

考核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于教师道德品质以及专业能力的评价始终无法形成量化的指标,特别是针对教师自身道德品质方面的考核与评价,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的界定。

由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拥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人才日益增加,常规的岗位设置结构,特别是高等级技术岗位少,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对策建议

职称评、定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良好导向,是真实反映教师能力的其中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待遇得到落实的重要依据,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可尝试性采取以下措施:

坚持以服务为本,做好教师职称评审推荐工作。进一步推行职称评审推荐政务公开。在职称评审推荐进行之前,职业院校应将本年度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经工会代表大会审核通过后,向全院教职工进行公示。职评推荐阶段,职能部门应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不仅在网络上宣传,发通知、还可以把申报职称的教师组织起来,进行政策宣讲。

充分发挥评定职称推荐领导、监督小组作用。评定职称推荐工作任务繁重,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学院职称评审推荐领导小组成员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职称评审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把四关,即解决疑惑关、送审材料初审关、真实关、质量关,有效提高职称评审通过率。

提高办学层次,增加人才总量,使职称结构更加合理。随着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亟待提高,只有办学层次提高了,人员编制才有可能扩大、人才总量才会增加。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中、高级职称编制数,让教师职称充分体现其价值,让更多优秀教师在尽力完成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待遇。

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以职称评定为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职称评定是由省、市主管部门负责的,院校只是推荐申报人参加。在推荐过程中,需依据职评政策,结合学院教学实际,在向一线教师倾斜、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评分标准的同时,建立表彰奖励机制,使真正教学能力强、教研能力突出的教师脱颖而出。这样,不但对申请职称者具有激励功能,也会对其他教师产生激励效应。最后,鉴于职称评审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建议上级职评部门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教师评价体系。同时,对在岗位工作中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骨干教师,应考虑进一步突破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允许他们破格或越级参加职称的评定。

猜你喜欢

高级职称职称评定职称
新疆地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高级职称健康体检血脂和血糖结果探究
建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卫生高级职称评聘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我省优秀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迎来新机遇
高校管理人员职称评定优化研究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