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结合口服补液盐(ORS)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其免疫功能和肠胃功能的影响

2021-02-06黄树平

吉林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轮状病毒肠炎

黄树平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因小儿感染轮状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可散发或局部流行发病[1],其潜伏期较短,病情变化速度快,可能会出现发热、脱水等症状,甚至会累及其他器官,影响患儿的生命。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高发人群为出生6个月~1岁的婴幼儿,患儿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用药治疗应注意调整其胃肠道功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2]。因此,本研究主要选取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共96例,分析应用西咪替丁结合口服ORS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时对其免疫功能和肠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7月接收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共96例,患者的纳入标准如下:①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且患儿在肠炎发病2 d内入院;②患儿家属均对本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如下:①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②伴有恶性肿瘤、严重造血功能障碍、器质性病变者;③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或其他影响患儿免疫功能的疾病者。将所有患儿依据随机列表法分为常规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在常规组的患儿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8个月~6岁,平均为(3.75±1.24)岁;病程为1~2 d,平均为(1.26±0.74)d。在试验组的患儿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为7个月~5岁,平均为(3.66±1.38)岁;病程为1~2 d,平均为(1.30±0.72)d。各组患儿的病程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补液、给予调节肠道菌群药物与抗病毒治疗方法,试验组患儿采用西咪替丁结合口服ORS的治疗方案,西咪替丁使用剂量按照患儿体重调整,用量为10~15 mg/(kg· d)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混匀进行静脉滴注,低渗口服ORS 5.125 g加入250 ml温水混匀,使用剂量按照患儿体重调整,用量为50 ml/(kg·d)。两组均治疗5 d后评估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进食时间。在患儿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其肘静脉血3 ml,测定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含量,计算CD4+/CD8水平。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进食时间状况:试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比常规组的对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进食时间状况

2.2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比较:两组患儿在干预前的CD3+、CD4+、CD4+/CD8、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比干预前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CD8+水平比干预前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CD3+、CD4+、CD4+/CD8+水平比常规组的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CD8+水平比常规组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

3 讨论

3.1西咪替丁结合口服ORS治疗可增强免疫功能: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婴幼儿体内缺乏相应的抗体,因此,感染轮状病毒后易于引发轮状病毒性肠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在全世界中该病的病例数量约为1.11~1.35亿例/年,在我国该病的病例数量约为1 800万例/年。轮状病毒侵袭后会影响患儿的小肠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吸收,较多的肠液会累积于肠腔中,同时机体肠道组织对乳糖等双糖类的吸收能力降低,从而引发腹泻症状,影响患儿的肠道菌群平衡,甚至会导致脱水[3]。轮状病毒性肠炎目前在临床中尚没有根本性的特效药,通常给予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等方式。由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体内的免疫功能发生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不平衡,且机体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随着患儿病情的转归而不断改变,可能会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发现,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CD8+水平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西咪替丁结合口服ORS治疗有助于增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免疫功能,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罗敏等的临床研究[4]中发现,应用西咪替丁能够显著改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免疫水平,增加患儿静脉血中CD3+、CD4+细胞的含量,这同本研究的结果相符。T 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了机体的免疫水平,西咪替丁药物属于一类组织胺 H2 受体拮抗剂,该药物可调控机体的免疫水平,增加T 淋巴细胞的转化效率,促进机体中自然杀伤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活化,从而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防御能力,同时该药物可阻碍轮状病毒的复制、增殖,辅助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病毒[5]。在机体受到轮状病毒侵袭感染后患儿的免疫系统平衡被打破,待用药治疗后病毒逐步清除,病毒对患儿的影响也随之恢复,促进患儿受损的免疫系统尽快进行自我修复,因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得以提高。

3.2西咪替丁结合口服ORS治疗可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比常规组的对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可见西咪替丁结合口服ORS治疗有助于促进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胃功能的恢复,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的缓解。西咪替丁药物可抑制轮状病毒的DNA和RNA复制,阻断机体中感染病毒的进一步增殖和扩散,同时该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儿胃酸的分泌水平,避免患儿的胃肠道黏膜组织进一步损伤[6]。另外,结合口服ORS由于低渗液中钠和葡萄糖的浓度均较低,可快速调节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及内生小肠的重吸收功能,预防渗透性腹泻症状的发生,显著缓解机体的脱水症状,从而可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7],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西咪替丁结合口服ORS治疗有助于促进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胃功能的恢复,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轮状病毒肠炎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