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路径探析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1-02-0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地特色核心

张 锐

(泸州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泸州646000)

一、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内涵

“特色课程是指由地方或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1]所谓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与传统的学校相区别,本文中的“校”是指综合实践基地。2014年我国颁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指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具备室内综合实践区、室外劳动实践区、综合训练区、生活区等基本功能区,可容纳集中食宿,开展学工、学农、生命安全教育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场所”[2]。“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3]那么,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是综合实践基地在确保实施指导纲要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而确定的独具风格的课程。

首先,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初衷。派生于拉丁文的课程(curriculum)一词,以“跑道”作为课程的隐喻概念而得以家喻户晓,其本身具有“进程”的含义,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后现代课程观主张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学生由此‘通道’实现个人的发展,因而‘开放性’、‘非预设性’和‘生成性’是课程的关键特质。”[4]在具体落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在提供开放、实践、整合和连续的条件下,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核心素养。

其次,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我国已将核心素养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5]。2017年教育部的《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不仅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更是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课程取向。有研究指出:“素养甚至核心素养就是成事的综合能力”[6]。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正是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又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进行落实。换句话说,特色课程与核心素养在内在结构和逻辑上是统一的,我们能够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助力核心素养的落实。

最后,作为课程实施主阵地的综合实践基地是特色课程建设的专门且有实力的重要平台,它相较于中小学校在此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就特色课程建设者来说,综合实践基地有专门从事教学的教师,她们的课程知识储备更丰富,课程建设能力更强。综合实践基地还有更多硬件设备,如特色教室、场地设施、实验设施等。此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也是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凸显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综合实践基地办学特色的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智能化,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交往、国际事务、信息交流等诸多方面互联互通和借鉴分享,表现在教育领域上就是各国对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日本在1999年率先提出“综合学习时间”,旨在发展学生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日本21世纪培养技术与艺术兼备的人才。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印度等都相继设计了综合实践类课程,一时间综合实践课程方兴未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扩展。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从萌芽阶段进入初步发展阶段。综合实践课程是各国依据本国国情进行规划设计的,如果完全复制他国模式,必然会导致“水土不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课程是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载体,也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设计又是全球化与信息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中小学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各类问题,越来越昭示课程特色化的诉求。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但面对新时代仍存在课堂教学偏重知识传递,教学内容远离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被激发等问题。这违背了基础教育的初衷,“我们教育倡导是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全面发展”[7]。基础教育是成“人”的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8]7。在教育中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都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

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要在以“基地为本”的基础上做到“以生为本”。首先,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层面来说,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的学习对象既是学科知识也是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精神,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其次,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层面来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9]。我们进行特色课程建设的任务不在于培养拥有单一技能和知识的人,而在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化的人才。为此,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克服从一个教室换到另一个教室的做法,而要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对社会、自然与自我的认识。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完整的人,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理应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胫骨平台时对人体活动膝盖震荡进行缓解的关节面,能够保护膝关节软骨,因为该部位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在车祸、外力冲击和跌落时容易出现关节内骨折。现代交通运输也和建筑业发展快速,因此临床中的胫骨平台骨折几率也在增加,为了进行分型和治疗,罗从风等[6]将胫骨平台分为外、内、后侧三柱。如果是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合并三柱损伤患者,临床中双切口双钢板治疗难度较大,无法实现较好的复位效果,所以,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三)提升综合实践基地教师专业水平的客观要求

当前,为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世界各国都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持续深化的改革。研究表明,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是课程改革重要工作之一。从这意义上说,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在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的建设中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课程建设的成败。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独特性诉求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差异性。许多教师因难以摆脱传统学科课程教学的束缚,其指导水平无法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那么,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中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参与者、学习者、合作者、探究者的心态投入到自我调整与转型之中,以观察、反思、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实践对综合实践基地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动综合实践基地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结果,也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用三级管理体制,即国家设置、地方和包括综合实践基地在内的其他各个学校进行开发。越来越多的综合实践基地结合自身传统和办学理念,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力图实现课程的特色化、个性化以促进基地内涵发展。在此过程中,基地逐渐意识到特色课程建设与基地特色化发展具备极为突出的互补价值。对于综合实践基地来说,以特色建设为抓手创建特色基地是目前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发展的DNA,期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使得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特色课程建设的综合实践基地特色化发展是持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渴求与诉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评估和发掘可用资源

1.评估设备资源

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独特性源于其与众不同的基础设施以及它所特有的硬件和软件,这些都是特色课程建设的来源。比如基地内的科技馆、法治馆、人防馆等,再如各种特色教室:机器人教室、航模教室、非遗舞蹈室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基础设施都适合用于特色课程建设,能否与核心素养有机对接是判断的标准。因此,在特色课程建设与开发前,基地要综合评估现有设施、经济能力、教师、学生等重要因素。

2.发掘课程资源

发掘资源是指综合实践基地对周边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包括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资源的发掘应以实践有效性、教育性、文化性作为准入的原则。因而,综合实践基地应对两类资源进行评估,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秉承办学宗旨和达成办学目标。例如,为增强学生对家乡特色民俗文化的了解,可对地方文化内容进行科学筛选,与特色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剪纸艺术”“扎染艺术”“川剧脸谱制作”活动等等,切实做到因地制宜。

(二)加强教师学习

教师职业的性质必须根本转变,这就是从“教的职业”(teaching occupation)转型为“学的专业”(learning profession)。[8]101与学科课程教师相区别,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责任,这使他们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从课程意识到角色转变,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从课程实施到实践育人,都要求他们成为“学的专家”。

1.从案例中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做”而不是教师“教”的课程,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从课程、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案例中学习。作为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在前期进行经验积累的同时,如何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从而进行创新创造,也是特色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换言之,从事特色课程建设的教师每日每时面对的实践情境都是“活”的、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如果照搬照用一般的理论知识,可能导致“水土不服”。“教师的知识结构源于某一情境又超越这一情境并为此情境服务”[10],所以,对基地教师的培训更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构成体验性的实践知识。

2.在合作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见识得以实现的,除了教学现场的合作、对话、分享之外,别无他法。[8]102综合实践基地教师这一职业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而教师一个人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在教师共同的成长中才能实现。所以,综合实践基地教师应当进行合作学习,向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教师学习。有学者指出:“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持续学习的步伐,构成了教师的人生”[8]101。聘请熟悉当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手工艺人,与教师构成学习共同体,不失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其他的综合实践基地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进行共同交流,对促进本地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的建设意味着传统的讲授法并不能给予课程以生命力,它要求新鲜“血液”的注入,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亲自动手等实践性的指导方式才是最佳途径。

(三)革新建设理念

1.多元化课程目标

目标既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也是经验选择和内容组织的重要依据。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的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学生创造性精神培养之外,还应强化爱国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要消除“学科知识本位”“技能训练”的影响,应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作为重要目标。

2.创新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内容的选择牵扯到课程建设目标的生成。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既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开发主题课程的前提条件。当前,部分中小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了主题活动,并形成了对应的活动方案。据此,综合实践基地是否也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特色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当然,并不是所有主题活动都将被纳入特色课程建设中,那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且有利于学生内化与构建已学知识将是筛选的原则。同时,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应遵循“明确学科特点—过滤学科内容—确定活动主题”步骤。特色课程还将以本地民俗民族文化、家乡人文风貌等进行适当改良。借助主题课程进行特色课程建设,一方面能够融合学科,让学生在情境化学习中接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实现与核心素养的对接。

3.灵活的活动方式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以整个人类文化的关系”[11]。所以,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应更具弹性以体现课程的活力。在课程建设中,应选择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将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多元资源融入其中。在具体操作上,将研究性学习与常识性学习相结合,在关注学生内在感受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近来研学旅行成为关注的热点,各试点地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方式之一,突显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综合实践基地可按照国家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依据所在地区的地情和学情,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职业体验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在特色课程建设时将学生有关学科课程知识和相关职业都考虑在内,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真实的职业。此外,创新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主题活动,将学科知识整合实践之中,近距离接触社会情境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对如何应用知识服务社会有更深的理解。形式不一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多元文化以恰当的方式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

4.多样性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评价主体应该多样化、层次化。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这是一个教育的过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以传统的基于纸笔测验得分对一切学生进行判断的模式用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和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注重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将是最佳选择。在评价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内容和工具的选择,在确保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让评价与学生的整体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的过程性发展和进步作为考察和鉴定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特殊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所以,对教师的评价应从开发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组织调节活动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判定,而不是局限于等级和分数的量化评价。

结 语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作为未来我国课程变革的一种趋势,各地区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还在进一步的探索过程中。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基地特色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出现突出矛盾,需要深度研究,完成并建设可操作性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基地特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的基地我的连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