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1-02-08魏武国林彬彬张恒铭付尧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0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

魏武国 林彬彬 张恒铭 付尧明

[摘 要] 飞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具有明显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特征,所有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都要落脚于操作实际,其中“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第6章发动机起动的知识内容更是如此。因此,为提高本章教学效果,在梳理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次细化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情及教学效果预测,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最终形成颇具可操作性的、依时间顺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达到重构教学流程、拓展教学时空的目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教学和指导;利用案例教学、主题讨论等教学互动方式翻转线下课堂;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发动机起动;混合式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民航专业项目“中飞院‘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0252041);2020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E2020011)

[作者简介] 魏武国(1983—),男,重庆梁平人,硕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飞行技术与民航机务专业的发动机教学研究;林彬彬(1985—),男,黑龙江嫩江人,博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飞行技术与民航机务专业的发动机教学研究;张恒铭(1988—),男,四川华蓥人,博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飞行技术与民航机务专业的发动机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0-0153-04    [收稿日期] 2021-07-03

一、引言

飞行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要求其专业课必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特色,比如“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其在向学生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之后,必须还要介绍如何正确操作使用发动机,发动机不正常工作时的表现和处置措施,以及如何预防发动机的不正常工作[1]。因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是航空发动机的操作者,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要落脚于操作实际。因此,在介绍发动机的正常操作、特情處置时,授课老师就需要讲清楚如此操作处置的内在逻辑,便于学生消化和记忆,能清楚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及内在联系、并能在以后的驾机操作训练中快速形成职业自觉。

“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第6章发动机起动的内容[2] (P175-187)就具有明显的理论指导实践特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发动机起动相关的知识后,能在地面和空中正确起动发动机、能在遇到不正常起动现象时准确判断与处置。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在分析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特征的课程内容对“教”“学”两方面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将本章内容编为三节[2] (P3-4),根据以往经验,线下需2个课时(45分钟/课时)才能完成授课。这三节内容可归纳为图1中列出的6个主题。

其中,教学重点:a.典型发动机的地面起动;b.不正常起动;c.空中起动。教学难点:a.正常起动过程三阶段的划分依据,及不同起动阶段中发动机的表现;b.不正常起动现象及其发生的内在机理;c.空中起动相较于正常起动的特点,注意事项及内在机理。相应知识点的教学应对策略已列于表1中。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整体教学目标需要体现在各个章节的教学中,因此,梳理完本章教学内容之后,有必要明晰本章教学目标,方便在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贯彻。通常,教学目标[3]分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a.能准确说出起动的功用,能大致列举出起动系统的组成部分;b.结合典型发动机的地面起动,能意识到起动前的准备工作,能准确描述出发动机起动中的三个阶段和注意事项;c.能列举出不正常起动的种类,准确描述中止起动的方法;d.能大致描述出空中起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a.通过学习起动过程决定起动系统组成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建立系统思维和工程意识;b.通过从典型发动机地面起动流程归纳总结出发动机的一般起动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论意识;c.通过对不正常起动现象、内在机理、处置措施,空中起动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运用前序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素养目标。a.通过对典型发动机地面起动流程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飞行员职业特点,培养学生规章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b.通过对发动机空停、空中重起及注意事项的介绍,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岗位职责意识。

三、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结构。本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课,已先修大学物理、飞行原理等课程。一方面,学生已掌握本课程会用到的物理力学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飞行原理等课程中,已涉及动力装置部分,学生的已有专业知识结构中应具备与本课程知识的待联结点。另外,本章还涉及本课的较多前序知识: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结构和共同工作,燃油系统工作原理、发动机性能参数。在学习本章之前,上述知识已完成讲授,学生应完成发动机构造与系统、正常工作过程与性能描述概念的搭建。

2.学生的认知特点。感性认识占很大比重。但是,本章内容对学生有“综合运用前序知识”的要求,具备明显“理论联系、指导操作实际”的特征,感性认识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实际操作的内在原因和逻辑、不正常起动现象的内在机理。因此,授课时最好能多结合实例,多种手段促使学生思考、理解并最终掌握。

3.学生的学习风格。该专业文理兼收,对学生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而学生文化课水平差异较大;并且学生在大学前两年理论学习期间,课程门类繁多,学习任务重。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吸引学生兴趣,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剖析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预测

1.無须思考内在逻辑与机理的知识点,比如起动的定义、起动系统组成等,学生掌握应较好。

2.由于缺乏“综合运用前序知识”解释具体起动操作现象的能力,因此学生可能对不正常起动情形及处置措施的内在机理、空中起动特点及注意事项等感觉较难。

3.本章内容无法在真实飞机上现场讲解,因此典型发动机地面起动部分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但学生可能最终也只能从本章学习中获得粗略概念,待真正上机训练时才能完全掌握。

四、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策略选择

1.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策略:观看典型发动机起动操作全过程,到理解教材中的描述,再到曲线绘制……由感性到理性、认知逐步深入,符合认知过程。

2.“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论策略:通过理解典型发动机的起动过程,完成起动曲线绘制,归纳总结出发动机的一般起动过程,强化学生对起动过程的掌握。

3.合作与差异化学习策略:小组或全班互动,鼓励能力不同的学生一起工作,培养自信,提高学生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提升,而那些正在“挣扎”的学生会得到适当支持,尽可能做到共同前行。

4.归纳总结策略: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本章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二)教学设计

采用线上慕课自学为辅,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的策略,各教学环节参见表1。

表1中用到的课前任务单和课堂作业的形式列于表2和表3中。

五、结语

基于“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第6章“发动机起动”的知识特征,聚焦教学效果提升,首先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次梳理了教学目标,再在分析学生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合理预计了教学效果,最后依此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时间顺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重构了教学流程,为其他章节或类似特征课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魏武国,尚永锋,赖安卿.线下线上结合的《航空动力装置》课程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35-36,105.

[2]傅强,左渝钰.航空燃气涡轮动力装置[M].第2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75-187,3-4.

[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Z].2018.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
扬翻转之风帆,激课堂之精彩
备考史密斯玩转“翻转课堂”
高职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关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探讨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